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行书,不要学米芾! 行书为什么要学米芾?
网友提问:
初学行书,为什么不能从米芾开始?
优质回答:
题主的这个问题,让人莫名其妙。初学行书,为什么不能从米芾开始?
我倒是认为,初学行书,从米芾入手,是最好的入门途径之一。
在行书史上,米芾是集大成者,是承前启后的坐标性人物。
米芾《笤溪诗帖》局部
著名画家陈子庄先生的说:
初学写字下笔要重,以后则要越写越轻,若不费力。如初学即轻,则会越来越轻,越写越浮了。金石书画皆以雄强为第一。学写字既要学雄强一路的,也要学浑涵的,既要学粗笔的,也要学细笔的。如果全学豪放一路,则将失之于野。学两个极端,得其中间。
有三种不能入门。一是学习光而秀,二是上手四法(指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皆粗,三是定于一。有一种就落俗套,三种全占,终生门外汉。到老明白了,人生苦短,悔之晚矣。
我赞同陈子庄先生的观点。
米芾的行书,下笔肯定而不含糊,沉着而又痛快。字法上对比明显,章法上节奏感强,米芾的《方圆庵记》,《蜀素帖》、《笤溪诗帖》,都是学习行书入门的最好范本。
米芾《方圆庵记》局部
清人冯班《纯吟要述》说:
学前人书从后人入手,便得他门户,学后人书从前人落下,便有拏把(答主注:音拿把,意即依据)。
清人张之屏《法书真诠》说:
世尝有见人美书,必问出何碑版?见人作字,即问用何笔法?此辈断不足与论字。 夫“公孙舞剑”.“担夫争道”,有会心者,皆可于此悟笔妙。而况笔致妙处随在而有:往往酒家帐簿、道士签谱,于劣不成字之中,尽有一二字之出奇者,得之遂能参悟许多妙境。岂有终身牢守一种标本而能字者?
米芾《蜀素帖》局部
初学米芾,会有剑拔弩张,忸怩作态的毛病,容易“失之于野”。朱熹说“教人习学,如扶醉人,扶东倒西。”学习任何一门书法,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转益多师,不断修正;而不是因噎废食,自我设限。
欢迎评论留言,收藏转发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米芾《陈揽帖》
其他网友回答
学习行书要取法乎上,适我为先,临摹贵准,写好为则。米芾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在行书领域中集古出新,得晋人风韵,刚健典雅,遒劲健朗,自成一派书风。
米芾是一位善于学习古人的书家,且主要成就体现在尺牍书法上。米芾留下了很多尺牍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他学习“二王”尺牍的踪迹。
所以个人观点: 学米芾行书前最好先学习“二王”尺牍
其他网友回答
粗略来看,提问者好像对米芾的行书很感兴趣,心中想学,但是被另一番说辞制止了,所以才有此反问。
如何算是初学,要看具体情况:
没学过书法,一张白纸开始,这算是初学。
学书法学了十年甚至二十年,但是一直学汉碑、唐楷或王铎傅山,唯独没学过米芾,这时候想学米芾,也算是初学,但这个初学就跟一张白纸的初学完全不一样,需要分别对待。
而且这里问的是初学“行书”,而不是初学“书法”。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如果是初学书法,多认为应该从比较规范的正书比如楷书或者篆书、隶书开始学起,比较稳妥。
但此问题问的是初学行书,听起来似乎已经走过了学习正书的阶段,刚想开始行书的学习。如果是这样的话,从米芾开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他行书可以学习,因为在其书法作品中,米芾行书的艺术造诣是很高的,关键在于学习的具体方法。
我的建议是:先多看,多分析,多对比。
(注意在学习中,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
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尽可能把米芾作品的出版物找全,都摆出来或者挂起来,米芾自己的作品之间互相对比着看,对米芾的书法有个大体的了解。这时候就可以找喜欢的帖子,试着临摹写一写了。
能书善画大石痴,米芾:
米芾书法《元日帖》:
其次,如果想再继续深入,就要把米芾的著作如《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以及研究米芾的相关图书资料找几本来,好好看一看,思考:米芾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何生活习性,修养如何,跟谁学的书法,朋友圈有哪些人,他对书法绘画是什么看法,他的看法在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在他身上有哪些典故,后人如何评价等等。(通过细节全面了解这个人,才能真正了解他的书法和艺术高度。)
以上这些了解和思考,将对你学习和理解米芾行书有非常大的好处。
然后,还要把米芾之前的各家作品摆出来,再做纵向比较,既锻炼了眼光,也能培养你独立思考的能力,注意要慢慢来。
提醒一点的是:无论是学哪一家的书法,以上这个学习的路子都是适用的。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
米芾研山铭:
最后一步,要有好的、权威的学习工具,比如好的出版物,作为深入学习的资料和参考,给你推荐一部书:
《米芾书法全集》(共31册),2010年12月 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编者:王连起,薛永年
其他网友回答
初学行书,想学米芾只会让你头疼,原因只有一个:不知从何学起。
米芾的字,临习面特别广,他自己说初学颜,后学柳,又学欧、褚、段季展、魏晋法帖等。
以我们今天能见到的米书字迹来分析,米芾所学确实较杂,其中得力最多的是“二王”。王羲之的古意盎然,含蓄蕴藉;王献之的善朗妍妙,俊逸姿媚,在米芾的作品中都有体现。
米芾学书不计较门户派别,博采众长,熔于一炉而自成一家。这给后世学米书者出了个难题,因为老米取法甚多,致使学米者不知从何下手,只简单地学米的外表而不知其内涵出处。
后世学米者,以王铎、傅山为高,尤其是王铎,其行书是十足的米书意味。还有一位董其昌,也能得米书一二。
祝允明说学米一不小心就会步入“狂狠”,也就是说,如果不具备深厚的传统基础,学米是相当不容易的,这其实也是米书神采的由来。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其他网友回答
初学行书,不宜从米芾入手。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理解。
米芾为“宋四家”之一,一向以心气孤傲,个性狂纵著称,“人怪书狂”的米芾,散漫不羁,奇装异服,又洁癖,不与人同器,嗜蓄奇石,人称“米颠”。
书法亦如其人。
一是天赋极高。凭他的天分才情,学古不泥古。在他的《述学》中自称:“从颜、柳、欧、褚、沈等以窥晋、魏,并追竹简鼎铭,以学褚为最久”。但他在《海岳名言》中言:“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李邕脱子敬体,乏纤浓。”
这是米芾对唐人书法的批评,他认为唐人书法比起魏晋六朝书法的用笔和结构多刻本。又对李邕进行了批评,认为其书法虽然脱离了王献之的影响,但失去了王献之的笔墨意趣。
二是笔法个性强烈。他自誉:“自任腕有羲之鬼。”、“我独有四面”、“随意落笔,皆备自然,”意足我自足”。这寥寥数字表现出米芾书法的自信甚至自恋。又云:“以腕著纸,则笔端有指力无臂力,”主张笔力通过手臂达到毫端,故须悬手提笔。他说,以此笔法,才能达到,“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亦即“骨劲、皮肉、脂泽、风神皆全”。
他将魏晋“二王”之书风和用笔,发展到极致,苏轼在《雪堂书评》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风墙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繇)、王(羲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将他与书法界的顶级人物钟、王相提并论,推崇极高。
三是字势天真自然,他下笔倜傥纵横,使转自如,八面生姿,气势飞动,发抒情性天趣,出新意法度之外,体势俊迈,可谓前无古人,后人难及。但过趋飞扬劲快,不免风华毕露,缺少蕴蓄的情致。黄庭坚说:余尝评米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亦似仲由(子路)未见孔子时风气耳。”赞米芾的笔势雄强峻利,但又借子路未见孔子一说,批评米芾有着桀骜不驯的气质,神情没能内含,有欠彬彬之态。
米芾用笔的以上这些特点,是为初学极难掌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