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上海交通大学详细资料大全
2024
11-23

上海交通大学详细资料大全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太原热线www.0351net.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简称“上海交大”,位于上海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位列“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Universitas 21、21世纪学术联盟、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重要成员,入选“珠峰计画”、“111计画”、“2011计画”、“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画”、“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多个源头之一;1911年更名为南洋大学堂,1929年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194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1955年,学校迁往西安,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两部分独立建制,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七宝、浦东等6个校区,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共有30个学院/直属系,31个研究院,13家附属医院,2个附属医学研究所,12个直属单位;全日制本科生16129人、研究生30217人,学位留学生2982人;专任教师3061名,其中教授982名,两院院士45名;本科专业6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

基本介绍

硕士点:57(一级学科)+23(专业学位)博士点:42(一级学科)+3(专业学位)所属地区:中国上海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校官网::sjtu.edu中文名:上海交通大学英文名: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简称:交通大学、上海交大(SJTU)创办时间: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类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综合属性:985工程(1999年)
211工程(1995年)
九校联盟(2009年)
珠峰计画(2009年)
2011计画(2014年)
111计画(2006年)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7年)
全国重点大学
卓越计画
自主招生试点高校
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 现任校长:林忠钦知名校友:江泽民,钱学森,蔡元培,胡敦复,吴文俊,邹韬奋,陈竺,刘国梁博士后流动站:35个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校歌:《上海交通大学校歌》专职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21
中国工程院院士24主要院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医学院、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凯原法学院等国家重点学科:9(一级学科)学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学校代码:10248主要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2010-2015年)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7项(2000-2016年)
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0项(2010-2015年)
省部级人文社科奖130项(2010-2015年)校庆日:4月8日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历史沿革,清末发源,民国茁壮,开辟新程,科学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学术资源,教育教学,院系专业,师资力量,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办学,文化传统,校长寄语,形象标识,精神文化,综合排名,学校领导,现任领导,历任校长,知名校友,

历史沿革

清末发源

1896年,清政府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上奏《推广学校》一折,建议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10月,盛宣怀向清朝政府正式上奏《条陈自强大计折》,附奏《请设学堂片》,禀明两江总督刘坤一,拟在上海捐地开办 南洋公学,经费由轮电两局捐输,聘请何嗣焜出任总理。12月得到光绪皇帝准允。至此,标志南洋公学正式创立。因学堂地处南洋(当时称江、浙、闽、广等地为南洋),参考西方学堂经费“半由商民所捐,半由官助者为公学”,故定名为南洋公学。南洋公学初建时以培养高端法政人才为办学目标,先设师范院、外院、中院、上院四院,继设铁路班、特班、政治班、译书院、东文学堂等。 1897年,盛宣怀呈奏《筹建南洋公学及达成馆舍》一折,提出南洋公学及达成馆均可由轮电两局集捐筹办。聘请张焕纶为中文总教习,福开森为监院。在上海徐家汇赁屋办学。首批招考师范生30名,于4月8日开学,按五层格进行培养。11月9日外院开办,由师范生担任教习。师范生自编《蒙学课本》,风行中国国内。何嗣焜拟订公学第一份办学章程——《南洋公学章程》。招商局认捐规银6万两,电报局认捐规银4万两,作为办学经费。 1905年,学校改隶商部,改校名为 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始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目标。 1906年秋,学校工科之始——铁路工程班成立。 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1907年改隶邮传部,易校名为 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0月,学校的第一个工程专科,即学制3年的铁路专科正式成立。 1908年夏,学校增设电机专科,为中国高等学校最早设立的电机系科。 1909年,学校航海专科成立,后于1911年改为商船学校。 1910年,学校建立电机实验室,同年秋,定“勤、俭、敬、信”四字为校训。 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 *** 声中,唐文治宣布学校改名为 南洋大学堂,监督改称校长。该时期学校经费困难,唐文治提出自己减薪一半,师生同心,以维持教学。唐文治还著《人格》一书作为国文教材。该时期孙中山莅校演讲,全校师生开始共同致力于兴建中国实业。

民国茁壮

1912年,学校改隶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更名为 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并将铁路科改为土木科,电机科改为电气机械科。 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1918年3月,学校又增设铁路管理科,这是中国设立该科之开端,开创了工管结合的先河,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 1921年,叶恭绰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时,将交通部所属三所高校(上海、北京及唐山)统一更名为交通大学。学校定名为 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并在全国率先成立董事会,校长亦由董事会选举产生。叶恭绰当选为校长,张铸为沪校主任,凌鸿勋和张廷金为副主任。学校在原有电机科外又增设了机械科。 1922年,由于政局变动,叶恭绰出走,学校改为 交通部南洋大学。此后校长多次变换,直到1924年底凌鸿勋再次任校长,学校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该时期仍设定电机、机械和铁路管理三科,而土木科已调归唐山学校。学校在该期间又新建成体育馆和调养室,并创办了中国高校最早的工业研究所。 交通大学上海学校 1927年,北伐胜利,北洋政府垮台,南京政府成立。国民政府交通部接管南洋大学。学校改组为 第一交通大学,设立校务委员会。并第一次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附中、附小脱离学校,另组私立南洋模范中国小。 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增设铁道部。学校移归铁道部管辖,将设在上海、唐山、北平三处的交通大学各学院合并,统称 铁道部交通大学,分上海本部、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唐山土木工程学院。校长由铁道部部长孙科兼任,副校长由黎照寰兼任。不久,黎又被任命为专职校长。该时期学校经费充裕,校舍建设和系科建设都得到较快发展,校园面积也扩大到近500亩。期间,学校先后成立了科学学院、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院和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由此形成了以工为重点,理为基础,兼重管理的教学体系。 1937年8月1日,学校划归教育部,名为 国立交通大学。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学校迁至上海法租界继续办学。 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本部) 日军侵占上海租界后,国立交通大学总部从上海转移到重庆九龙坡。该时期,交大开展院系建设。重庆商船专科学校并入交大组建造船等新专业,创办电讯研究所,从1931年起培养研究生。 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重庆交大总校师生分批覆员上海。 1946年,国民党挑起内战。沪校与渝校会合,教学秩序得以恢复。广大师生投入到反对内战的斗争之中。在通货膨胀、经济困难与“白色恐怖”之中,学校仍坚持改进教学,并增设电信管理、电信技术两专修科。 至1949年1月,学校共有理、工、管理3个学院,18个学系,2个专修科和1个研究所。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并于同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学。

开辟新程

1952年,全国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交大由10个系、1个专修科调整为机械、电机、造船3大类、7个系;开办工农速中和工农调干生班、开展学习苏联经验的教学改革,走按专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道路。 1955年,由于东南沿海局势紧张,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 1956年7月1日,上海造船学院在上海交大现址成立。同年8月25日,在交大校址又成立了南洋工学院筹备委员会。 交通大学上海部分 1957年,由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根据交通大学的实际情况和上海、西安两地的建设需要,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的大部分科系师生、档案文献、图书典藏迁往西安,作为交通大学的西安部分;一部分留在上海并与原上海造船学院及筹办中的南洋工学院合并,作为交通大学的上海部分,两部分为一个学校,一个系统,统一领导。 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别独立为两所学校。同年,经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正式定名为 上海交通大学。 1961年2月6日,中央决定上海交大划归国防科委直接领导,同时受教育部及上海市委领导。 1970年2月15日,学校划归第六机械工业部领导。 1981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上海交通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2年9月17日,教育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下达通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上海交通大学移交给教育部领导,实行教育部与上海市双重领导,以教育部领导为主。 上海交通大学 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上海交通大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同年6月10日,上海交大被列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发展的高等院校。同年试办研究生院。 1995年12月,上海交大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1996年,经国家验收合格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1999年7月,学校被列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9月1日,学校举行庆祝上海农学院并入上海交通大学暨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成立大会。 2001年,首批获准试办示范性软体学院。 2005年7月18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并,成立了由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2006年,首批入选国家“111计画”。 2009年5月,进入教育部、农业部合作共建全国八所涉农高校行列。同年,入选国家“珠峰计画”;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高校。 2012年5月,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画。11月,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画“高校。 2014年,入选国家“2011计画”;入选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画改革试点项目。 2016年4月8日,在纪念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1947届校友江泽民同志专程为母校发来贺信。 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立儿科学院,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医学院儿科系正式升格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儿科学院。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18年1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月,教育部公布首批拥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二十所高校名单,上海交通大学入选。6月,学校联合招商银行共建金融业首个AI实验室。 2018年11月,成为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 2019年2月,学校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签订战略合作协定;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交通大学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有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8个国家重点(级)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3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4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示范型国际合作联合基地,5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36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功能型平台,1个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6个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高校智库,4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专家工作室),2个上海市软科学基地,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3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国家级科研平台(部分) 平台级别/类别名称国家实验室(筹) 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筹)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 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研究机构 李政道研究所
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数位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
心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纳米技术套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 信息内容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研发中心 国家能源智慧型电网(上海)研发中心 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振动冲击噪声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IFSA协同创新中心
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未来媒体网路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机构 系统生物医学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
雷射制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先进核能系统热工水力基础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上海转化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 WHO新生儿保健合作中心
WHO癌症研究合作中心
WHO免疫遗传学与免疫病理学合作中心 参考资料: 省部级科研平台(部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海洋智慧型装备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动力机械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力传输与功率变换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速电路系统与电磁兼容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 “智慧型计算与智慧型系统”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筹) 、科学工程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人工结构及量子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粒子物理与星系宇宙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雷射电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遗传发育与精神神经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与儿童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代谢与发育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儿童血液肿瘤重点实验室、卫生部人类基因组研究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内科消化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医学胚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都市农业(南方)重点开放实验室(筹)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空天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数字医学临床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太阳能发电和制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网路与信息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细胞工程与抗体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胃肿瘤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骨科内植物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雷射制造与材料改性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胰腺疾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网路化制造与企业信息化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数字媒体处理与传输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内分泌肿瘤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电气绝缘与热老化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信息安全综合管理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联合格尔)、上海市血管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组织工程研究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人类基因组研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胚胎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复杂薄板结构数位化制造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可扩展计算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培育基地)、上海市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先进高温材料及其精密成形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粒子物理宇宙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肿瘤微环境与炎症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妇科肿瘤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辅助生殖与优生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小儿消化与营养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耳鼻疾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筹)、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防治骨与关节病损伤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镁材料及套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食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MED-X重大疾病检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电化学能源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上海市智慧型诊疗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 上海市功能型平台:上海临港智慧型制造研究院、临床研究功能型平台 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局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参考资料:

科研成果

●自然科学与技术1.历史开创性成果 在一百二十余年的办学历史中,交通大学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 2.重大研究成果项目 截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拥有“暗物质探索研究”“捕获马约拉纳费米子”“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制造”“量子信息存储”“富营养化初期湖泊面源污染入湖河道流域治理成套技术”“4500米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马号)研制”“火箭发动机关键部件加工”“纳米材料全新力学现象”“合成光学活性无机材料”“DNA磷硫酰化修饰基因组图谱破译”“肾上腺肿瘤致病基因”“肾上腺和胰腺内分泌肿瘤医学基因组学”“胃癌发生机制”“生态系统镁研究”“生长素调控植物气孔发育”“水稻花器官发育”、“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寻找潜在新靶点”“治疗帕金森症天然产物”等一批重大研究成果项目。 3.论文发表 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SCI收录论文数等指标连续多年居中国国内高校前列。2015年度SCI收录两类文献(Article,Review)达到6027篇,其中国际卓越论文2497篇,均位居中国高校首位;中国国内论文被引26749次,位居中国高校第一;国内卓越论文2414篇,居中国高校第三;十年SCI收录论文累积被引39913篇、366612次,位居中国高校第二;国际会议论文705篇,位居中国高校第二。1篇论文入选“2015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4.科研项目&经费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资助920项,总经费6.13亿元。其中面上项目483项,资助直接经费28641,7万元;青年科学基金330项,资助直接经费6161.6万元;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4项,重点项目28项,重大项目(牵头)1项,重大研究计画项目9项(其中3项重点支持、1项集成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3项,联合基金项目9项(其中3项重点支持),应急管理项目11项,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31项(其中重点5项)。 ●人文社会科学1.获得项目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共获人文社科类项目立项资助160余项(不含各级各类委托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36项,其中重大项目7项、重点项目6项、年度和青年项目14项、后期资助5项、艺术学专项2项、重点委托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18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规划和青年项目13项、高校思政工作专项2项、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专项1项。 2.研究经费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科科研经费达到8446万元,其中,纵向经费3957万元,横向经费4489万。重大、重点与智库项目经费1600万元。 ●成果获奖&专利授权 2010-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三大科技奖二等奖2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0项,省部级人文社科奖130项,获发明专利授权5484项。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根据2017年5月该校官网显示,上海交通大学主办有35本中外文学术期刊,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分为中文版、农业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三种。 上海交通大学学术期刊一览表 Nano-MicroLetters JournalofManagementAnalytics 《欧洲评论》(EUROPEANA)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CSSCI) 系统管理学报 上海管理科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交大法学 国际高等教育 中国金融评论 中国海洋法学评论 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 当代外语研究 Journalof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English.Editio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中文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机械设计与研究 工业工程与管理 模具技术 传动技术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微米/纳米科学与技术 微型电脑套用 科技英语学习 海洋工程 振动与冲击 噪声与振动控制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套用 铸造工程·造型材料 CommunicationsonPureandAppliedAnalysis 力学季刊 教育传播与技术 学校体育科研 肿瘤 —— 注:若想了解各期刊内容简介,可查阅参考资料:。馆藏资源 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校图书馆文献累积总量(不包括电子版)338万册,电子图书总量1113.2万册,电子期刊总量5.77万种,182.05万册;生均拥有文献(不含电子文献)59.51册,生均拥有文献(含电子文献)225册。本科生均图书流通量为13册次(总量为21.02万册)。全年共采购中外文图书5.36万种,5.83万册;中外文期刊2001种;新增资料库7个,总数达到428个。各类多媒体资源总量达16.5TB。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全年总申请量为7999条,总完成量为7206件,总满足率90.1%。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新馆

教育教学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共有30个学院/直属系,有本科专业67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等九个学科门类。 上海交通大学本部招生专业(2018年) 学院名称招生专业名称分流专业(方向)名称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海洋工程类 船舶与海洋工程
交通运输
土木工程
工程力学 土木类 建筑学(五年制)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类 机械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工业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核工程与核技术 机械类(国际化人才培养试点班) 机械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类 自动化
信息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信息安全
软体工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IEEE试点班)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 航空航天学院 航空航天工程 数学科学效益 理科试验班类 数学与套用数学
统计学 物理与天文系 物理学
套用物理学
天文学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 致远学院 从优秀新生中选拔,进入“致远荣誉计画” 数学与套用数学
物理学
生物科学
化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类 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 农业与生物学院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资源环境科学
动物科学
植物科学与技术 药学院 药学类 药学
临床药学(五年制)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试验班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工商管理
会计学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凯原法学院 法学 — 外国语学院 英语 日语 德语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中外文化交流)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公共管理类 行政管理 媒体与传播学院 传播学 — 工业设计 广播电视编导 视觉传达设计(含环境设计,艺术类) 文化产业管理 设计学院 - - 交大密西根学院 机械类(全英语授课) 机械工程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电子信息类(全英语授课) 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 机械类(零法语基础,全法语授课) 机械工程
信息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电子信息类(零法语基础,全法语授课) 法语 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工科试验班类 海洋工程
类机械类
电子信息类(不含软体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航空航天工程
交大密西根学院
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 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 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
植物科学与技术
动物科学
资源环境科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园林
药学 参考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招生专业(2018年) 学院名称招生专业名称年制 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本博连读) 八年制 临床医学(本博连读法语班) 八年制 临床医学 五年制 临床医学(儿科学方向5+3) 五年制 临床医学(英语班) 五年制 口腔医学院 临床医学(本博连读口腔医学方向) 八年制 口腔医学 五年制 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 五年制 基础医学院 医学技术类(医学检验技术、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四年制 检验系 营养系 护理学院 护理学 四年制 参考来源: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有专任教师2835名,其中教授89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2名(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4名(含双聘),中组部顶尖“千人计画”1名,中组部“千人计画”105名,“青年千人”14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共140名,另有8名长江青年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3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画(973计画)首席科学家35名(青年科学家2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画首席科学家14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槱(专)、周尧和(专)、苏纪兰(双)、刘永坦(双)、李家明(双)、陈竺(双)、雷啸霖(专)、张杰(专)、颜德岳(双)、贺林(双)、邓子新(双)、涂永强(双)、郑平(双)、武向平(双)、梅宏(双)、潘建伟(双)、励建书(双)、景益鹏(专)、陈国强(专)、Anders Lindquist(双)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专)、阮雪榆(专)、顾健人(专)、曾溢滔(专)、刘永坦(双)、谢友柏(双)、何友声(专)、饶芳权(专)、翁史烈(专)、葛修润(双)、范滇元(双)、陈亚珠(专)、杨胜利(双)、邱蔚六(双)、潘健生(专)、陈赛娟(专)、戴尅戎(双)、项坤三(专)、赵连城(双)、闻雪友(双)、林忠钦(专)、丁文江(专)、宁光(专)、张志愿(专) 注:两院院士名单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画(973计画)首席科学家:陈竺、曹谊林、贺林、盛慧珍、陈国强、陈竺、曹谊林、任秋实、林忠钦、倪明选、程旭、张杰、马紫峰、邓子新、毛军发、贺林、张文军、徐学敏、韩泽广、贾伟平、陈建平、朱向阳、李建国、张荻、冯雁、高峰、来新民、沈南、周朦、马紫峰、张杰、宁光、杨小虎、过敏意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画首席科学家:贾伟(敖平)、郭熙志、曾凡一、陈国强、崔大祥、金颖、李保界、高维强、陈赛娟、吴际、刘荧、曾凡一、张军、徐天乐

学科建设

●概况 截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3个,博士后流动站35个;有9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 ESI发布的2018年3月排名数据显示,上海交通大学已有18个前百分之一学科、6个前千分之一学科、1个前万分之一学科。总排名在世界第143位,较之上期上升1位,国内高校第4位。 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物理学、农业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动植物科学、经济与商学18个学科位居全球前1%。 2018年4月,获准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 ●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数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电子电气工程、商业与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 级别名称一级学科 船舶与海洋工程 机械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力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凝聚态物理 光学 遗传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儿科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口腔临床医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 —— 上海市重点学科 光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微生物学 遗传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流体力学 车辆工程 岩土工程 蔬菜学 企业管理 医学基因组学 组织工程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 内分泌与代谢学 消化病医学 肾脏医学 口腔修复与生物材料学 风湿病学 儿科学 发育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  —— ●硕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术学位授权点 授权类别学科名称一级学科博士点 套用经济学 法学 外国语言文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学 生态学 统计学 力学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电气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核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 软体工程 园艺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药学 护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二级学科博士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比较文学与文化理论 物理学史 细胞培养与代谢工程 工业工程 套用化学 临床病理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 媒介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点 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学 心理学 体育学 中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科学技术史 建筑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 化学工程与技术 交通运输工程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农业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风景园林学 植物保护* 畜牧学 中药学*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戏剧与影视学* 设计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 西方经济学 专门史 天体物理 系统理论*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作物遗传育种* 预防兽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骨伤科学* 密码学* 注:截止2015年6月;指自主设定,*指暂停招生。博一36个,博二10个(含自主设定6个),硕一57个,硕二12个。 参考来源: 专业学位授权点 序号授权点名称领域名称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1 临床医学博士 —— 2 口腔医学博士 3 工程博士 电子与信息 先进制造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1 金融 —— 2 套用统计 3 审计 4 法律 5 体育 6 汉语国际教育 7 套用心理 8 翻译 9 新闻与传播 10 农业 11 兽医 12 风景园林 13 临床医学 14 口腔医学 15 公共卫生 16 护理 17 药学 18 工商管理 19 公共管理 20 会计 21 工程管理 22 艺术 23 工程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仪表工程 材料工程 动力工程 电气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 积体电路工程 控制工程 计算机技术 软体工程 建筑与土木工程 化学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安全工程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环境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食品工程 航空工程 航天工程 车辆工程 制药工程 工业工程 工业设计工程 生物工程 项目管理 物流工程 参考来源: 博士后流动站 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力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外国语言文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药学、化学、园艺学、土木工程、套用经济学、光学工程、软体工程、法学、生态学、公共管理、统计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科评估 201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 学科分类学科整体水平得分名次 套用经济学 76 8 法学 77 9 体育学 70 8 中国语言文学 70 13 外国语言文学 76 6 新闻传播学 77 6 数学 77 8 物理学 79 4 化学 77 8 生物学 86 3 科学技术史 85 3 生态学 75 6 统计学 73 8 力学 76 7 机械工程 94 1 仪器科学与技术 74 8 材料科学与工程 85 4 动力及工程热物理 88 3 电气工程 76 7 电子科学与技术 83 5 信息与通信工程 85 3 控制科学与工程 86 4 计算机学科与技术 82 4 船舶与海洋工程 91 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69 7 核科学与技术 70 5 生物医学工程 85 3 食品科学与工程 72 10 软体工程 78 5 基础医学 85 3 临床医学 90 1 口腔医学 85 2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76 8 药学 76 8 护理学 78 5 管理科学与工程 83 3 工商管理 81 5 公共管理 80 5 设计学 74 7 参考来源: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1.质量工程项目 截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上海市教学团队15个;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8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6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3门(含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62门;有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7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14门。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工程力学实验中心、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位化工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医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电学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教学团队: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洪嘉振)、工业工程主干课程教学团队(江志斌)、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团队(张志愿)、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团队(孙麒麟)、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教学团队(胡其图)、工科数学基地教学团队(乐经良)、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团队(林志新)、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刘龙根)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微电子学、微电子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体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生物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信息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业工程、医学检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土木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工程力学、生物工程、护理学、法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生物技术、核工程与核技术 国家级精品课程(2003-2010):《材料科学基础》《工程热力学》《理论力学》《现代机械工程图学》《现代生物学导论》《自动控制原理》《大学体育》《大学物理》《检测技术基础》《交响音乐鉴赏》《生物医学图像处理》《数学实验》《大学物理实验》《现代遗传学》《制冷与低温原理》《高等数学》《流体力学》《市场行销学》《大学化学(含实验)》《基本电路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食品工程原理》《大学英语》《船舶原理》《生产计画与控制》《运营管理》《组织胚胎学》《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网路教育)》《妇产科学》《医学微生物学》《口腔颌面外科学》《政治学原理(网路教育)》》《金融工程学》《数据结构》《医学影像学精品课程》《口腔黏膜病学精品课程》《电路实验》《金融学导论(网路教育)》《数据结构(网路教育)》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眼病的预防与治疗》《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素质》《法与社会》《数学之旅》《看名画、谈医学》《妇科常见肿瘤的预防和治疗》《现代力学与工程分析》《西医内科学历史和现代不良生活方式病》《经济学的理解与运用——价格扭曲与通货膨胀》《工业工程导论》《医学检验技术导论》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第一批):《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生命科学导论》《现代遗传学》《数学实验》《流体力学》《现代机械工程图学》《细胞工程》《自动控制原理》《低温技术及其套用》《数据结构》《理论力学》《基本电路理论》《儿科学》《口腔黏膜病学》《外科学》《组织胚胎学》《医学微生物学》《生产计画与控制》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诊断学》《生物化学》《计算机与程式设计导论》《钢筋混凝土基本原理》《国际金融法》《组织胚胎学》《口腔正畸学》 ●特色培养计画/平台1.致远荣誉计画 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依托致远学院正式实施“致远荣誉计画”(简称“计画”)。“计画”在全校范围内滚动选拔热爱科学研究、有志于攀登学术高峰的Top10%学生;组织海内外著名教授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未来科技发展,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致远荣誉创新研究计画研讨会 “计画”规定学生在本科期间修完规定学分要求的荣誉课程、学业成绩达到规定要求等,即可通过荣誉毕业资格审核,获得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荣誉学位。“计画”鼓励学生选择一个主修方向和一个辅修方向,同时要求学生至少选修一门其他方向的导论性课程。通过小班讨论课、专业研讨课、暑期研讨班、大师讲坛和学术会议等方式,着重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整合知识、相互协作和沟通表达等方面能力。 2.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建立起具有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工科平台培养模式,旨在培养交叉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该平台以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为依托,联合上海交通大学6所强势工科学院,融合19个优势工科专业,整合资源。该平台的培养模式,由1.5学年集中式平台培养,与2.5学年深入式专业培养构成。平台培养期间,学生修读课程由基础理科类、交叉工科类、定制公共类三大模组课程构成。 3.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学生将接受一学年的平台贯通式培养,除数理基础课程以外,修读涵盖并贯通化学、生物、农学、食品、医药和环境等学科的特色课程。平台与世界知名学府和优质企业机构保持着良好的交流合作与人才输送关系,如拥有交大-美国耶鲁大学生物信息专业本硕“3+2”、交大-美国康奈尔大学本科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资源环境科学、生物技术专业的“2+2”双学位等20多项联合培养与交流项目。 4.电子信息类(IEEE试点班) IEEE试点班取名源于国际上最大的专业协会——IEEE(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旨在培养电气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科学家和工程师。IEEE班办学理念来自IEEE所代表的“国际化,高水平,求创新,重实践”。 5.机械类(国际化人才培养试点班) 机械类(国际化人才培养试点班)依托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全新的课程体系,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试点班一半以上学生有机会去国外进行交流学习、攻读世界一流大学学位、参加海外实习及国际合作毕业设计,拓宽国际视野,也会拥有更多机会参加专业实践课题,培养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生培养1.概况 上海交通大学从1931年起培养研究生,1984年试办研究生院,1996年经国家验收合格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研究生院秉承该校“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培养传统,1978年至2015年,已有80861名研究生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2013年,该校有12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课程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前沿课和选修课等4个模组构成。学生的培养计画由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制定。如有需要,可按一级学科设定课程和设定跨学科课程,增加研究方法类、研讨类和实践类等课程。  3.奖助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资助包括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三助”(科研助教、教学助教、管理助教)、专项奖学金、专项助学金、助学贷款、临时困难补助等。其中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标准为:基本招生指标类别的博士研究生8200元/学年,专项支持招生指标类别的博士研究生18000元/学年;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标准分为2个等级:一等为12000元/学年,二等为6000元/学年。 教学成果 2009年9月,中国教育部公布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上海交通大学获一等奖2项(作为参与完成单位和独立完成单位分别获1项),二等奖10项(独立完成7项,参与完成3项)。 2014年9月,中国教育部公布了第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09—2014年)获奖成果名单,上海交通大学13项成果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12项为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这12项中,交大作为独立完成单位获奖成果6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作为参与完成单位获奖成果6项,特等奖1项、二等奖5项。此外,以交大附中为独立完成单位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第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独立完成) 级别项目名称 一等奖 生命科学公共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致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等奖 优秀运动员学生全面培养及转型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国际产学合作,建设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工程能力 模拟医学平台结合示范病区,构建全面提升学生临床能力的新教学模式 创新机制和举措,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参考来源:

国际办学

●概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就有许多从海外留学归来的教师任教,课程体系与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接轨。1994年,上海交通大学与欧洲管理发展基金共同创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开辟中外合作办学的先河。2002年,上海交大在新加坡成立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研究生院。2006年,建成交大密西根学院,成为中国高校国际化办学的标志成果;2009年,以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改革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交大密西根学院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被上海市评为首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同年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 密西根学院 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获得国际教育领域最高荣誉奖之一的海斯克尔国际教育革新奖。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同年,学校巴黎高科学院顺利通过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认证,并同时获得欧洲工程教育(EUR-ACE)认证,上海交大由此成为中国少数几所获准颁发法国工程师文凭的高校之一。 ●校校、校企合作 根据2016年5月人民网教育频道显示,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在校级和学院层面拓展了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其中包括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杜克大学,德国的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诺丁汉大学,北欧的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挪威科技大学、鲁汶大学,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斯大学、悉尼大学,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一流大学的合作;与GE、GM、Intel、Honeywell、Microsoft、Siemens等跨国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国际留学生 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科生海外游学比例已超过30%,每三个交大本科生中就有一个由学校公派到国外交流深造。超过六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在交大学习。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共有来自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六千名的留学生,学位留学生规模已超过2500名。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研究生项目,每年资助150名学生到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一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文化传统

校长寄语

交通大学第十一任校长唐文治在学校成立三十周年校庆上曾明确提出对学校师生的发展要求,即:“须知吾人欲成学问,当为第一等学问;欲成事业,当为第一等事业;欲成人才,当为第一等人才。而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 上海交通大学第十一任校长——唐文治

形象标识

●校名 上海交通大学校名字型为毛体,校名中核心词为“交通”二字。“交通”之名取自于《易经·泰卦》,其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天地之交是最大的“交”,是万物大“通”之时,此为“交通”二字之意,并非今道路交通之“交通”。 ●校徽 上海交通大学校徽图案为齿轮铁砧锤链和书本。校徽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置四本平放的线装书和三本竖放的现代书籍,示工程教育工读并重,融汇古今、学贯中西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数码1896,表明交通大学的创办年份。砧外为齿轮,内部为一船舶形状,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

精神文化

●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饮水思源,简单的解释就是指喝水的时候要记着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人不能忘本。北周的庾信《征调曲》中有“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之句;宋时的宗礼《大鉴禅师殿记》中有“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哉”之句。 校训 爱国荣校,主要来自著名国学家、教育家、交大原校长唐文治曾在《人格·学生格》中的格言:“学生之对于学校,爱情而已矣,有爱情于学校,乃能有爱情于社会,有爱情于社会,乃能有爱情于国家。”语虽简约,却深含着由“小我”及“大我”的文化要义。 “饮水思源”是“小我”层面的道德诠释,“爱国荣校”在“大我”意义上提升了交大人志存高远的人格境界。 ●校歌《上海交通大学校歌》 歌词: 相聚在东海之滨,汲取知识的甘泉 校歌曲谱 交大,交大,学府庄严,师生切磋共涉艰险 为飞跃而求实,为创业而攻坚 同学们,同学们!振兴中华,振兴中华,宏图在胸,重任在肩 迎向那真理之光,扬起青春的风帆 交大,交大,群英汇聚,同舟共济远航彼岸 为自强而奋发,为人类多贡献 同学们,同学们!饮水思源,饮水思源,母校的光荣,长存心田 ●交大精神 1.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2.救国兴国的爱国精神; 3.与日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综合排名

2017年10月25日,2018年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中国排名第五。 2017年11月22日,QS金砖大学排行榜上海交通大学位列第七位。 2018年10月,QS教育集团发布2019金砖国家大学排名,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七。10月,《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榜单》发布,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4。 2018年11月,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18年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行榜,位居世界第36。2018年中国百强大学排名第7。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 姜斯宪  校长、党委副书记 林忠钦 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丁奎岭 党委副书记 范先群  党委常委、副校长 陈国强  副校长 黄 震  党委副书记 朱 健  党委常委、副校长 张安胜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周承  党委常委、副校长 徐学敏  党委副书记 顾 锋  党委常委、副校长 奚立峰  党委常委、副校长 毛军发  党委常委、副校长 王伟明 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 吴 旦 参考来源:截止2018年10月

历任校长

姓名生卒年届别 盛宣怀 1844-1916 第一届(创始人、督办) 何嗣焜 1843-1901 第一届 张元济 1867-1959 第二届 劳乃宣 1843-1921 第三届 沈曾植 1850-1922 第四届 汪凤藻 1851-1918 第五届 刘树屏 1857-1917 第六届 张美翊 1856-1924 第七届 张鹤龄 1867-1908 第八届 杨士琦 1862-1918 第九届 王清穆 1860-1941 第十届 唐文治 1865-1954 第十一届 凌鸿勋 1894-1981 第十二届 张铸 1885-? 第十三届 叶恭绰 1881-1968 第十四届 陆梦熊 1881-1940 第十五届 关赓麟 1880-1962 第十六届 卢炳田 生卒年不详 第十七届 陈杜衡 1864-? 第十八届 李范一 1891-1976 第十九届 符鼎升 1879-? 第二十届 蔡元培 1868-1940 第二十一届 王伯群 1885-1944 第二十二届 孙科 1891-1973 第二十三届 黎照寰 1888-1968 第二十四届 徐名材 1889-1951 第二十五届 张廷金 1886-1959 第二十六届 吴保丰 1899-1963 第二十七届 程孝刚 1892-1977 第二十八届 王之卓 1909-2002 第二十九届 吴有训 1897-1977 第三十届 李培南 1905-1993 第三十一届 彭康 1901-1968 第三十二届 谢邦治 1916-2008 第三十三届 刘述周 1911-1985 第三十四届 朱物华 1902-1997 第三十五届 范绪箕 1914-2015 第三十六届 翁史烈 1932- 第三十七届 谢绳武 1943- 第三十八届 张杰 1958- 第三十九届 林忠钦 1957- 第四十届 参考来源:

知名校友

党、政、科、教界 阶段职务/成就/事迹 南洋公学时期 蔡锷:1898年考入南洋公学,中国政治家、军事家
蔡元培:1901年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侯绍裘:1918年考入南洋公学,“五卅”运动领导人之一
黄炎培:1901年入读南洋公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发起人之一
李叔同:1901年就读于南洋公学,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以弘一法师名世,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凌鸿勋:1910年考入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铁道工程学家
陆定一:1922年入南洋大学电机工程科学习,中国共产党重要作家和文化人物
邵力子:1901年就读于南洋公学特班,中国共产党发起人之一 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时期 江泽民:1947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电机系,中共第三代领导核心,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丁关根: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运输管理系,中国共产党前高级领导,高级工程师
何祚庥:1945年考入国立交通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
黄万里:1927年进入唐山交通大学,中国水利、水文学专家,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
林同炎:1926年进入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结构工程师
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结构工程师,桥梁工程专家
王安:1936年考入国立交通大学电机系,计算机专家,王安电脑的创办人
汪道涵:1932年考入国立交通大学物理系,前上海市市长、前海协会会长
汪耕:194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文俊:194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数学系,数学家
吴有训:1949年任国立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
张光斗: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水利水电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光宪:194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
张钟俊: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电机系,自动控制理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嘉墀:1941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电机系电信专业,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
张维:1933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力学家、教育家、两院院士
朱物华:192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无线电电子学家、水声工程专家
邹韬奋:1912年就读于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中国记者、出版家
黄旭华:1949年毕业国立于交通大学,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屠基达: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飞机设计专家,“歼7之父”
茅于轼:195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经济学家
赵锡成:194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航海专业,美国福茂集团董事长
卢燕:1945年考入交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旅美华裔影人 上海交通大学时期 潘健生:1959年毕业于冶金系,中国著名材料热处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友梅:1961年毕业于电力机车专业,中国电力机车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恒一:1961年毕业于海洋石油工程专业,海洋石油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礼恒: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航天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闻雪友:1962年毕业于涡轮机专业,中国舰船燃气轮机的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亚珠:1962年毕业于电机系,高电压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强伯勤: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大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龙乐豪:1963年毕业于自动控制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连城:1963年毕业于冶金系,材料物理与信息功能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绳武:1966年本科毕业于工程物理系核反应堆专业,1981年硕士毕业于物理系光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董事长、上海市政协常委
许晓鸣:1987年毕业于自动控制理论及套用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交大南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现任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理工大学校长
陈赛娟:1975年毕业于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血液细胞和分子遗传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文江:1978年本科毕业于铸造专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国家973首席科学家,上海市科委副主任
陈竺:1981年毕业于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卫生部部长
倪军:1982年毕业:密西根大学教授,吴贤铭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主任。1994年获"美国杰出青年教师总统奖"
林忠钦:1982年本科毕业于船舶工程系,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交大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敏:1982年本科毕业于物理系,现任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光电子学首席终身教授,2006年、2007年分别当选澳大利亚工程院、科学院院士,成为澳大利亚首位华裔两院院士
张文军:1984年本科毕业于信号处理专业,1989年获博士学位,长江学者,上海交大副校长
赵锋:1986年毕业,1992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任微软研究院网路嵌入式计算研究组首席研究员
郑明光: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中国著名核电专家,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
叶军:1989年本科毕业于物理系,著名美籍物理学家,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师从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翰·霍尔,并接管其研究组及实验室,现任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和科罗拉多大学共同所属的美国天体物理联合实验室研究员
潘军:1990年本科毕业于物理系,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丁洪:1990年本科毕业于物理系,现任美国波士顿学院物理系正教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杨广中:1982年考取上海交大自动化系,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凌文:1963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峥:1986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自动控制系,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91910部队司令员,海军少将 企业界 姓名简介 薛村禾 1982年电机系毕业,UT斯达康公司创始人,软银中国总裁 茅道临 1985年本科毕业于计算机系,曾任新浪CEO 李晓忠 1985年毕业于上海交大电子工程系,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杨元庆 1986年本科毕业于计算机系,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董事长 张欣 198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傅帆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上海国际信托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沈锦华 1987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焦点科技创始人及现任董事长 朱立南 1987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电子工程工学硕士学位,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及总裁 钱智民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祖继 中国建设银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 朱骏 第九城市董事长 关国光 198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系,快钱创始人,公司执行长 沈南鹏、季琦 携程网创始人 赵建军 1992年毕业于计算机专业,TP-link创始人 茅忠群 1991获电力系统自动化学士学位,1994年获电子电力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方太集团创始人 董增平 1991年毕业于高电压专业,上海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总经理 解云航 199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神州数码网路公司总经理 李立钧 浩方对战平台创始人,上海起凡数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以容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网路蚂蚁”创始人,安思网路总经理 沈军 1993毕业于塑性成型专业,东方财富网创始人及现任董事长 徐龙江 1993年于上海交大汽车工程系毕业,丁丁网创始人 谭海音 1994年工业外贸专业毕业,易趣共同创始人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