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i解码是什么(电脑缺少HEVC编解码器)
先来看解压。我们已经知道压缩有两种方式,对应的,解压也有两种方式。I帧压缩的解压过程与其压缩过程正好相反,如图,简单的理解就是把压小的每帧放大成原来的尺寸,非常容易理解。
而LGOP的解压就相对复杂一些。因为LGOP 是一组一组压缩的,因此解压的时候也是一组一组 地解。如图,这是“15帧LGOP”的解压过程。
首先,I帧把那些保留好的“没用的”信息传给P帧,然后P帧再把那些信息传给B帧,这样大家你给我一点,我给你一点,那些被扔掉的信息就又回到每个B帧和P帧里,15帧的完整画面就出来了。
我们前面提到过,视频压缩都是有损压缩。从这两幅图中我们就 可以看出来,那些在压缩过程中“扔 掉”的部分都是通过“找补”的方式回 来的。
丨帧压缩的解压,缺少的信息是从各自的帧里找补,自己补自己的。
LGOP缺的信息是从旁边的帧里找补,相互帮忙 补。
但那些找补回来的信息其实都不是压缩之前“原版的”信息,只是找一些类似的来顶 替而已。这时我们就会发现,这个“找补”的能力是解压质量的关键,补得好,“补出来的” 画面就和“原版的”就比较接近,如果补得不好,出来的画面就和“原版的”有差距。因此, 这个“解压”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画面生成的质量。为什么玩Hi-Fi的人都要单独买个解码 器,而不用DVD机自带的解码器就是这个道理。同时我们也就知道,如果对一个解压 后的画面再进行第二次压缩,那所获得的画面其质量必然是更加下降。
我们完成解压后,就得到了 YUV的采样画面。但我们还要将“采样YUV”转换成“完 整YUV”,再将YUV转换RGB,电视机才能将画面再现出来。
我们前面讲色度采样的时候已经知道,色度采样后的YUV就是色度分量不全的 YUV,色度不全的YUV如何能转换成完整的YUV呢?其实道理和压缩解压是类似的, 就是给那些扔掉的部分“找补”填回来。下图是4:2:2采样YUV还原的方法,让那些“留住 的”色度分量复制自己去填那些“牺牲掉的”同学的空位。
同样的,4:1:1和4:2:0也是这种方法,看图:
现在知道为什么4:2:2的色彩比4:2:0和4:1:1好了吧。因为4:2:2扔的色彩信息少, 因此色彩的还原度就高,而4:2:0和4:1:1因为扔了很多色彩信息,之后“补上的”色彩大 都不是“原版的”,因此色彩 4.2.2 的还原度就很低。
看上图,这是一个放大的彩条画面的细节,注意看 两个色块之间的交界部分。看出来了吧,在色彩急剧变化的边缘部分,高色度采样 就显示出很强的优势。
打个比方,如果图中绿色部分是绿幕布,其他部分是演员,我们要在后期把绿幕布扣掉。这时你就会发现,4:2:0素材 扣出来的图在过渡边缘容易“起毛”,不如4:2:2素材扣出来的“干爽”。那些在后期要上 CG的素材往往都要求4:2:2,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候,即便用肉眼无法准确分辨4:2:0 和4:2:2的素材,但一抠像,就能分出来了,机器可没那么好骗。
“播放”讲完了,很简单,就是解压和还原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都在“解码器”中完 成。播放质量由解码器决定。
下面,我们要把磁带上的素材导进电脑里编辑,也就是俗称的“非编”。
封装文件
在电脑上编辑视频文件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了解一下视频格式在视频编辑系统中的变化,对理解后期制作还是很有帮助。
“格式是视频制作的核心”,我们已经知道格式在前期拍摄中的重要性,那在后期制 作中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在讲后期制作前,我们先介绍一个重要概念:容器文件(Container format file)容器文件,这个词听起来好陌生啊。但如果我问,听说过MP4文件吗?拜托,不要问那么 弱弱的问题好不好。是啊,哪个玩视频编辑的不知道MP4文件啊。MP4文件就是容器文件中的一种,之所以叫“容器”,是因为这个文件里装了要播放的视频和音频的内容。
文件有完整的容器结构,就像一口锅,而数据就像菜,菜在锅里炒,我们能一眼看完所有菜的情况,并且想吃哪块就吃哪块。这种可以任意挑拣的读写方式就叫“非线性”。可是一旦这口锅破了,里面的菜就一块也保不住。因此文件的数据安全性是不如磁带的,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来 提高文件的保险系数。但“非线性”的读写效率比磁带高太多了,因此“非线性”就必然是视频编辑最佳的工作方式。
容器文件是承载视频内容的载体;视频内容就是以容器文件的形式在电脑系统内被保存、处理、传送。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容器文件。首先是AVI,它的全称叫Audio Video Interleave,是微软在1992年开发的一种多媒体容器格式,现在已经是PC平台上主要 的视频文件类型。MOV文件是苹果公司开发的容器文件,应用在苹果平台上。OMF文 件是Avid公司的容器文件,它只装视频,不装音频,音频由另外的文件来装。
也正因为Codec编码中有解压和压缩的步骤,因此就存在解压质量和压缩质量的 问题,于是就有了所谓的“编码质量”。
编码作为一种处理数据的过程,有“硬件编码”和“软件编码”两种。硬件编码就是由一块卡或者什么设备之类的硬件来进行编码,这种编码需要硬件的支持;软件编码就是 纯粹由电脑软件进行编码,你只要有电脑,安装了编码软件,就可以进行软件编码。
我们平时最常用的是微软的DV Codec,这个编码是免费的,只要安装了 Windows, 就有了这个编码。比较常见的DV编码还有MainConcept、Canopus、Matrox、Pinnacle, 它们大部分是不免费的,你需要购买,且有的编码是硬件编码,需要购买硬件才能使用。
那如何判断一种编码的质量高低呢?如果是专业的评测方式,一般是然被测编码对 一个标准彩条画面进行编码,然后用监测设备(如矢量示波器和波形示波器)来看该编 码对彩条画面的还原情况,并和其他编码的还原能力进行对比。
编码质量高低表现在哪里呢?我们知道,非编软件处理AVI文件是容器文件,里面 的内容是经过Codec编码获得的,而对画面的任何调整(如画面叠加、字幕叠加、调 整明暗、调色等等)都要对画面进行重新编码,调整一次就重编码一次。经过多次重编 码后,画面质量必然会发生劣化。这时,编码质量高其画面劣化程度就比较轻,而质量 不高的编码其劣化程度就比较重。一句话,好的编码更经得起折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