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太原热线www.0351net.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扬雄
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天道乃驯。
——扬雄
简介
扬雄(公元前53~公元前18年),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人,西汉著名哲学家。
人物小记
扬雄自幼喜欢学习,爱读书。他因为口吃不善于谈吐,经常独自默默沉思,思考的问题往往很精深。他爱好辞赋,崇拜司马相如,作赋从内容到形式都尽力模仿。他也爱读屈原的作品,每读《离骚》,联想起诗人爱国的投江壮举,总是热泪纵横。一次他写了一篇《反离骚》投入岷江,以吊屈原。这一时期,扬雄还写了《广骚》、《畔牢愁》、《县邸铭》、《玉佴颂》、《蜀都赋》等辞赋铭颂,初显才华。
30多岁时,扬雄离开故乡游历京师长安,被任命为黄门侍郎。他对诸子百家学说进行深刻研究,推崇孔子,模仿《论语》写成《法言》,流传很广。此外,扬雄还精于天文、数学、历史,著作《难盖天八事》对中国天文学有重要贡献,对浑天说的传播起了积极的作用。
主要思想
扬雄把“玄”作为他的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认为“玄”是天地的本原,而万物是天地相互作用的结果。
扬雄认为“玄”兼赅阴阳,天地万物是对立的统一,对立面相互转化,相互推移。认为“盛则入衰,穷则更生;有实有虚,流止无常”。又认为,事物的变化表现为因、革交替,“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故因梳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天道乃驯”。“因”指事物的继承关系,“革”指事物的创新变革。他认为在继承过程中有创新,创新过程中又不能离开继承。
扬雄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肯定人的认识能力,指出“天地,神明而不测者也,心之潜也,犹将测之,况于人乎,况于事伦乎”。他认为心能周知万物,所以心是“神”。扬雄提出修性之说,主张加强道德修养。
扬雄提出了“人之性也善恶混”的人性论。他所说的“性”,包括“视、听、言、貌、思”五个方面,而对每个人而言,又有“正”,“邪”两个方面,既有善的方面,又有恶的方面。凡人之性都是善恶两方面杂处其间,表现为善或恶,则决定于“学”与“修”。从而提出了“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和“学则正,否则邪”的道德修养论。他说,“学者所以修性也”,主张人之为学,务必及早,应从“其不奸奸、不诈诈”的儿童时代开始。因为这时恶习未染,易于修学。一旦染上恶习之后再修学求正,就难以见效。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