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松果体是什么
2025
09-22

松果体是什么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太原热线www.0351net.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松果体是由原始脊椎动物的松果眼发展而来的一种内分泌腺体,在高等脊椎动物中,为一卵形小体,位于间脑背面。

人的松果 *** 于第三脑室顶,故又称为蜂蜜脑上腺,其一端借细柄与第三脑室顶相连,第三脑室凸向柄内形成松果体隐窝。

长5~8mm,宽3~5mm,重120~200mg,是灰红色、类似于豆状的椭圆形小体。

很多人不相信松果体是人类的第三只眼睛,觉得很不可思议,但研究证明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生物学家早就发现,早已绝灭的古代动物头骨上就存在第三只眼睛的眼框。

后经过一番研究表明,不论是龟鱼鸟兽,还是人类的祖先,都曾有过第三只眼睛。

只不过随着生物的进化,这第三只眼睛逐渐从颅骨外移到了脑内并隐藏起来,成为了我们所谓的松果体。

人的肉眼也像照相机的镜头起对焦、采集光线的作用,而松果体却是像照相机的CCD或底片起真正感光成像的作用。

人体的松果体在儿童时期比较发达,但到7岁以后开始退化。

许多人认为这是我们的生物学第三只眼、“灵魂的座位”、“启蒙的中心”。

在历史上,松果体曾是一个深具神秘感的腺体。

最早对松果体进行描述的是古罗马医学家与解剖学家盖伦。

他解释了松果体名字的来历(与石松的果实大小与形状相似),并从医学的角度描述了它的功能。

后来,古代晚期的波希多尼、梅修斯等人提出了心理的脑室定位说,认为各种心理机能定位于不同的脑室,头部前面的脑室负责想像,中部的脑室产生理性,后部的脑室负责记忆,居于间脑顶部的松果体从此与心灵发生了关系。

经由中世纪奥古斯丁等人的改造,生理学的松果体又附上了某些神秘的机能,成为了规范人类的心灵的场所。

再后来,一些人利用解剖学证据,认为松果体是人类退化的“第三只眼”,甚至被人为地附上了宗教的意义。

笛卡尔选择松果体作为身心交互的场所,并不只是看中了这个腺体的神秘性。

他在《论灵魂之情》中给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合乎逻辑的、有趣的论证过程。

他认为人的器官大都是成双、对称的,脑部的其他器官也都是成双的,比如人都长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

但为什么在同一瞬间,人却只有一种稳定的、简单的想法呢? 是什么使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两幅图画、耳朵所听到的两种声音,合成了一体?笛卡尔认为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大脑中唯一不成双成对的松果体,正是它将这些感觉和谐地汇聚在一起。

从其中我们可以简要地看出笛卡尔的身心交感思想,以更深一步了解他对“心灵如何被感知”的回答。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