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2月8日至1905年9月5日,日俄两国在中国东北,朝鲜半岛,黄海和对马海峡进行战争,史称“日俄战争”。 这场战争对现代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甚至有人将日俄战争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
日俄战争之所以被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是军事专家给出的,“在这场战争中,当时世界上更先进的战舰,最强大的火炮都投入了战争,双方调集了数十万兵力进行互搏。海战,硬仗,夜袭,白刃战,都是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都体现了当时最高的军事对抗水平。”
众所周知,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 然而,这一战场的影响却是惊人的。 沙俄崩溃不起,“十月革命”很快爆发。 从此,日本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加速了在军国主义道路上的快速奔跑,最终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之路。
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沙俄利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借口为清 *** 维持秩序,保护中东铁路出兵占领中国东北,拒不撤军。 清 *** 自然不希望俄国占领东北,但自己又没有能力,最后还是决定将东北问题国有化,最后日本介入,使俄国称霸东北的愿望受挫。
1904年2月6日,日本宣布与俄国断绝外交关系。 2月8日,日本海军在旅顺港突袭俄舰,日俄战争爆发。 有趣的是,作为战争的最大利益相关者,清 *** 选择了“局外中立”。
事实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 *** 中顽固派倾向于日本获胜。 当时清 *** 中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地方督抚大多主张“联日拒俄”,袁世凯则希望清 *** 保持“中立”。 给出的理由是:“若附俄,则日本必以海军扰我东南,若附日,则俄国必以陆军扰我西北,不但中国危在旦夕,且波及天下。若日俄决裂,我当守局外。”
日本虽然是胜利者,但也是惨胜。 日俄战争双方伤亡情况如下,日本参战40万人,阵亡82847人,受伤153584人,被俘约2000人; 俄罗斯50万人参战,14262人死亡,146032人受伤,79454人被俘。 据此计算,双方死亡比约为1.94:1; 伤害比约为1.05:1。
日俄战争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 当时战场上已经出现了水泥掩体,战壕,机枪,铁丝网等防御工事。 一战后,沙俄的软弱表现在列强面前。 于是,沙俄急于缓和与英国的关系,英国也不再将沙俄视为头号对手。
反观惨胜的日本,却无力独自占领东北。 最后,在美国的斡旋下,日本和俄国都承认了清 *** 对中国东北的主权。 俄国保留满洲里-绥芬河(中东铁路)支线,日本获得大连租借地,和长春至大连支线(南满铁路),双方从中国东北撤军。
总体而言,日俄战争本质上是英俄 *** 人战争的“大博弈”。 对中国来说,收复了在中国东北几乎丧失的主权。 然而,战争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扩张的道路,开始了对中国的疯狂侵略。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news.x86android.com/articles/1091907.html
- 转载请注明: zhiyongz 于 知识百科-X86安卓中文站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