首页 > 生活百科 > 南明一共几个朝代了 南明是哪个朝代
2025
07-20

南明一共几个朝代了 南明是哪个朝代

南明一共几个朝代?

六个,弘光、义兴、隆武、绍武、东武、永历。

1、弘光

弘光(公元1644年6月19—公元1645年5月23),是明安宗朱由崧的年号,大明第十七位皇帝,在位仅八个月。

明安宗朱由崧(1607年9月5日—1646年5月23日),明朝第十七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光宗朱常洛之丛子,福忠王朱常洵庶长子,生母姚氏。1644年到1645年在位,年号弘光,后世称为弘光帝。

2、义兴

义兴是吴三桂奉中国明朝毅宗皇帝之子朱慈烺在北京时所建年号,使用时间不足一个月。

朱慈烺(1629年2月26日-?),顺天府人,明思宗长子、母庄烈愍皇后周氏。崇祯二年(1629年)出生,崇祯三年封为皇太子。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李邦华、史可法及姜曰广希望朱慈烺到南京监国,不久因北京外城被攻破而无结果。

后本拟送朱慈烺到朱纯臣家暂避,但北京内城被攻破,李自成先已找到他,李自成指朱慈烺无罪,而朱慈烺请求李自成“不可惊我祖宗陵寝”、“速以礼葬我父皇母后”及“不可杀戮我百姓”,并指现在投降的官员是不忠不义,应尽杀之。

后封其为宋王。李自成败退后,吴三桂奉他还京,建年号义兴,但朱慈烺却在乱军中失踪。

3、隆武

南明绍宗朱聿键的年号,(1645年-1646年)。隆武(1645年-1646年),明绍宗朱聿键的年号。永历元年(1647年)淮安起事者张华山用此年号起事。

4、绍武

绍武(丙戌年(狗年)十一月—十二月,公元1646年12月—公元1647年1月)是南明文宗皇帝朱聿鐭的年号,未正式使用。

绍武年号建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十一月初二(公元1646年12月),同年十二月十五日(公元1647年1月),清军攻入广州,绍武帝自杀(一说被杀),绍武年号仅存40天。

5、东武

隆武帝殉国后,桂王朱由榔于1646年称帝,此时郑成功割据东南,于1648年春在南澳岛拥立朱常清为监国,年号东武。

同年八月初一,桂王的使者来到南澳岛带来桂王即位的消息,于是郑成功令朱常清取消监国身份,同年朱常清去世。

6、永历

永历(1646-1683)是南明昭宗皇帝朱由榔(1623-1662)的年号。

朱由榔为明神宗之孙,于崇祯时封永明王,后继承桂藩,再承大统,乃“取藩封‘永’字,又以神宗孙取‘历’字”,定为年号(南沙三余氏‘南明野史’卷下)。

1662年6月1日(永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朱由榔被吴三桂杀害于昆明。自延平武王郑成功于永历十六年(1662年)收复台湾,至永历三十七年(1683年)十二月郑克塽降清止,在台湾一直使用永历年号。

延伸阅读

南明统治时间及区域?

南明(1644年-1662年)是明朝京师北京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相继建立政权的合称,历时18年。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随后清兵入关,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此时淮河以南名义上仍属明朝。同年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之后称帝,改元弘光。随后清军快速南下,围攻扬州,扬州城池破。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隆武帝采取了联寇抗清政策,黄道周发动了短暂的北伐,但随着郑芝龙降清,局势恶化,隆武帝被俘后绝食而亡,清军迅速占领东南大部。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改元永历。后在局势危机的情况下与大西军余部联合起来。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也乘势崛起,东西两面打击清军,抗清局面出现了高潮。但是随着三王内讧和清军加大进攻,明军滇黔防线被清军迅速击破。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缅王莽白将永历帝执送清军。次年,永历帝在昆明被杀,南明政权最终灭亡。永历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延平王郑克塽降清,清军占领台湾。

南明朝代历经多少年?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东晋和南宋两个重要的南渡王朝,两个王朝的统治时间超过了100年。南明,也是一个南渡政权。从1644年到1662年,南明存在的时间有18年,如果算上台湾郑氏政权,就有40年。

南明是明朝灭亡后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政权(1644年—1683年)是明朝京师顺天府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权,历经四帝一监国。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清军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还据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抵抗清兵,包括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及明郑时期。

崇祯帝殉国后,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后即皇帝位,改元弘光。随后清军快速南下,围攻扬州,扬州城池破,清军屠城,史称“扬州十日”。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1645年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隆武帝在大臣黄道周的主持下发动了短暂的北伐,同时还采取联寇抗清政策,但随着郑芝龙降清,局势恶化,隆武帝被俘后绝食而亡,清军迅速占领东南大部。

在局势危机的情况下大西军余部和明朝官僚联合起来,在西南地区拥护桂王朱由榔为帝,改元永历。与此同时,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也乘势崛起,东西两面打击清军,抗清局面出现了高潮。但是随着三王内讧和清军的加大进攻,明军滇黔防线被清军迅速击破。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缅王莽白将永历帝执送清军。次年四月,永历帝与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吴三桂所弑,明统始亡。

此后郑成功仍奉大明正朔,东征收复台湾,作为抗清基地,建立明郑王朝,明郑政权继续沿用永历年号,但未再拥立明朝宗室称帝或监国。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延平王郑克塽降清,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明朔始。

南明王朝的来历?

南明的主体主要是由三位皇帝构成,每个皇帝代表一段历史,也就是说把这三位皇帝的在位的时间弄清楚了,南明的历史也就差不多可以捋清楚了。当然这只是主线,因为同时可能会有其他的小朝廷存在,可以算作是主线的小分支。

第一阶段:南明弘光朝廷。

1644年崇祯皇帝殉国以后,同年五月明朝在南京的官员马士英、史可法等人就拥立了福王朱由崧为皇帝,是为弘光皇帝。可惜不到一年时间,也就1645年5月,南京就被清军攻陷,朱由崧被俘,弘光朝廷覆灭。

弘光皇帝朱由崧在位时毫无建树,一心沉迷于酒色,将朝政大权交给马士英、阮大铖(“阉党”成员)等人,而且这两人趁机打压异己、大兴冤狱,受害者大部分都是当初和阮大铖有宿怨的东林党、复社成员,弄得朝政一片乌烟瘴气。随着党争的升级,最终大将左良玉还一度发起了“清君侧”(讨伐马士英)的武装行动——进攻南京,强敌当前,南明朝廷内部竟然还闹得兵戎相见!

另外,弘光朝廷对外政策也非常不合时宜,清军已经攻占北京了,弘光皇帝还企图采取“联虏平寇”的政策(联合清军打击农民起义,毕竟清军入关时还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帜),结果被无情地打脸(清军压根儿就想不搭理弘光朝廷)。

正是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弘光朝廷所在的南京轻易地就被清军攻陷。

第二阶段:南明隆武朝廷。

弘光皇帝朱由崧被俘以后,1645年6月,唐王朱聿键在福建被黄道周、郑芝龙等人拥立为皇帝,是为隆武皇帝。1646年10月,隆武皇帝亲征时被射杀,隆武朝廷覆灭,存在的时间也只有一年左右。

隆武皇帝总的来说是一位比较想有作为,有帝王之气的皇帝,但是无奈手上没有兵权,完全受制于以郑芝龙为首的郑氏家族。其对外政策吸取了弘光政权的教训,采取了“抗清”为主的思路,但是由于郑芝龙等人一直抱有“降清”的想法,北伐时各种推脱就是不愿意发兵,隆武皇帝无奈只得自己募兵亲征,结果被清军铁蹄无情碾压。

与隆武朝廷同时期的鲁王朱以海一度在绍兴以监国的身份与隆武相倾轧,可惜鲁王朝廷进攻南京失利以后,就进入了逃亡状态。隆武朝廷覆灭后,永历朝廷继续委任他为监国在福建沿海抗清,因为实力不是很强,所以存在感也不太强。

第三阶段:南明永历朝廷。

隆武皇帝被清军射杀以后,1646年11月,明朝两广总督丁魁楚和广西巡抚瞿式耜等人在广西拥戴桂王朱由榔为皇帝,是为永历皇帝。这位永历皇帝是南明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一共在位十五年。当然,他也被后人戏谑为“逃跑皇帝”——以逃跑能力出众闻名,曾经被清军追得到处逃难,一度逃入缅甸,可惜最终让缅甸国王遣送回国后被吴三桂绞杀。

和永历朝廷同时期的还有广州的绍武朝廷,隆武皇帝亲征时委任他的弟弟朱聿鐭为监国,所以他后来也被拥立为皇帝,是为绍武皇帝。绍武朝廷一度与永历朝廷相对抗,两家不惜兵戎相见,只不过只存在四十天左右就被清军攻灭了,所以存在感也不是很强。

永历朝廷一度和张献忠的大西军联合抗清,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可惜永历朝廷内部人员复杂,相互勾心斗角,一次次错过复兴的好机会,最终饮恨而终。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南明的历史上其实还曾经存在过很多小分支,比如说靖江王朱亨嘉、益王朱慈炲等自立的小朝廷,只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几天时间就解散了,所以存在感更不及上面提到的鲁王朝廷和绍武朝廷。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