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男高音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由他创作的《小白杨》等歌曲,被称为军人的精神粮食。
他也是全军的“男一号”,他就是演唱家阎维文。
除了歌唱事业,他陪妻子抗ai32年的事迹同样成为人间佳话。
如今他的女儿也有了好归宿,而且女婿的身份“不简单”,
阎维文本人就是将军,这让人十分好奇,那他的女婿究竟什么背景呢?
阎维文,1957年在山西平遥出生。
在他小时候,爷爷经营着一家手工作坊,还雇了几个长工,
因为这样,阎家被定义成为了“资本家”,在特殊时期被喊“打倒”,
一时之间,亲戚好友纷纷避之不及,唯恐受到牵连。
从小就痴迷歌唱的阎维文,在15岁时顺利考入了山西省舞蹈歌舞团,
一件喜欢的事变成他的工作,这无疑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他每天只需要配合省军区战士做好业余宣传队的工作就可以了,
但他不论是不是分内事,干什么都很利索,而且样样做得出彩入眼,
因此,阎维文很快获得队内领导的赏识,便想留下他,
队长告诉他,宣传队正在招收学员,机不可失。
满心欢喜的阎维文参加考试,现场表演了《洗衣歌》节目,
他一边唱一边跳,嗓音洪亮而音色精准,
舞步一点儿也不差,最后顺利通过了考试。
然而在办理阎维文的入职档案时却出了岔子,
在个人档案那一栏,爷爷的身份赫然写着“资本家”,
这样的家庭出身在当时的社会并不光彩,
这个问题也成了他进入军队的最大障碍。
情绪低落的阎维文,偷偷地躲在墙角落泪,
队长看到后于心不忍,便让他写一个参军报告,
自己愿意做他的担保人,送给军区首长批示。
阎维文用了很长时间思考如何能够表达自己想入伍的殷切期盼,
经过深思熟虑后才拿定主意,写下了“坚决要求入伍”六个字。
此前,军区首长也曾见过他的表演,对这个能干的小伙子印象非常好。
当首长看到阎维文的入伍报告后,也甚是欣赏他的坦率直爽,
于是就直接批准了!阎维文才正式穿上了军装。
就在同年里,一位名叫刘卫星的小姑娘,也顺利考入了宣传队。
缘分就这样不期而遇的将两人分在了同一个班级里,
刚刚进入懵懂青春期的两个年轻人,
在日常的演出和训练中朝夕共处,彼此心生喜欢,
不过,在纪律非常严苛的部队中,两个人也不敢有所逾越。
入伍7年后,阎维文的人生迎来了第一次转折。
那会总政歌舞团刚好在全国各地纳新,
早就对省军区宣传队那个会唱歌的阎维文有所耳闻,
之后便来了两个老师专门面试,
面试结束,老师们对阎维文非常满意,
便决定将阎维文调到总政歌舞团。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能够到首都北京去奋斗,一展才华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不过,省军区宣传队怎么可能愿意呢,
毕竟这棵好苗子是自己培养出来的,现在哪能就这样送走了?
况且,那时阎维文已与刘卫星偷偷定情三生,
如果他到了北京,就意味着两人必定会分开。
好巧不巧,那年春天军委就下令让所有军区宣传队原地解散,
阎维文就这样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总政歌舞团。
那年的他23岁,第一次踏入北京的征程,而女友刘卫星仍在山西。
两人就靠飞鸽传书,传递着彼此的思念之情,
直到1982年,他们才有情人终成眷属。
1984年,阎维文一首《小白杨》传到了天南海北,妇孺老少皆知。
作为一名在部队搞文艺的青年战士,他便以这首深入人心的歌,走上了战争前线。
1985年,总政歌舞团正需要派工作者前往前线慰问,
得知此消息的阎维文,立刻申请前往战区。
来到前线后,重伤员们都在病房观看演出,
而轻伤员就这样躺在担架上听着他们唱歌。
看着这些充满胜利渴望的战友们,
阎维文每每说话唱歌都会泪流满面,
歌词里的一字一句都刺痛着他的心。
当《小白杨》才传达军中时,
前线的战士们还不知道他的名字,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白杨”。
阎维文和其他文艺战士组成了一个演出小分队,不断地奔赴最前线演唱。
穿过敌人战区是很危险的事,每次前夜,阎维文都辗转难眠,思绪澎湃,
此时的他才觉得,原来自己的歌声还可以这么有意义,
身上沉甸甸的军装,终是没有白穿。
奔赴战场时,他的冲锋枪上了膛,所有人无畏无惧疾驰在前线的路上,
为了防备随时会落下来的炮弹,吉普车开得非常快,走出蛇形弯道进行躲避。
待演出小分队进入战壕时,前方的枪炮声不断响彻天际,
阎维文和战友就以硝烟声为伴奏,边跑边唱。
虽然阎维文的歌声时常被枪炮声打断,
但他仍是一遍一遍地唱着,为前线战士加油鼓劲。
而前线战士担心他们的安全,都用自己的身体遮挡在前面。
看着他们蓬头垢面,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的英雄气概,
阎维文被深深打动,他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
从来不喝酒的阎维文,在中秋节的那天傍晚和战友们喝了一大碗白酒。
因为白天演出,嗓子已完全唱沙哑,不能再唱歌,他就为大家表演口技。
那段前线难忘的演出经历,也成为了他人生抵御艰难困苦的更好度精神食粮。
1988年,正值CCTV举办第三届青年歌手大赛,
彼时阎维文正在全力以赴,这时也正值他职业发展的更佳黄金时期。
时间对一个女人来说重要,而对一个男人亦是如此。
可老天爷不这么想,偏偏在这时候跟他开了个玩笑。
就在比赛前夕,他的妻子刘卫星突然感到身体不舒服,
为了不影响阎维文参加比赛,她迟迟不肯去 *** 。
阎维文没心思想比赛的事,立即带着妻子去 *** 。
然而结果却让他和妻子犹如晴天霹雳,刘卫星得了乳腺ai,
必须马上手术才能防止ai细胞 *** ,否则会危及生命。
此时的阎维文非常痛苦、心如刀割,但在妻子面前,看上去却是那么镇定。
他四处联络 *** 救治妻子,可妻子一定要等到阎维文参加了大赛后,才肯住院接受治疗。
阎维文斩钉截铁地告诉妻子:“对我而言,没有什么比你更为重要,我已经决定不参加比赛了。”
妻子一听急了,她生气“威胁”道:“你不参加比赛,我就不做手术了。”
比赛当天,天下着倾盆大雨,妻子拖着病重的身体陪着丈夫参加比赛,
她颤抖地紧握着丈夫的手嘱咐到:“要专心唱歌,我一直在这里等你!”
阎维文将泪水悄悄地吞进了肚子里。
最终,他以一首《我们的祖国歌甜花香》夺得金牌。
颁奖结束后,阎维文迫不及待地跑出来,
夫妻俩含泪紧紧相拥,此后两人一起走上了抗ai之路。
如今,阎维文陪妻子抗ai的已有33个年头,现在妻子依旧健在。
虽然曾经她的ai细胞三次转移,但阎维文终究还是将她从死神手里抢回来。
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陪伴妻子,
每天陪着她做热疗、放疗,不断地给予她精神鼓励。
阎维文总是说:“都是我没有照顾好她,我欠她很多,这一生都还不完”
为了让妻子尽快走出心理阴霾,阎维文专门请教心理医生,
在生活中经常会刻意忘记诸如钥匙放在哪里了这些琐事,
让妻子亲自提醒自己,想尽各种办法,妻子慢慢找回了生命的价值。
他还会刻意把演出的一些安排,交给妻子去打理,
只要有了新曲新歌,他都会第一时间唱给妻子听,并听听她的意见。
慢慢地,妻子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个ai症病人,
而是一个被丈夫需要、被其他事需要的人。
每次妻子都笑得很幸福,但阎维文却满脸忧愁,
他害怕有一天妻子就听不到自己的歌声了,那他又能唱给谁听?
在他们的女儿外出留学时,阎维文也工作繁忙,经常需要离家演出,
于是放心不下妻子的他,只要不是去部队慰问演出,无论去哪里都会把妻子带上。
时间一晃到了2003年,医生欣喜地告诉他们,妻子已经度过最危险时期。
这时候刘卫星又多了一分跟ai症抗争的勇气,
即使是为了丈夫也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正是因为两人为彼此努力的信念,这样忠贞不渝的爱情,
才让妻子一次次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创造出了医学奇迹。
30多年,一句话就能带过,几笔就能写完,
可真正放在与病魔抗争中,那不是一般的漫长和煎熬。
好在他们一点点熬出希望来,至今仍然幸福信守。
2006年,他们的女儿阎晶晶从温哥华留学回来,
一见面就为父母带来了喜讯:爸,妈我有了男朋友。
他叫李禾禾,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生,他爸是李肇星。
此时,阎维文夫妇的心顿时慌乱了起来,
李肇星的身份可是不一般,他曾是我国的外交部部长。
作为家中独子,李禾禾是否会有“官二代”的优越感?他们担心不已。
但阎晶晶却说:他为人谦和,性格温和,并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而且他还是一个非常低调且善良的人,在国外留学时也非常刻苦,
半工半读,经常帮别人翻译外文资料养活自己,是一个自强的人。
虽然夫妻俩没逼女儿分手,但阎维文终究是不放心的。
在他们看来,女儿单纯,非常容易把对方身上的优点放大,
况且自己家庭普通,就找个一般家庭的男孩就够了。
2007年元旦,阎维文受邀为新年晚会演唱,
巧合遇到多年未见的好友_——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李冬文。
他与李肇星多年共事,对李禾禾一定有所了解。
阎维文旁敲侧击问:李部长德高望重,有口皆碑,不知他的儿子李禾禾为人如何?
李冬文实话实说:我是看着禾禾长大的,他低调、懂事,是个很不错的小伙子。
阎维文还了解到,李禾禾每次参加大使馆活动,都会自备 *** 卡,
不像其他留学生随意使用大使馆长途 *** 。
有些人想通过他结识他父亲,每次有送礼的他都坚决不收,
他是一个有原则,知底线,踏实正直的人。
阎维文得知后,心里踏实多了,回家就把好消息告诉了妻子。
2009年,阎晶晶与李禾禾喜结连理。
在婚礼现场上,阎维文作为父亲,为这对新人送上了一曲《夫妻情》。
他挽着女儿的手,眼里饱含着泪水,郑重地把女儿托付给女婿李禾禾,场面感动所有人。
2015年,阎维文还当上了姥爷,一家人四代同堂。
外孙女也有唱歌天赋,他们时常在一起合唱,画面温馨不已。
在战争年代,阎维文的歌能给战士带去心灵上的慰藉,
陪伴妻子抗ai的岁月里,他的歌又为妻子带来活下去的力量。
无论是对战场的无畏无惧,还是对妻子的不离不弃,阎维文都堪称真正的歌唱家。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news.x86android.com/articles/1141974.html
- 转载请注明: zhiyongz 于 知识百科-X86安卓中文站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