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的意义(培育杂交水稻的意义)
杂交水稻改变了中国
在全球也具有非凡意义
今天上午,袁隆平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
在湖南长沙举行
我们来聊一聊水稻的前世今生
以此缅怀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
01 水稻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中国古代社会以农耕为本
饮食结构以粮食为基础
粮食煮熟而成的“饭”,是一餐的主角
可以说中华文明中,粮食就是“食”的代表
古代“五谷”之说始于春秋战国
后来逐渐形成约定俗成的版本
即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作物
分别对应着今天的
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
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虽然相沿了两千多年
但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
所处的地位却因时而异
唐宋以后,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
地位日益提高
在明代时的粮食供应中
水稻十分之七,居绝对优势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
有一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全世界90%以上的稻米产于亚洲
而且集中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为3千万公顷左右
居世界第二
产量冠绝全球,达2亿吨以上
来自中华遗产2014年第2期
在我国粮油质量国家标准中
稻谷按其粒形和粒质分为三类:
籼稻、粳稻、糯稻
大抵以黄河为界,北粳南籼
粳稻大多种植于我国北方、长江中下游
以及云贵高原高海拔地区
具有耐寒、耐弱光和忌高温的特点
生长期长,一般一年只能成熟一次
粳米米粒颜色蜡白,呈透明或半透明
外形短而宽厚,看起来比较饱满
口感绵软,适合直接做白米饭或者煮粥
籼稻大多种植于
我国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具有耐热、耐湿、耐强光和忌寒冷特点
生长期短,在无霜期长的地方一年可多次成熟
籼米的颜色偏白,米粒细长形
口感没那么绵软,煮出的饭比较松散
适合做炒饭,炒出来颗粒分明
糯稻碾磨成米后又名“江米”,粘性高
南北方均有种植,分粳糯、籼糯两种
粳糯外观圆短,籼糯外观细长
煮熟后米饭较软、粘
粳糯的粘性强于籼糯
农业科学家通过研究、试验、统计等手段
发现了优质粳稻生长的理想气候条件:
北纬40-45度;年均积温2800度以上
无霜期至少140天
灌浆期昼夜温差大于10度
水稻,对中国人有着非凡的意义
正如古人遵循节气进行农耕活动一样
现代科学家也从来没有停止
对水稻栽培技术的思考和研究
它不仅关系到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还促进了社会凝聚力的形成
02 杂交水稻:
让中国人民从此吃饱了饭
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杂交水稻
无疑是水稻研究史上的重彩华章
水稻种植对地形、气候
以及土壤肥力等自然条件要求高
是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
虽然具有种植水稻的天然自然优势
但在过去费时费力,产量较低
很难满足人们生活饮食所需
而植物杂交却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1961年,袁隆平在试验田发现
一株天然杂交稻,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如生长旺盛,根系发达
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
决定开展杂交水稻提高产量的研究
经过不断优化,修改研究思路
提出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设想
1970年10月
在海南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野生稻
取名为“野败”
给杂交水稻的研究打开了突破口
1973年突破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
1974年和1975年研究期间
袁隆平育成了第一个在大面积生产上
应用的强优先锋组合“南优2号”
1975年冬,国务院做出迅速扩大试种
和大量 *** 杂交水稻的决定
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
从1976年开始
逐渐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饱饭问题
目前他领导研究的中国“超级杂交稻”项目
正朝着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推进
希望通过实现“种三产四”
来帮助中国农民早日致富
计划在五年内,中国6000万亩农田
产出8000万亩农田的产量
03 为什么说杂交水稻改变了中国与世界?
袁院士的杂交水稻贡献
不仅保障了中国的粮食安全
还给世界带来了和平与温饱
人口:远离饥饿,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是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资料
也是维系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上
常见“饥荒”咄咄逼人
这一威胁的缓解乃至消失
得益于两位育种专家的贡献
一位是北方做小麦育种研究的李振声
另一位就是南方做杂交水稻研究的袁隆平
正如上面我们提到的那样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帮助我国人民
度过了困难的历史时期
意义重大
今天,我们似乎不必再担心饥饿
但国家粮食安全却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据专家预测,全世界的人口
2050年将增至100亿
而2040年,中国人口至少增至15.6亿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当气象灾害、人口激增、土地环境退化等
极端情况来临时
“超级杂交水稻”能保证人民的饭碗端得上
对维系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都是非常重要的保障
国际声誉:用行动回应质疑
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10期
有专家预测
地球人口急速增长
可耕地资源的开发和开采已超过限度
随着水土不断流失
环境资源愈加恶劣
粮食的生产将大打 ***
同时国际水稻研究所也曾发出警告
亚洲国家到2025年将面临严重缺水
人均可用水量将减少40—60%
中国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13个缺水国之一
同时中国的土地沙漠化
每年正以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
再加上中国还是一个耗粮大国
与人类竞相耗粮的还有老鼠
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
全世界每年有1/10的粮食被老鼠吃掉
中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全国农田鼠害面积已高达4亿亩
为此,过去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先生
针对中国未来的粮食问题发表看法说:
正从农业社会迅速转向工业化社会
并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
将给拥有57亿人口的星球带来巨大生态冲击
还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问题:
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
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向世界证明:
中国人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1996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中国粮食总产量已达到4850亿公斤
比1995年增产3.4%,增产超过200亿公斤
10年间中国的杂交水稻累计 *** 1.6亿公顷
增产稻谷2.4亿吨
相当每年增加一个中等省份的粮食产量
2000年,他还培育出亩产700公斤的
超级杂交稻品种
2004年又培育出
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品种
有力地回应和打击了国际部分人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的质疑
世界人道主义贡献
中国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也做出了贡献
在世界20多个国家得到 *** 应用
根据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数据
目前中国水稻田里
有58%的水稻是杂交水稻
这个比例在美国是40%
在东南亚的几个国家平均约为8%
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有着很长的水稻种植历史
图自博物 2009年03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非洲
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
虽拥有世界第二长的水稻种植历史
但水稻产量仍无法满足其人口所需
而袁隆平及其团队的农业技术专家
成功培育出适合当地环境生长的
杂交水稻品种
并在非洲的16个国家 *** 运用
印在马达加斯加纸币上的水稻
杂交水稻造福了全人类
获得了国际上的许多赞扬和评价:
“中国的杂交水稻给日本带来了风暴”
“杂交水稻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
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等
美国普渡大学教授汤·巴来伯格也说:
“袁隆平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
击败了饥饿的威胁
他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
把西方抛在了后面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
水稻杂交优势的伟大科学家”
袁隆平院士也获得了
如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
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与保障奖”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世界粮食奖”等国际大奖
金灿灿的稻田里,有着他的身影
小小的稻谷中,镌刻着他的功绩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
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