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敬爱的袁隆平教授已经离开我们一周年了,时间过的真快啊,不知道袁爷爷在天堂过得可好,他终于能好好休息了,袁爷爷您心心念念的禾下乘凉梦,我们一定会替您去实现的。
在袁隆平仙逝一周年之际,我见到了让人泪目的一幕
一位年轻小伙用烟花绘出了袁隆平教授最大的心愿,他以天空为画布,用烟花为笔,呈现出一排排巨大的稻穗,正是袁隆平教授心之所愿的禾下乘凉梦。
“我有两个梦,一个梦是超级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结出来的子有花生那么大,叫做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梦。”
这是袁隆平教授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稻子长成高粱一般高
另一个则是希望杂交水稻能造福更多人,让更多人远离饥饿,能每天都吃饱饭。
这就是我们最敬爱的袁隆平教授毕生追求,始终如一的想要让人们不再挨饿。
你尝试过挨饿的滋味吗?如果没有,也许你永远也无法真切的,体会到袁隆平教授为我们做的事到底价值何许。
国之士者,奇其才,挽狂澜,济苍生。
以一己之力,活万民,乃大仁,应承天德。
但就是让万人敬仰的袁隆平教授,也还是没让某些人满意,始终不认可袁隆平教授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我觉得,有些人就是让它们吃的太饱了
1,杂交水稻的口感不好,吃起来没有泰国大米香甜。
的确,杂交水稻的口感是不好,对于从小吃惯了长粒米的新生代来说,杂交水稻是不够上档次的。
可我要告诉它们的是,杂交水稻从来追求的并不是有多么好的口感,它的目标只有一个,只是让人能吃饱饭而已。
很多没经历过饥饿年代的,它们压根不知道,在过去能吃一顿饱饭,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而袁隆平教授则是让我们实现了稻米自由,这是谁也无法磨灭的伟大贡献。
2,杂交水稻的理念并不是袁隆平教授首先提出的,他只是完成了别人的设想而已。
袁隆平教授从来没说过杂交水稻的理念是他独有的观念,但是把杂交水稻当成一生事业去经营的,袁隆平教授是当仁不让的,哪怕在人生旅程的最后,他还是在研究怎么提升海水杂交稻的品质。
3,杂交水稻根本长不到高粱那般高,禾下乘凉梦只是一场梦而已。
在过去,谁能想到大葱能长到3米多高,又有谁能知道,黄瓜能有一米多长,那么稻谷能长成高粱一般高,未必就是不能实现的梦想。
在“神舟”系列飞船携带的带上太空物品名单里,有一个种类的物品始终在列,那就是种子,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众所周知,植物种子在去了太空后,结出来的果实要比过去又大又多,以后稻子也是有可能会长成大树一般。
我有一个梦叫“禾下乘凉”梦,我们的水稻有高梁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我看着好高兴,坐到稻穗下乘凉
——袁隆平
袁爷爷一定是带着他的梦去天堂了!那里稻穗比人还高
袁老坐在禾下扇着小扇,依然有一只小花猫陪着袁老,端午节还未到,却馋嘴的吃起了粽子
稻香飘来,那里有听不完的蛙声虫鸣。定是个美丽的地方
袁爷爷您离开已经过了365天,您的雕像前总是满满的,每一天都有信件鲜花送到您的雕像前。
每天雕像前都有来驻足默默注视您的的学生、老师,甚至打扫卫生的爷爷奶奶也会来说会话。
我还记得去年那个雨天,十里长街,满满都是眼含热泪的人,都在雨中为您送行,您的雕像前人流涌聚汇成一整片花海
我还记得那个下午,突然看到关于您仙逝的消息,仅仅是一眨眼的功夫,就感觉难受的不行,泪水就止不住要掉下来。
我也发现周围人眼睛也都红红的,边看边抽纸擦眼泪的人比比皆是,那一刻我真的宁愿相信这是一个假消息,在看到辟谣时候我是满心欢喜的,让我误以为您是永远不会离开我们的。
国士无双,万古流芳,袁爷爷您就是这样的人,袁隆平星会在夜空中一直闪耀,您也会被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的人永远记住。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享年91岁。
在中国文化中,在这个年纪顺应自然的故去,是喜丧。然,我们却只是在不可置信产生的短暂空白后,就陷入了一种无言的哀伤。
国之士者,如日月之光。
我们终日受其恩泽,不大会特意仰头去瞻仰其熠熠光芒。
但,若有日,日月不再升起,暗夜的骤然降临,会使我们盲了双目,失了尺间分寸。
袁老曾说,我这一生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他用一生,只做一件事,践行了他的第一个梦,也用他的一双手,牢牢的为华夏儿女,端起了属于民族的饭碗,
手中有粮,心就不慌,能吃饱饭就足矣。
袁老可堪称国之脊梁,必是为国挺起胸膛,而砥砺前行不止者。
民以食为天,食乃国之根基。
袁老之仁德,文不可尽书。
#缅怀一生追逐禾下乘凉梦的老人#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news.x86android.com/articles/1121063.html
- 转载请注明: zhiyongz 于 知识百科-X86安卓中文站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