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真实结局?《狸猫换太子》刘娥结局是什么

狸猫换太子真实结局

  概况  之所以出现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就是因为历史上仁宗确有认母一事。据历史记载,宋仁宗既非皇后所生,也非皇妃之子,而是侍奉真宗刘德妃的宫女李氏所生。仁宗生下后,刘德妃将其收为己子,亲加抚养,后来在年幼时即继了皇位。这样,刘德妃就成了皇太后。由于仁宗年幼不能理政,乃由刘太后垂帘听政。仁宗并不知道自己生母是李氏,朝中大臣畏惧太后之威也不敢说。但刘太后仁慈厚道,当仁宗生母李氏病重时,刘太后将其由宫女晋升为宸妃。后来李氏病故,刘太后还以皇后之礼给予厚葬,这对一位宫女出身的人来说,也是备极哀荣了。过了若干年,刘太后逝世后,仁宗左右有人奏明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于非命。”言下之意,宸妃乃刘后所害。究竟如何,仁宗自然要查清。好在宸妃灵柩尚在,于是仁宗亲看开启宸妃之棺察视。宸妃遗体由于有水银保护,故其肤色就像活人一般,并非被人害死模样。再看她的冠服,确如皇后。这就证明当初宸妃确实因病而死,刘太后也确实将宸妃按皇后礼安葬。仁宗看到这一切,感慨地说道:“人言哪能相信啊!”由此可知,刘妃、李妃确有其人,但其事绝非传说的那样。  子虚乌有  “仁宗认母”这一事件整个过程,也与包拯毫无关系。这件事发生在仁宗亲政之前,也就是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以前,而此时包拯还是一个布衣百姓。直到仁宗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29岁的包拯才考中进士,本被派到建昌县(今江西永修)任职,由于包拯为孝敬年事已高的双亲,请求回到家乡附近任职,于是在和州(今安徽和县)做官。但由于还不在父母身边,包拯又辞职回家,孝养双亲多年。直到双亲去世,包拯守丧期满,才在亲友劝告下,离家去天长县(今属安徽)任职,而这时他已经40岁,步入中年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没有去过京城,哪能帮助仁宗寻找生母呢!  背后真相  两后地位之争 关于赵祯的身世,有一种至今流传的说法,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清末成书的小说《三侠五义》称刘氏、李氏在真宗晚年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刘妃工于心计,将李氏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将李妃打入冷宫,而将刘妃立为皇后。后来,天怒人怨,刘妃所生之子夭折,而李妃所生男婴在经过波折后被立为太子,并登上皇位,这就是仁宗。在包拯的帮助下,仁宗得知真相,并与已双目失明的李妃相认,而已升为皇太后的刘氏则畏罪自缢而死。 自宋朝以来,由于小说、戏剧等各种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的演绎,仁宗生母之谜日益鲜活生动,备受世人关注。尽管历朝历代增加、删改了不少或虚假或真实的内容,而且,戏曲和小说中情节也不尽相同。然而,这一故事本身就是一件大案,仁宗究竟是真宗后刘氏之子,还是妃子李氏亲生,无论是小说,还是戏曲,几乎众口一辞,认定仁宗是李妃所生,而非刘皇后之子。 事实也大体如此。李氏本是刘后做妃子时的侍女,庄重寡言,后来被真宗看中,成为后宫嫔妃之一。在李妃之前,真宗后妃曾经生过5个男孩,都先后夭折。此时真宗正忧心如焚,处于无人继承皇位的难堪之中。据记载,李氏有身孕时,跟随真宗出游,不小心碰掉了玉钗。真宗心中暗卜道:玉钗若是完好,当生男孩儿。左右取来玉钗,果然完好如初。这一传说从侧面反映出真宗求子若渴的迫切心态,也是真宗无奈之余求助神灵降子的真实写照。虽然不尽可信,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氏后来的确产下一个男婴。真宗中年得子,自然喜出望外。仁宗赵祯还未来得及睁开眼睛记住自己亲生母亲的容颜,便在父皇真宗的默许下,被一直未能生育的刘氏据为己子。生母李氏慑于刘后的权势,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别人夺去,却不敢流露出任何不满情绪,否则不仅会危害自身,也会给亲生儿子带来灾难。 乾兴元年,13岁的仁宗即位,刘氏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权倾朝野。后人或许是出于男权意识,或许是基于正统观念,将刘后比作唐代的武则天,而对她当政非议甚多。加上宋初有过兄终弟及的先例,而真宗又确有一个能干的弟弟泾王赵元俨,便出现了许多传闻,说刘后在真宗临终时,以不正当手段排斥赵元俨,从而攫取了最高权力。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称,在真宗病逝前最后一刻,真宗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又伸出五指,再展三指,以示意叩榻问疾的诸大臣。后有人臆测,当时真宗是想让自己的弟弟,也即小说戏文中知名度极高的“八千岁”元俨摄政并辅佐赵祯。但刘后于事后派人对大臣解释说,官家所示,仅指三、五日病可稍退,别无他意。元俨闻听此事后,发现自己已成为刘后当权的障碍。为了避免遭到刘后的残酷政治打击,他立即闭门谢客,不再参与朝中之事,直至刘后去世,仁宗亲政。 然而,传闻毕竟不是事实。据可靠资料记载,真宗病危时,惟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年幼的儿子,生怕皇位落入他人之手。他最后一次在寝殿召见了大臣们,宰相丁谓代表文武百官在真宗面前信誓旦旦地作出承诺,皇太子聪明睿智,已经作好了继承大统的准备,臣等定会尽力辅佐。更何况有皇后居中裁决军国大事,天下太平,四方归服。臣等若敢有异议,便是危害江山社稷,罪当万死。这实际上是向真宗保证将全力辅佐新皇帝,决不容许有废立之心。真宗当时已经不能说话,只是点头微笑,表示满意。事实上,真宗晚年,刘皇后的权势越来越大,基本上控制了朝政,再加上宰相丁谓等人的附和,因而真宗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真宗留下遗诏,要“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相当于让刘后掌握了最高权力。 这样,仁宗就在养母的权力阴影下一天天长大。刘太后在世时,他一直不知先皇嫔妃中的李顺容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这大概与刘太后有直接关系,毕竟她在后宫及朝廷内外都能一手遮天。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不会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告诉仁宗身世秘密的。明道二年,刘太后病逝,仁宗刚刚亲政,这个秘密也就逐渐公开了。至于是谁最早告诉仁宗实情的,现在已很难弄清楚,凡是那些与刘太后不和的人均有可能向仁宗说明真相,但可能性最大的当是“八千岁”皇叔赵元俨和杨太妃。赵元俨自真宗死后,过了10余年的隐居生活,闭门谢客,不理朝政,在仁宗亲政之际,赵元俨突然复出,告以真相,应该是情理之中。杨太妃自仁宗幼年时期便一直照料其饮食起居,仁宗对她也极有感情,在宫中称刘后为大娘娘,呼杨太妃则为小娘娘,杨太妃在那样的政治环境中说出实情也是极有可能的。无论如何,仁宗了解了自己的身世。 蒙受了20年的欺骗,生母也在明道元年不明不白地死去,当仁宗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其震惊无异于天崩地陷。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一面亲自乘坐牛车赶赴安放李妃灵柩的洪福院,一面派兵包围了刘后的住宅,以便查清事实真相后作出处理。此时的仁宗不仅得知了自己的身世,而且听说自己的亲生母亲竟死于非命,他一定要打开棺木查验真相。当棺木打开,只见以水银浸泡、尸身不坏的李妃安详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饰华丽,仁宗这才叹道:“人言岂能信?”随即下令遣散了包围刘宅的兵士,并在刘太后遗像前焚香,道:“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言外之意就是刘太后是清白无辜的,她并没有谋害自己的母亲。 李氏是在临死时才被封为宸妃的,刘太后在李妃死后,最初是想秘而不宣,准备以一般宫人礼仪举办丧事。但宰相吕夷简力劝大权在握的刘太后,要想保全刘氏一门,就必须厚葬李妃,刘后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以高规格为李宸妃发丧。生母虽然厚葬,但却未能冲淡仁宗对李氏的无限愧疚,他一定要让自己的母亲享受到生前未曾得到的名分。经过朝廷上下一番激烈争论,最终,将真宗的第一位皇后郭氏列于太庙之中,而另建一座奉慈庙分别供奉刘氏、李氏的牌位。刘氏被追谥为庄献明肃皇太后,李氏被追谥为庄懿皇太后。奉慈庙的建立,最终确立了仁宗生母的地位,同时也意味着年轻的仁宗在政治上的日益成熟,逐渐摆脱了刘太后的阴影。

《狸猫换太子》刘娥结局是什么

《狸猫换太子》刘娥最后染病而死。

刘娥从卖艺的孤女,到开创大宋皇朝女主临朝先河的皇后,在中国历代后妃中,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同时,刘娥也是颇有作为的一代女主。她终结“天书”运动、结束党争、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为仁宗亲政后的“仁宗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娥相关历史事迹:

刘娥为蜀地孤女,后至京师,十五岁入三皇子赵恒王府。宋自开国以来,本无女主临朝的先例。真宗朝后期,刘娥逐渐掌控了朝政大权,宋真宗不安,以宰相寇准为首的一党更不容刘娥独揽朝政,刘娥则结丁谓、曹利用等外朝朋党,将反对她专权的寇党势力彻底击败。

赵恒的前两任皇后和宠妃,不是生不出孩子就是产后夭折。赵恒人到中年仍膝下无子,一直引以为憾。后来刘娥有了孩子,这中间的说法多多,有“狸猫换太子”之说;有刘娥流产后,将李妃生的儿子占为己有之说;有刘娥派自己的侍女为赵恒侍寝产子后作为己出之说。

《狸猫换太子》简介:

《狸猫换太子》最早出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后来被写进明代小说《包公案》卷七的《桑林镇》、清代小说《三侠五义》等。清代末期,这个故事流传到南方租借地上海,被改编成京剧搬上戏台,演出后轰动上海,后被改编成评剧、豫剧、黄梅戏、吕剧、湘剧、潮剧 等等各种剧种,竞相传唱。民国时期这个故事深受蒋介石喜欢,国军退居台湾后,台湾歌仔戏也改编有此剧。

讲述宋真宗时,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宸妃所生婴儿,李宸妃随被打入冷宫。真宗死后,仁宗赵祯即位,包拯奉旨赴陈州勘察国舅庞煜放赈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妃冤案并为其平冤,迎李妃还朝的故事。因故事脍炙人口,被后人竞相传颂。此故事在现代又多次被搬改编成电视剧上银屏,无人不知。

看似疯狂的刘娥“换太子”,最后是什么样的结局

《狸猫换太子》,这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包公案中的一则故事,说的是李妃和刘妃二人同时怀孕,真宗命令谁先生下儿子谁就可以当皇后,刘妃为得后位,便设计了“狸猫换太子”的一出戏码。

刘娥“换太子”宋真宗有五任皇后,而第三人皇后刘氏,就是包公案中的大反派,刘娥。起初她只是宋真宗做襄阳王时的情人,在真宗登基之后才回到真宗身边。

因为刘娥不育,所以在她被晋封为修仪时,就把自己的侍女介绍给了宋真宗,而这个侍女就是故事中的李妃。两人相处之后没多久李氏就怀孕,后来顺利产下一名皇子,他也是宋真宗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而这个皇子一生下来就被刘妃抱走了,但刘妃并没有像故事中的那样放一个狸猫在李氏那里,也没有要加害皇子的意思,她只是因为自己没有子嗣,想要很好的养育这个皇子,把皇子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

而且皇子的出生,也不能起到晋封皇后的作用,因为当时刘妃的身份是修仪,距离皇后还有两个等级。而生母李氏因为生下皇子,才被晋升为崇阳县君,距离皇后还有六个等级,两者之间不仅相差甚远,而且都不具备马上晋升皇后的资格。特别是宋朝的制度严谨,是从来不会搞破格提升这一套的,即便是皇帝想要晋升刘娥,也一定是要逐级提拔的,否则那一朝臣子又要天天参奏,烦都烦死。所以仁宗的出生不是定夺皇后之位的重要因素。

直到两年之后,刘娥才晋升为皇后,而这也是在宋真宗的努力之下才做到的。因为刘娥是位不可多得的才女,经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后来又成为执政太后,所以她的政务是比较繁忙的,无奈之下,她就把皇子交给了杨淑妃来抚养。

而李氏非但没有被打入冷宫,反而一直在稳步晋升,所以皇子是李氏所生的这件事情,在当时是人尽皆知的,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实在是不用麻烦包公老爷来断这个案。

只不过刘娥在世的时候,没人敢把这个秘密告诉皇子罢了,即便是他的亲生父母,也都是守口如瓶。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场算计,其实并不能称之为一个阴谋,因为在这个“借腹生子”的计划,是几方当事人根据当时的礼法,所作出的一个最优化的安排,而策划者当然是才情出众的刘娥。

刘娥做宋真宗的地下情人13年,等到真宗即位,自己再按照等级步步晋升到修仪之时,刘娥跟随真宗已经有25个年头了,自己也已经有40岁的年纪,但这么久的时间,她始终没有给皇帝生育子女。所以此时她需要认真地考虑,怎么做才能更符合她的利益,无论是为了国家,还是为了刘氏宗族,甚至于为了自己,她都应该为真宗增添一个子嗣。

不过这个子嗣即便不是自己所生,至少亲权的行使权也应该归属于自己,如果刘娥此时是皇后,按照礼法,后宫所生的所有孩子都可以以她为嫡母,然而此时的刘娥只是九嫔之一,所以她唯一可想的办法,就是在自己的婢女中挑选一个出众的美人献给真宗,因为婢女所生的孩子从礼法来讲就属于自己。

在众多婢女中,刘娥选中了李氏,这主要是因为李氏人很好,根据历史的记载,李氏是“肤色玉曜,庄重寡言”,也就是说李氏的相貌很好,真宗能接受,而且平时少言,可以做到守口如瓶。在刘娥的精心安排之下,真宗和李氏走到了一起,并顺利生下了皇子。因为这些事情都是事先商量好的,所以皇子刚出生就被刘娥接走了,连奶娘都是现成的。

而刘娥为了报答李氏,不但没有禁止李氏继续和皇帝在一起,而且不停的晋升李氏,到真宗去世的时候,李氏已经是正二品的婉仪了,距离皇后只差两个等级,以李氏当时婢女的身份,能成为婉仪那是相当了不起了,也不得不说,刘娥对李氏是不错的。这还不算完,在李氏弥留之际,刘娥又以真宗的名义,晋封李氏为宸妃,这也是刘娥能为李氏做到的一个极限了,再升那就是皇太后了。

小结

古代宫廷争斗向来都是血雨腥风,特别是后宫女人之间的争斗最为凶残。尽管刘娥“换太子”的计划看似疯狂,也是为了自己地位着想,但她的心肠不坏,也不像包公案中那样笑里藏刀,人面兽心。而是采用和平温存的手段获取了想要的一切,在所有的当事人里,没有任何一个人因此而受到了伤害。不仅如此,其中的每个人都得到圆满的结局,真宗有了接班人,刘娥做了皇后,李氏自己乃至全族受益,仁宗也成为皇帝,可谓“一石四鸟”,这不正是中国人所向往的“合家欢”局面吗?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