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百科 > 柔然族的民族辉煌?柔然族的民族宗教
2025
07-23

柔然族的民族辉煌?柔然族的民族宗教

柔然族的民族辉煌

柔然族5世纪至6世纪中游牧于蒙古高原。他们辫发左衽,居穹庐毡帐,逐水草畜牧,无文字,以刻木记事。最盛时期,势力北到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达大兴安岭,与地豆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旗和通辽市一带)相接,东南与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达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服属了天山南路南北两道诸国。柔然族的辉煌:是由幼年曾经被鲜卑拓跋部擒获,沦为奴隶的木骨闾,经过自己及其儿子车鹿会的努力建立了柔然汗国。柔然汗国正式建国是在北魏天兴五年,即公元402年,社仑建号为丘豆伐可汗。柔然汗国是一个雄踞大漠南北、流沙东西的强大游牧奴隶制国家,国家前后共经历了十九位君王,持续152年。柔然建国的始祖是木骨闾【蒙古哩】包豕韦【钵室韦】氏族王子,幼年曾经被鲜卑拓跋部擒获,沦为奴隶。他后来成长为一个身材健壮、足智多谋的并怀有远大志向的青年,并因此而免去奴隶身份,又因为骁勇善战而被升为骑兵。后来,木骨闾因犯了过错应受到斩刑的处罚而被迫出逃,并在逃亡途中因自己的名望而积聚的了一百多人的力量。他逃到到阴山之北一带,投靠了统治那里的少数民族,并在那里不断的扩充着自己的势力。后世子孙因“郁久闾”是“木骨闾”的名字,故为包姓“郁久闾”氏,是柔然王族的姓氏。木骨闾死后,他的儿子车鹿会比他更加彪勇善战,不断兼并其他部落,势力大增,拥有不少部众和财富。车鹿会觉得自己部落的势力已经足够强大,就自称为柔然,附属于北魏,部落首领称为大人。“柔然”一词起源于阿尔泰语,意思是聪敏、贤明和礼义、法则。车鹿会的后裔社仑开始建立军法,以千人为军,置将一人;以百人为幢,置帅一人。作战先登有赏,儒弱退却者以石击首杀之。柔然自此强大起来,吞并高车和匈奴余种。柔然国每年要向北魏进贡许多牲畜和名贵动物的皮毛。6世纪初,柔然内讧。可汗阿那环逃亡于魏。魏正光二年(521),北魏派兵送阿那环北归。一度柔然两可汗并立,阿那环在怀朔镇北(今内蒙古固阳西南),婆罗门居西海郡(今甘肃居延)。后来婆罗门被北魏俘虏,阿那环势力逐渐强大。正光四年,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北)人破六韩拔陵起义,北魏借阿那□的十万兵力镇压。北魏朝廷在“六镇起义”的打击和尔朱荣入洛的纷乱中日趋衰弱,而阿那环兵马日益强盛。 柔然的政治制度与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很相似,最高统治者称可汗,可汗下面设置辅佐可汗官吏国家事务。每一任可汗都有专门的称呼,即国号。如可汗社仑为柔然的开国之主,号为“丘豆伐”,就是驾驭开张的意思,暗喻一国的开国君主。不仅如此,柔然国的大臣也都具有自己的号,如“莫弗”是勇健者、酋长的意思,“莫缘”是圣人的意思。柔然国设置了不同的官职来管理全国事务,比如国相、国师、俟力发、吐豆发、俟利、吐豆登、俟斤等等。国相主要掌管行政、外交,是文官的首领,与汉族政权中的丞相作用基本相同。国师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一般都有德高望重的僧人担任其职,主管宗教事务。由于柔然国是一个十分信奉宗教的古国,因此国师的地位在国家中很高,所拥有的财富也很多。《大藏经·高僧传》记载,法爱曾经做过国师,他懂得经文并会一定的法术,得到的俸禄有三千户之多。俟利发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很高,必须是可汗皇族的人才可以担任,是掌管一方军权的武官,比较有实权。吐豆发是仅次于俟力发的官职,也必须要王族成员才能担任。在《北史》中记载,阿那瓌可汗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高欢的儿子时,派土豆发郁久闾汗拔护送。郁久闾是王室成员的姓氏,可以看出土豆发也是一个不小的官职。在柔然的官吏中,除了国相、国师主管行政、宗教外,其他的官吏都是军事、与民政的官职。在柔然国的国民中,几乎所有的男性成年壮丁都被编为骑兵,闲时在草原上放牧牲畜、牛羊,一旦出现战争,则全部要奔赴战场作战。综上所述,柔然大官号及等级比较简略,除了国相、国师主要是掌行政、宗教事务外,其余官职皆主管军事兼民政。由于柔然是一个游牧民族,所以在行军打仗时,与士兵同行的还有自己的牲畜、财物、妻儿等,就是书中记载的“战则与家产并至,奔则与畜牧俱逃”。柔然是一个以军事战争为主要政治活动的国家,可汗、大臣、平民都是按军事制度来进行编制的。柔然国可以说是一个军事与民事融合的政权。在各个统领地方部队的大人之下,编制为统领千人的军将官职,下面还有统领白人的幢帅官职。柔然国的各个部落首领发挥着重要的政治作用,经常在敦煌等地商讨重要的事情。可汗一旦不能臣服众人,或是可汗的继承上出现问题,各部落首领有权罢免可汗或推举新的可汗作为首领。在柔然的发展过程中,中原汉族的政治制度逐渐传入,并为柔然统治者所接受。对柔然的政治制度影响最大的就是曾经是柔然宗主国的北魏的典章制度。公元464年,予成继承了可汗的位置,效仿中原国家的政治制度。此外,在官吏的设置上,阿那瓌可汗还仿照中原的管理制度设置了设侍中、黄门等官职。 1、游牧业发达骁勇善战的柔然族骑兵柔然人所饲养的牲畜以马、牛、羊最为普通。在柔然国与众国家的交战中,敌国常常一次就截获柔然的牲畜几十万头甚至几百万头。柔然进兵时也往往动辄就是率数十万骑兵。这些都可以看出柔然畜牧业的发达。在众牲畜中,柔然对马匹的养殖最为重视。这是因为马匹不仅可以用与中原地区少马的国家交换生活用品,用来向宗主国缴纳赋税,还是柔然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自我防御与对外战争的必备军事力量。在关于柔然的很多历史记载中,都有用马匹与邻国进行外交的记录,比如在公元407年,柔然国就挑选了8000匹上等好马赠送给后秦,用以结交。马匹还是柔然女子出嫁时必备的嫁妆,首领阿那瓌将长女嫁给西魏文帝时,就把一万匹马作为嫁妆随女儿一同送到西魏。 2、狩猎业占有重要地位除了放牧之外,在柔然社会经济中狩猎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柔然居住在西北地区,因此有大量的狩猎对象存在,比如老虎、狮子等。这些狩猎所得在社会经济与外交中扮演这着重要角色。柔然在缴纳贡品时,除了要献上精良的马匹外,还要送上大量的珍贵兽皮,像貂裘、豽皮、虎皮、狮子皮裤褶等野兽毛皮或毛皮制品。这些皮草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中得到了欢迎,柔然凭借它们可以获得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如铁锅、丝绸等等。3、手工业相对落后柔然的手工业因为没有其他行业的支持而比较落后,主要包括冶铁、造车、制铠甲、搭穹庐、制毡及毛皮加工等,生产一些与战争直接相关或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阿尔泰山南麓是当时柔然国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发达的冶铁基地,生产铁工具、武器、铠甲等满足王室及国家的战争需要。此外,柔然国还掌握了辒车的生产技术,生产规模也十分庞大。据史料记载,首领阿那瓌的长女远嫁西魏文帝时,随行的车就有700乘之多。4、经济贸易十分活跃柔然国与相邻国家的经济贸易十分活跃,其中以对中原地区的贸易最为频繁。这是因为手工业不发达就必然导致了柔然国生活用品及其他手工业品的严重匮乏。要解决这种经济困难,就只有向其他的国家来交换所缺少的用品。柔然以朝贡的形式向宗主国缴纳贡品,宗主国也必然会馈赠给柔然一些所需的用品作为回礼。柔然还通过在边境地区设置互市的形式与其他国家交换物品,用牲畜和畜产品换取粮食、丝绸、铁器和其他日用品。 1、互相征伐鲜卑人拓跋部创立的北魏政权曾多次与柔然互相征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柔然牟汗纥升盖可汗,肃清其在戈壁以南的势力后,认为柔然人智力低下,像只会蠕动的虫子一样,下令改称柔然为蠕蠕。柔然与东方的北燕和西方的后秦和亲,赠送马匹,还经过吐谷浑益州,与南朝的宋、齐、梁通好。其目的都是为了牵制北魏,以便向南进攻。柔然夏季分散部众畜牧,秋季马畜肥壮,就背寒向暖,进入北魏境内,夺取所需粮食和物资。大檀原统别部镇守西界,能得众心,被推戴为河汗,多次进攻北魏。北魏始光元年(424)。大檀率6万骑深入云中,攻陷盛乐宫(什翼犍建都之地,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魏太武帝亲自抵御,被柔然骑兵包围五十余重。魏明元帝时期修筑的长城柔然成为北魏北面的严重威胁。从始光元年至太平真君十年(424~449),太武帝在灭赫连夏、北燕、北凉的过程中,同时与柔然斗争,七次率军分道进攻柔然。太武帝主动出击柔然,取得重大胜利。魏军舍弃辎重,轻骑前进,到达栗水(克鲁伦河)。大檀大败西走,部落四散,牲畜布野。 太武帝沿栗水西进,过汉将窦宪故垒,驻军兔园水(土拉河),分兵追击,北过燕然山(杭爱山)。原服属柔然的高车诸部也背叛柔然,柔然三十余万投降,被俘获戎马百余万匹。高车部落的背叛,以后常常成为柔然内在的威胁。太武帝以后,文成帝和文献帝在位时间不长,也都曾亲自统兵出征柔然,双方互有胜负。文献帝皇兴四年(470),北魏又一次大败柔然,斩首五万级,降者万余人。北魏在出击之外,还致力于防御。自魏明元帝泰常八年(423)修筑长城,东起赤城(河北赤城),西至五原(内蒙古包头西北),到5世纪30年代初,已先后在河套以北自西而东设置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6镇,派兵戍守,以拱卫京都平城。2、友好相处北魏与柔然并非始终处于敌对状态,在战争间歇时,曾友好相处。文成帝的母亲景穆帝祀,就是柔然人郁久闾氏。柔然人在北魏朝廷中居文武高位,以及与鲜卑贵族结为姻亲的人不少。魏孝文帝即位后,冯太后执政。对待柔然,多少改变了太武帝以来的武力进攻为主的政策。孝文帝本人也曾表示:“兵者凶器,圣王不得已而用之”,主张停止对柔然用兵。柔然也改变方针,对北魏以媾和为主,如魏承明元年(476)二、五、八、十一月4次遣使,魏太和元年(477)三次遣使。另一方面,柔然势力开始向西扩张,魏和平元年(460)吞灭高昌;魏皇兴四年(470)进攻于阗。于阗向北魏求救,说西方诸国都已服属于柔然。北魏以路途遥远,没有派兵。延兴二至三年(472~473),柔然又连连进攻敦煌,谋求割断北魏通向西域的商路。魏孝明帝熙平中(516~517),柔然可汗丑奴遣使于魏,态度傲慢。朝廷有人主张不予复书,未被采纳。北魏对柔然的态度软弱下来。

柔然族的民族宗教

柔然人崇拜自然,信奉一直在草原流传的萨满教,因此巫术、巫医十分盛行。巫师一般由部族内的妇女担任,她们施法向天地鬼神祈求。当时,部族内的一切事物,都与巫师有关战争的决策、出兵的日期都要靠巫师来决定,就是有人生了病,也要由巫师来驱除病魔。柔然除了信奉草原民族推崇的巫术外,本身也带有鲜明的草原民族特色。柔然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以及大漠之中,因此开始时并不懂得种植,是一个以游牧为生的民族,随水草的变化而迁移。柔然民族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因此也就没有村庄、城郭,也没有固定的房屋,以穹庐毡帐为住所。在迁移过程中,一个部落往往是赶着牲畜,拉着毡帐及其他的生活用品浩浩荡荡的出发。来到目的地后,就把毡账重新搭建起来,生火做饭。在我国的史籍中多处记载着柔然国“随水草畜牧”,“所居为穹庐毡帐……马畜丁肥,种众殷盛”等等。每到冬季,部族就赶到较为温暖的漠南居住放牧,到了夏季则迁回水草丰美、气候适宜的漠北居住。牲畜喝着山上留下来的雪水,吃着一望无际的肥壮的青草而各个膘肥体壮。牧民们在放牧时与美丽的草原融为一体,歌唱声随着牧马的奔腾而流传到远方。《梁书·芮芮传》(芮芮,ruìruì,柔然别称)中就记载了柔然国依靠巫师做法祭天而求来风雪的事情。《魏书·蠕蠕传》(蠕蠕亦是柔然别称)不仅记载了柔然巫术的盛行,还详细的记载了一些女巫做法、巫医治病的故事。有一个叫做地万的女巫,只有20岁左右的年纪,为了得到可汗的赏识,便装神弄鬼地导演了一场闹剧。她预先设下了计策将柔然可汗丑奴的弟弟祖惠劫持而去,然后自告奋勇的对丑奴说,你的弟弟现在在天上,我通过自己的法力能把他叫下来与你见面。丑奴母子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便按照地万的吩咐设置了一个巨大的帐篷。地万在帐篷中斋戒了7天,假装祈求上天把祖惠放到人间来。经过巧妙的安排,地万偷偷的将祖惠放到了帐篷中与丑奴母子见面。丑奴见到了失踪的弟弟重新出现,竟真以为他是被地万从天上叫下来的,便对地万佩服得五体投地,称她为圣母,赏赐给她许国贵重的礼品。由于,统治者的极力推崇,巫术在柔然国泛滥开来。以后曾传人佛教,北魏僧人法爱还作过柔然的国师。随着柔然的对外扩张,柔然人渐渐的接受了一些中原的文化。中原的北魏就曾多次赠给柔然部族首领阿那瓌“新干饭”、“麻子干饭”、“麦面”等粮食制品,柔然的上层社会也开始渐渐的接受这些食品。因此,他们也开始了解了一些种植技术并尝试着种植一些农作物,这些作物以粟为主。但是,他们一般都不是靠本民族的人来种植农作物,而是役使那些在战争中俘虏来的奴隶来耕作。农耕在柔然的经济地位中所占比重比较低,柔然人仍然以肉食为主。

《木兰辞》中花木兰替父从军十二载,打得敌人是谁

花木兰替父从军十二载,打的敌人是柔然国。《木兰诗》里面多处透露了信息。

文章中“可汗大点兵”出现了“可汗”两个字。难道木兰不是中原人?但是为什么又说“旦辞黄河去?”这句话又透露出木兰应该家住黄河边。“暮至黑山头”说明木兰从军的方向是向北。黄河以北的地方。

而历史上对内称“可汗”的皇帝只有北朝时期的北魏皇帝拓跋焘,隋朝和唐朝的皇帝直接称皇帝,不会自称可汗,只因拓跋氏是鲜卑族后代。这位皇帝汉化比较成功。历史上北魏皇帝都以黄帝后裔自称。占据北方,被称为北朝之一。拓跋焘很希望统一南北,当时想攻打南朝,背后却受柔然国牵制,(在文中,“燕山胡骑”就是指柔然,柔然的祖上其实也曾经是拓跋鲜卑族的奴隶,后摆脱鲜卑族的控制,统一了漠北,建立的柔然国)。

柔然经常挑衅北魏。前前后后找北魏的麻烦就有十多次,北魏如果找南朝开战,有可能两头作战,总得解决掉这个后顾之忧,于是拓跋焘毅然决定先攻打柔然。

北魏和柔然之间的大战,以柔然大败告终,并且一蹶不振,国破家亡。 这场战争持续了十年之久,文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也透露出木兰所处的时代。

另外从木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可以看出当兵的作战前的准备工作是自己准备,这个应该实施的是府兵制,就是平时农耕,休息的时候操练,战时随时作战的制度。这个制度发生于南北朝、隋朝以及唐朝初期。,木兰是南北朝人无疑。

所以木兰是北朝北魏鲜卑族的姑娘,她替父从军十二载攻打的是柔然国。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