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松蕈简介
2025
10-27

松蕈简介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太原热线www.0351net.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目录

1拼音2《*辞典》:松蕈2.1出处2.2拼音名2.3来源2.4原形态2.5生境分布2.6化学成份2.7性味2.8功能主治2.9松蕈的用法用量2.10摘录附:1古籍中的松蕈

1拼音

sōng xùn

2《*辞典》:松蕈

2.1出处

《纲目》

2.2拼音名

Sōnɡ Xùn

2.3来源

为白蘑科植物松蕈的子实体。夏、秋季采收,晒干或焙干。

2.4原形态

菌盖初为半球状,次第开展,终成伞状,灰褐色或淡黑褐色,径可达12~15厘米。菌褶白色,与柄相连。盖未开展时,被有盖膜,开展后盖膜残留柄上,成为不明显的菌环。菌柄着生于菌盖的中央,直立,稍弯曲,长9~18厘米。

2.5生境分布

夏、秋季生于松林地上。

2.6化学成份

含水分89.9%,蛋白质2.0%,脂肪0.5%,纤准紊0.7%,灰分0.8%。干燥材料含粗脂肪5.0%,无氮化物59.8%,粗纤维7.4%,灰分7.6%。新鲜者含维生素B2117.2微克%,C16.92毫克%,D20.255%(干品),麦角甾醇0.25%(干品)。香气成分中含60~80%松茸醇5~10%,异松茸醇即2辛烯1醇15~30%,桂皮酸甲酯。又含抗毒嘧啶,可能是一种含有盐基核的有机酸,此成分也见于米糖、酵母、大豆、苹果、菠菜叶、肝、蛋黄等食物中;对小鼠注射2甲基6氨基5羟甲基嘧啶引起的痉挛有拮抗作用。

2.7性味

《纲目》:"甘,平,无毒。"

2.8功能主治

《菌谱》:"治溲浊不禁。"

2.9松蕈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

2.10摘录

《*辞典》

古籍中的松蕈

《本草纲目》:[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香蕈

酒。切勿搅动,则涎腥不可食矣。亦可蒸熟致远。三曰松蕈,生松阴,采无时。凡物松出,无不可爱者。四曰麦蕈...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诸蔬部]地肾

入馔。其生无根蒂,散布松下,土松石润处有之,或亦松蕈之类也。乍浦九山补志∶松花蕈,山之有松者皆产,惟...

《本草分经》:[原例(次序略经更定)不循经络杂品]香蕈

甘平,破血治风。松蕈治溲浊不禁。土菌甘寒,烧敷疮疥。《本草分经》清姚澜公元16441911年...

《本草撮要》:[卷四蔬部]【香蕈】

味甘平。入足厥阴经。功专破血治风。松蕈治溲浊不禁。《本草撮要》清陈其瑞公元16441911年...

《本草从新》:[卷十一菜部]香蕈

破血治风。甘平。破血治风。松蕈、治溲浊不禁。《本草从新》清·公元16441911年吴仪洛...

更多古籍中的松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