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这是一起简单的司法案件,但这起案件的背后却是美国政客的操纵。想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孟晚舟,孟晚舟究竟犯了什么罪?
孟晚舟到底所犯何事1
孟晚舟之所以在加拿大被拘留,是因为美国委托加拿大警方进行跨国“执法”。至于美国为何要逮捕孟晚舟?因为当时美国正在制裁伊朗,孟晚舟和她的华为公司构成了所谓的“银行欺诈”,也就是说美国公司不被允许与伊朗做生意,而中国公司华为却利用了汇丰银行美国与伊朗做生意。伊朗做生意,所以违反了美国法律,所以要求加拿大警方逮捕孟晚舟并将其引渡到美国。
所以很明显美国认为你们中国公司可以做生意,但是你们通过我美国银行和伊朗做生意已经违反了它的底线,所以他们想用“莫须有”的罪名来逮捕孟晚舟,这也可以打压限制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因此,美国的重点并不是针对孟晚舟本人,而是打算通过这种方式打压中国的民营企业,削弱中国科技的发展速度,试图让美国在科技领域保持在世界前列。科学技术领域。
表面上看,这是一起简单的司法案件,但这起案件的背后却是美国政客的操纵。这个“输不起”的国家将我国视为“假想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在极力防范死亡,他们不想让迅速崛起的中国赶上!尤其是在他们一直引以为傲的科技领域,不允许任何人践踏他们的尊严,所以他们才做出这样的表演来针对中国企业,从而限制中国的发展。
美国的种种做法,显得太小家子气了!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或者追求人类共同发展,在这个一心只想主宰自己的国家看来,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他们绝不允许任何人在任何领域超越,甚至接近都会产生危机感。这也恰恰说明了所谓的科技强国其实是在恐慌,也证明了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速度正在进一步提高,这让一些国家感到害怕。
孟晚舟到底所犯何事2
北京时间28日凌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高法院对“孟晚舟引渡案”作出裁决,并公布了首次裁决结果。标准,他的引渡案因此将继续进行。
判决结果传出,全国人民一片哗然,各大媒体和社交平台瞬间刷屏。该判决的宣判意味着孟晚舟女士将继续留在加拿大,出席后期相关听证会,并等待进一步的审判结果。
那么到底什么是“双重犯罪”呢?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科普。科普知识来自百度:
所谓双重犯罪原则,是指可引渡的犯罪行为必须是请求国和被请求国均认为犯罪的行为。
简单来说,在“孟晚舟引渡案”中,加方宣布孟晚舟违反了加拿大和美国法律。
美国到底指扣孟晚舟女士什么罪名?
首先我们了解两个前提:
1、美国有霸王规则:打压受制裁国家的经济,禁止将美国高科技、高科技产品转售或应用到美国禁止的国家。伊朗作为受制裁国家,受到严厉打击。
第二,华为与美国签订了商业合同,从美国采购高科技产品,所以。华为无法与伊朗做生意,更不用说向伊朗出售高科技了。
美方声称,总部位于香港的SKYCOM公司在与伊朗的合作中大量使用了来自美国的高科技产品,且双方的商业交易均由汇丰银行运营。因此,美国对汇丰银行罚款8亿美元,并要求SKYCOM追债。孟晚舟女士于2008年至2009年4月期间担任SKYCOM董事会成员。因此,美国指责孟晚舟女士“隐瞒华为子公司与伊朗的业务往来”、“欺骗汇丰银行”,违反美国出口法对伊朗的禁令。
“双重犯罪”到底成立吗?
首先,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孟晚舟被美国指控违反了所谓的“制裁伊朗法案”,欺骗了汇丰银行,导致该行违反了美国的法律(涉及为伊朗提供资金)。军事项目),导致银行被触发8 亿美元。
那么加拿大呢? 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警方应美国要求在温哥华机场逮捕了孟晚舟。但当时加拿大根本没有对伊朗实施制裁,这意味着从加拿大法律的角度来看,孟晚舟并没有违反任何加拿大法律。
因此,所谓“双重犯罪”根本就是莫须有的犯罪行为。
“双重犯罪”背后到底是什么阴谋?
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华为就是典型的领头羊。近年来,华为研发投入的专利数量已经让美国坐立不安。
华为2019年营业收入达到8588亿,2019年研发投入创近五年新高,超过同期A股市场95%的上市公司。年度国际专利注册量位居第一,2018年专利数量达到5,405件。超过欧美发达国家。
可见,美国真正的险恶用心是制造“孟晚舟事件”,一度遏制华为,进而打压整个中国科技产业。
“孟晚舟引渡案”走向
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鹰爪”逮捕孟晚舟后,美方随后提出引渡请求。经中方干预,孟晚舟获保释,但被要求监视居住,不得离开加拿大边境。
2020年5月28日凌晨,加拿大宣布成立“双重犯罪”,这意味着经过一年多的法庭审理和544天的拘留,孟晚舟女士将继续面临被引渡的风险到美国。
面对判决结果,孟晚舟女士微笑着表示,孟晚舟女士有权进一步上诉。孟女士的法律团队将不懈努力,确保正义得到伸张。
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中方在孟晚舟事件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美国和加拿大滥用双边引渡条约,对中国公民采取任意胁迫措施”严重侵犯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这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中方决不会纵容此类行为!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news.x86android.com/articles/178352.html
- 转载请注明: zhiyongz 于 知识百科-X86安卓中文站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