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太原热线www.0351net.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 急
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杨亿出生的时候,身上覆盖毛发,有一尺多长,过了一个月才脱落。等到杨亿能说话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把《论语》口授给他,他随即就能熟记成诵。(杨亿)七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与客人谈论,有老成持重的风度。杨亿十一岁时,宋太宗听说他的名气,下诏让江南转运使去试试杨亿的才艺,(后)送他到京城。(皇上)对他测试五篇诗赋,都是一下笔就立刻完成了。太宗非常赏识他认为他是奇异之才,命令内侍把他送到中书省,又让他赋诗一首,宰相对他的俊逸奇异之才感到很惊讶。皇上就授予他秘书省正字,并特别把袍笏赏给了他。不久他的父亲去世,等到守丧期满之后,恰巧他的堂祖父杨徽之到许州上任,杨亿就去许州投奔他。杨亿专心于学习,(常常)昼夜不休息。杨徽之私下里同他谈话,感叹道:“振兴我杨家的希望就在你身上了。”
淳化年间,到京城去献文章,改任太常寺奉礼郎。献《二京赋》,皇上下诏让他参加翰林考试,赐进士及第,升任光禄寺丞。咸平年间,西部边境不得安宁,皇上下诏让近臣讨论灵州弃守的事情。杨亿上奏疏说:“我以为那些作乱的人正当狡黠(不好一时平定),他们积财还是丰厚的,不可能在短时间打败他们。应该放弃灵州,保住环庆,这样以后再用计困住他们。我的策略是,派遣数名骁将,率领一二万人的精锐军队,提供好几个县的赋税来资助军需之用,令军队分别把守边城(以便围住敌人),那么这些敌人就可以擒住了,而朝廷就可以借此没有忧患了。”
因为长期生病,杨亿请求解除所任的职务,皇上下诏不允许他解职,但是暂时允许他不临朝值班。杨亿性格刚直耿介,很难和一般人相处,在书局,只和李维、路振等人相处友善。当时的文士都依赖他品评,被他贬议的人,很多人怨恨诽谤他。王钦若突然显贵,杨亿一向看不起他的为人,王钦若对他怀恨在心,屡次挑剔他的过失;陈彭年妒忌杨亿超过他,(经常)和王若钦一起诋毁杨亿。皇上一向看重杨亿,都不受他们的谗言迷惑。杨亿的母亲生了病,杨亿向皇上请求回去探视母亲,没有等到皇上批复就动身了。皇上亲自封好药剂,并加上金帛来赏赐。杨亿身体一向羸弱,到了这个时候,把自己的病情禀告给了皇上,(趁机)请求皇上解除自己的官职。有人指使宪官弹劾杨亿没有等到皇上的诏命允许就离开了,(最后)杨亿被授予太常少卿,准许他住在家里疗养。
天禧二年的冬天,被授予工部侍郎。第二年,他的母亲去世,服丧未满,又被起用做工部侍郎。天禧四年十二月去世,时年四十七岁。朝廷录用他的儿子杨纮做了太常寺奉礼郎。
杨亿天性聪颖,从小到老,没有离开写文章。文章格调雄健,才思敏捷,一点也不凝固停滞,和客人一边谈笑,一边挥笔不止。做事精致细密有规划,擅长用细字起草文章,一篇数千字的文章,不加删改。当时求学的人,一致地尊崇他。杨亿博览群书,记忆力强,尤其通晓典章制度。杨亿喜欢教诲引导后辈,靠他而成名的人很多。他看重与朋友的相处,性情耿介,崇尚名节,经常周济亲友,所以自己的粮食俸禄也随着他的这些做法而耗尽了。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2. "杨亿巧对"文言文阅读的文中"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
《杨亿巧对》中寇准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杨亿巧对》原文】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
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
中书:即中书省。寇准当时担任宰相。
杨大年:即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请:邀请。
会:适逢,恰巧。
因:于是,就。
戏:以为戏
为:是。
白:报告。
因:就。
应声:紧接着对方刚停下的声音。
一:全,满。
【翻译】
寇准在中书。和其他大臣以做对子为游戏,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水底的太阳是天上的太阳)”没有人能对出,恰巧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杨亿接着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所有在座的人都称好。
3.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B “佃客”为名词,作“为”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D;“之”为代词,作宾语,其后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以小民的身份服役隶属的成为佃户,役使他们如同奴隶,有的豪强有几十户佃户,凡是租税徭役或征收各种费用,都由佃户承担.当时有人说李顺造反,都是这种依附的民户聚集而成,请求朝廷挑选这些民户中的人作为三耆长轮流管理,有功劳就任命为官,朝廷下诏刘师道出使两川讨论这事(2)C “土地、户籍”为户部所掌管.(3)C “要求朝廷派曹利用等人调查”错,原文为“诏曹利用、边肃、阎承翰诣御史府推治之”,应是朝廷派曹利用等人调查.(4)①既:已经,…之后;落:取消;预:参加.句子翻译为:刘几道考中之后,事情泄露,朝廷下诏将他从名册中取消,永远不得参加科举.②剖、析:处理;烦:繁难;滞:拖延;案:事务.句子翻译为:长沙是湖、岭一带的都市,(刘师道)处理繁难和拖延下来的事务,桌上没有遗留的答案:(1)B(2)C(3)C(4)①刘几道考中之后,事情泄露,朝廷下诏将他从名册中取消,永远不得参加科举.②长沙是湖、岭一带的都市,(刘师道)处理繁难和拖延下来的事务,桌上没有遗留的.参考译文:刘师道,字损之,开封东明人.雍熙二年考中进士,最初担任和州防御推官,历任保宁、镇淳二镇从事,共十年.王化基、吕祐之、乐史向朝廷举荐他,提升为著作佐郊,才一个月,恰逢考核,又升为殿中丞,出朝担任彭州知州,加官监察御史.转运使刘锡、马襄报告他的政绩,被召回京城.恰逢浦洛战败,奉朝廷命令弹劫白守荣等人,结案,太宗奖励他的勤勉,当面赏赐绯衣与鱼符袋.川峡的豪强有很多依附他们的人家,以小民的身份服役隶属的成为佃户,役使他们如同奴隶,有的豪强有几十户佃户,凡是租税徭役或征收各种费用,都由佃户承担.当时有人说李顺造反,都是这种依附的民户聚集而成,请求朝廷挑选这些民户中的人作为三耆长轮流管理,有功劳就任命为官,朝廷下诏刘师道出使两川讨论这事.刘师道认为轮流派人管理会使争斗之事增多,委任职衔又使民户加重受害,当廷上奏认为不妥,最终停止这么做.改任祠部员外郎,出朝担任京东转运使.真宗继位,晋级为度支.咸平初年,范正辞推荐他可以担任地方长官,调任润州知州.入京报告漕运之事,特升为司封,改任工部郎中.提拔为枢密直学士,掌管三班.不久提拔为代理三司使,跟随皇帝到澶渊.刘师道的弟弟刘几道,参加进士考试已被礼部上奏名字,将要举行廷试,按新近的规定全都要将试卷糊封姓名再考评等级,陈尧咨担任考官,教刘几道在试卷中暗加记号.刘几道考中之后,事情泄露,朝廷下诏将他从名册中取消,永远不得参加科举.刘师道坚持要求申辩,朝廷下诏曹利用、边肃、阎承翰到御史台调查这件事.(刘师道)因言语虚假,被贬为忠武军行军司马,陈尧咨被免去所担任的官职,贬为郓州团练副使.因郊祀恩赐,起用为工部郎中、复州知州,改任秀州知州.大中祥符二年,凭着兵部郎中的身份任潭州知州,升任太常少卿.刘师道对政事很勤奋,所到之处很有名声,官吏百姓敬畏爱戴.长沙是湖、岭一带的都市,(刘师道)处理繁难和拖延下来的事务,桌上没有遗留的.任职期满,又加官枢密直学士,改为左司郎中,留任一期.大中祥符七年,刘师道突然发病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刘师道生性刚直崇尚气节,善于谈论时势,与人交往诚实厚道.善于写诗,常和杨亿等人唱和,当时受到好评.。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词语所在的句子的理 ①用不着修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A.于:对,对于.B.用;因为.C.当,做;当做,作为.D.才.所以选AD(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常用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的理 ①顷刻:一会儿.译为:一会儿时间,杨大年就能写出几千字的文章,可真是一代文豪啊.②擅天下:天下有名.寡合:不合群,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译为:杨大年因为(凭借)文章写得好在天下享有名声,但他的个性特别刚强.很难与人相处.(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相关内容,归纳为:才思敏捷;虚心,平易近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个性刚强不和世人同流合污.答案:(1)A(2)A、D(3)①一会儿时间,杨大年就能写出几千字的文章,可真是一代文豪啊!②杨大年因为(凭借)文章写得好在天下享有名声,但他的个性特别刚强,很难与人相处.(4)边游戏边写文,且写文快,看出他才思敏捷;学生开玩笑指出他言行矛盾,他大笑且改文,看出他虚心、平易近人;担任大学士但写文用词有改动,就认为自己不称职请求辞官,看出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且为人正直;晚年因小人排挤谗毁而不受皇帝恩宠,看出他个性正直刚强,不与小人同污.。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⑴穆修自负才学,和同僚关系多有矛盾,通判嫉恨他,唆使人诬告他,穆修受到罪责,贬到池州任职。
⑵(穆修)接母亲到京城居住,不时外出乞讨来供养母亲。
⑶此时穆修独以善于写作古文著称,苏舜钦兄弟经常与穆修来往。
小题1:
试题分析:守:任太守
小题2:
试题分析:A都是“在”的意思 B 代词 他/动词 去 往 C 介词 用/来 D 地方 处所/所字结构
小题3:
试题分析:断句最基本的依据还是句子的结构,另外,文段中有相同的句式也是一个参照,句首句末的词语也有揭示作用。
小题4:
试题分析:尽量直译。各句的得分点有:第一句,“负、龃龉、忌”各一分;第二句“迎、间、丐”各一分;第三句“于是、称、游”各一分。
【参考译文】
穆修,字伯长,(山东)郓州人氏。自幼好学,(但是)不钻研(当时流行的)文章词句。真宗皇帝封禅泰山时,下诏(让地方)举荐齐、鲁地区读书人,穆修得到预选,赐进士出身,调泰州出任参军。穆修自负才学,和同僚关系多有矛盾,通判嫉恨他,唆使人诬告他,穆修受到罪责,贬到池州任职。去池州路上,逃到京城,击打登闻鼓诉冤告御状,没有得到回复。居住在受贬地方一年多,遇到大赦得到了赦免,接母亲到京城居住,不时外出乞讨来供养母亲。很久之后,得到补颍州文学参军的官职,迁往(河南)蔡州。明道中,死去。
穆修性格刚直,喜欢谈论斥责当时的社会弊端,诋毁讥笑有权有势的人,人若和他结交,往往被拒绝。张知白任(安徽)亳州太守,亳州有豪士捐建的佛庙完工,张知白差遣人召穆修作纪念文章,文章写成,不写那个豪士的名字。豪士用白银五百两送来给穆修做寿,而且企求在文章之上记载自己的名字,穆修将白银丢到院子外边,(俶装去郡。.)潇洒地离开郡城。豪士向他作揖,始终不肯接受,还说:“我宁愿以游走江湖来糊口,也不会让行为不正玷污我的文字。”当时宰相想结识穆修,而且准备任用穆修为学官,穆修一直没有去拜会宰相。穆修母死后,自己背负棺材下葬,(丧事期间)每天诵念《孝经》、《丧记》,不用和尚做佛事。
(中国)从五代开始,文章走入没落,唐朝以来,柳宗元开始复兴古文。从此后,杨亿、刘筠偶尔尝试写辞赋,天下读书人风靡跟从。此时穆修独以善于写作古文著称,苏舜钦兄弟经常与穆修来往。穆修虽然穷困到老,然而当时士大夫说起善于写文章的一定说是穆参军。
庆历年间,祖无择寻找到穆修所著诗、书、序、记、志等数十首,收集为三卷(出版)。
6. 文言文阅读答案刘显传
《明史 刘显传》译文:
刘显,南昌人,天生身材魁梧、膂力绝伦,青年时家贫,为人佣工为生,赶上了荒年,因吃量过大,经受不了饥饿煎熬,便有了轻生的念头。他来到一座荒祠里上吊,不想一连吊了两次,都因为绳子和房椽断了而未遂,刘显以为是有神人护佑,便拜别神像、恸哭而去,混迹于一帮牵夫里,为人拉牵帮佣,辗转经年,到达了天府之国四川,寄居在一所寺庙里,靠打短工和偷吃庙里的供品维持生计。他把偷来的供品扣在一口大钟里,天长日久便被人发现了,他神奇的体力被人们以为是天人下凡。嘉靖三十四年,川南宜宾苗人做乱,巡抚张皋募兵平叛,在众人的劝说纵恿下,刘显应募投军,在首次战斗中,他手舞两把大铡刀当先冲锋,亲手砍杀五六十人,并手擒三名首恶,后军继进,使这场叛乱一举荡平,刘显由此声名大震,从一名走卒一下子升为副千户。从此他一直身历沙场,七年之间凭了战功直升到总兵,其升迁之快,为历代武将中所罕见。
参考:
/link?url=4iwPIcqEeg8u9CTBVMTRFYNXwaxqjAT820Cli_L7CFbEtY27L-XerGgwrm_KrumjNMEuDRhaESxzmxulImsOKfuDZnb_TzxP2VGrP7wZkE7
注:
《梁书·刘显传》、《南史·刘显传》不详。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8.B 9.B 10.C 11.(1)水军大多不练习但却隶属军籍,李遵勖下令进行考察核验,有十分之七八的水军被裁撤。
(2)臣没有听到别的,只听人说天子已经成人,太后应该及时还政天子。 【解析】 8.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高考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教材中一般都学过,我们可以联系教材,并结合原文语境来分析推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根据语意,“行”应翻译为“辈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注意“遵勖”“帝”的语法位置,依据句意断句。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 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C项不是“防止黄河泛滥”,文中“会河水溢”,表明黄河已经泛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隶籍,隶属军籍;按劾,考察核验;拔去,裁撤,去除。(2)但,只是;既冠,成年;以时,及时,按时。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李遵勖,字公武,是李崇矩的孙子、李继昌的儿子。他几岁时,占卜的人说:“这孩子将因是皇亲国戚而富贵。”
少年时学骑射,在冰雪上驰骋,马脱缰而跑,他掉到崖下,众人以为他死了,李遵勖慢慢起来,没受伤害。 等他长大后,好做文章,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
大中祥符年间,他被皇上召到便殿奏对,娶万寿长公主。开始他叫李勖,真宗给他加上“遵”字,升他的辈份为李崇矩的儿子。
授予他左龙武将军、驸马都尉,赐府第永宁里。公主下嫁,但所住的房屋或井壁的砖瓦多是鸾凤的形状,李遵勖下令拆去;公主的衣服有龙的装饰,他就都藏起来。
皇上很高兴。 李遵勖任澄州刺史,因私主乳母被贬为均州团练使,转到蔡州。
第二年,皇上起用他为太子左卫率府副率,恢复他的左龙武军将军之职,为宏州团练使,实际为康州团练使,给他观察使的俸禄。当时李继昌是刺史,李遵勖请求自己的位序在他下面,皇上允许。
后来李继昌为泾州守臣,暴染风眩,李遵勖不等皇上批准就赶紧去看望,皇上派使臣传令让他乘驿车前去。李遵勖回来后,上表自己弹劾自己,皇上让辅臣慰抚他。
李遵勖升任泽州防御使,又升为宣州观察使。他请求到地方任职,试试自己的能力。
出京任澶州知州,皇上在长春殿给他赐宴。他在地方,正赶上黄河泛滥,将要毁坏桥梁,李遵勖监督工匠们,七天就修成了河堤。
他被升为昭德军节度观察留后,任命为宁国军节度使,转到镇国军,任许州知州。多数水军不练习但却隶属军籍,李遵勖下令进行核实,有十分之七八的水军被去除。
后来他因病请求用唐代韦嗣立的例子辞职,只求一个山林的封号,皇上不许。 当初在天圣年间,章献太后屏退左右问他:“人们有什么议论?”李遵勖不回答。
太后坚持问他,李遵勖说:“臣没听到别的,只听人说天子已经成人,太后应该及时还政天子。”太后说:“我不留恋这个,只是皇上年少,内侍又多,恐怕皇上不能控制他们。”
李遵勖曾献上三说五事来议论时政。晋国夫人林氏,因是太后的乳母多次干预国事,太后去世后,李遵勖暗中请求皇上把她安置到别的宫中,对她的行动进行探察,来压服众人的议论。
他对朝政的辅助大多像这样。 李遵勖府中的花园、池塘是京城最好的。
他嗜好奇石,募人运送,有从千里之外运来的。在园中建堂引水,用好的树木环绕在水边,延请当时的名人与他游乐。
他跟杨亿学做文章,杨亿去世,他穿丧服。等他任许州知州时,祭奠杨亿之墓,痛哭而回。
李遵勖还同刘筠友好,刘筠去世后,他抚恤刘筠的家属。李遵勖精通佛学,临死时,他与和尚楚圆做偈颂。
他去世后,被赠官为中书令,谥号“和文”。他写有《间宴集》二十卷、《外馆芳题》七卷。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1.起了衬托的作用。点明地点为江南,时令为严冬,刻画出风雪肃杀的景象,为写迎冰雪而开的早梅作铺垫。此处既没有点破梅,又没有刻画梅,却从“水昏云淡”中、前村飞雪中,烘托出梅的“冰姿玉态”来,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意对即可)
2.托物肓志或借物言情,借梅花的特征表达了自己虽经坎坷,但仍保持节操的思想感情。“冰姿”二句,是作者对不惧风雪、冰肌玉骨的梅花的高度赞美。(或从其生长环境分析)“等闲”一句写梅花遭到风雨的摧残,“又”字表示自己同样在人生旅途上历经风波。(意对即可)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news.x86android.com/articles/1288897.html
- 转载请注明: zhiyongz 于 知识百科-X86安卓中文站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