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读书笔记? ????梵高
2025
05-13

读书笔记? ????梵高

早些年只知道自己喜欢莫奈,因为喜欢睡莲,很少去想要了解梵高,但是这个名字经常出现在耳边,不经意的一次在平板电脑上看了关于他的一个电影,当时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却不知道该表达些什么,这次看到这本书,每一个字认真看下来,这是多么可爱的一个人啊,他有着最难能可贵的赤子之心,他善良,勤奋,努力,智慧……他内心柔软而坚定,一直都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并不会为了追名逐利而去随波逐流,这是一个干净美好纯粹的灵魂,他的画作也给我带来很宁静安详的感觉,色彩的搭配也都是充满了希望和美好的祝福,虽然他短短37年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艰难,但是他的作品却处处透露出真善美,这该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情呢,所有美好的温暖的他都留给了世人,他想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有意义的作品,他真的做到了,他和弟弟之间的兄弟情也令我动容,两个人互相扶持鼓励信任,思绪万千……但话到嘴巴又都觉得没有意义了……赤子之心诚可贵???他是一位真正的天使,也是大慈大悲的菩萨???

艺术真的是滋养现实生命的必需品。因为这是真正的艺术,是用心性和灵魂加上才智创造出来的作品,就像那些你知道或可能亲眼见过的艺术家,对他们来说,文字和作品就是他们的生命与灵魂。

早晨去特楠格林的路上真是漂亮,栗树、晨曦和明亮的蓝天,映照在泰晤士河上,草格外地绿,周围回荡着教堂的钟声。

广场的中间是一大片草地,四周围着铁栅栏和丁香花丛,午休时,孩子们都在那儿玩耍。我所住房间的那幢房子,也在这个广场。

所以你追求的是什么?人的外表是否能反映他的内涵?人的灵魂里都有一团火,却没有人去那儿取暖,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囱上的淡淡青烟,然后继续赶他们的路。

那我们要做什么?给心中的火添柴,“你里头应当有盐”,不管多焦躁,也要耐心地等待,等到有人想要来访,在火边坐下来——待在那里,我怎会知道?任何信仰上帝的人都能等到这一刻到来,或早或晚。

在户外画画时,我喜欢画树,像观察人物一样去观察树。我是说,只用一只眼睛凝视着树,观察它们的轮廓、比例以及结构。这是首要的事。之后才是造型、颜色和环境

自然和真正的艺术家是心有灵犀的。尽管大自然最不可捉摸,人们也要竭尽全力去抓住她,同她搏斗,一段时间之后,她就会变得更顺从,更配合

应该这么说,好的教养规范应该是关照到每一个人,基于每个有正当追求的人的需求,对每个人都有意义、有益处,而终极需求是为了使人们和谐共处而不被孤立。这就是我尽力在做的,我画画,不是要去惹恼他人,而是让他们觉得开心,让他们发现那些亟须关注但又被人忽略的事。

艺术是善妒的情人,需要我们投入所有的时间与精力。可一旦我们真的全心投入了,她却转身而去,唯留追求者的苦涩,除此之外,我一无所获。
好吧,我能做的,只有不断地尝试,战斗不息。

最好的状态就是保持自我,而不勉强去接受根本不适合自己的风格。

我只是想画出能够打动观者的画,无论是画人像还是画风景,我所要表达的,并不是无病呻吟的忧郁,而是发自内心的哀鸣。

艺术需要不顾一切的执着和持久的观察。所谓执着,不仅仅是要身体力行,更要在别人说三道四的时候坚持己见。

只要你带着爱与智慧工作,对自然和艺术真诚的热爱就会赋予你一副对抗世俗看法的铠甲。
自然也是严苛的,或说是艰难的,但她永远不会背叛你,而会永远给你前进的力量。

我想,只有坚持不懈地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潜心创作,才是正道,才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对自然的感受和热爱,迟早会在爱好艺术的人心里产生共鸣。画家的职责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激发他所有的智慧,将他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在作品中,以便被别人理解

以销售为目的的创作最不可取,只会让爱好艺术的人反感

我的心情是多变的,这不用多说,但是一般来说,我能保持内心的宁静。我对艺术有着强烈的信仰,坚信艺术如激流,能将人带到极乐之境,不过,人本身也需要付出努力。我想不论怎样,一个人找到他自己的事业,真是莫大的福泽,我怎能觉得自己不幸呢?

我的意思是,就算身处困境,人生灰暗,我也不愿意、也不应该被看成是一个不幸的人。

我在世上唯一的顾虑,就只有对这世界未尽的义务和责任,活在世间三十载,我还亏欠它一些可以流传后世的素描和绘画作为纪念品,不是为了某些特定活动应景作乐,而是为了在画中表达纯真的人性。这就是我的目标,而专注于这个想法,就可以让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变得更简单,也能使我免入混沌的歧途,因为我的一切作为,都是出于这个愿望。

这里的一切在我眼中都是美的,或者说是宁静的。

佐拉说:“作为艺术家,我要活得畅快淋漓”——毫无保留,没有思想的禁区,天真如孩童;不,并不是像小孩,是像一个艺术家——带着善意,发现生活的真谛,我会竭尽全力。

自然景致如此壮丽,以至于我无法用言语表达,青铜色与绿色相间,四处落叶缤纷。

现在,所有道貌岸然的礼节,以及对什么是“正常人”的设定,真是迂腐至极,荒唐至极。一个人自以为无所不知,一切也皆如他所愿,然而,人生之境遇好坏参半,这才能让我们有所敬畏,敬畏那超越人类的,比人类更崇高、更伟大的力量存在。

一个人如果认识不到自己的渺小,不能意识到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么他就大错特错了。

虽然我什么都不懂,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的生活是如此奥妙无穷,“体面”的规范则过于禁锢束缚了人性。因此,对我而言,它失去了一切意义。

任何说着“噢,任何事都应该顺其自然”的人,做出的努力都太少了。那也叫足够?根本不够,即使你天生就懂很多东西,也要至少付出三倍的努力,才能从本能的发挥到达理性的创造。

当人郁闷时,沿着空旷的海岸漫步,欣赏着灰绿色的大海卷着长长的、层叠的白色浪花,该有多美好啊!

我更想画人的眼睛,而不是教堂啊,因为人的眼睛里有教堂没有的东西,尽管教堂庄严雄伟,但人的灵魂,无论是潦倒的乞丐,还是街头的妓女,在我看来都更耐人寻味

恰恰是人生里的这些时刻,我才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即便这可能不是真实的生活中那样——能感到一种快乐,几乎就像我生活在某种理想化的现实生活中一样。

如果一种景色能让你忘却这些烦恼,那么这景色一定有其绝妙之处

有时候觉得这就是我感觉和思考的方式,只有农民对世界的贡献最多。而其他的人呢,只在有了所有必需品之后,他们才深感有画画、读书之类的必要

这不正像是不幸和疾病之于我们吗?与其靠着我们模糊的想法和对幸福的渴望,去追求平静、健康的生活,难道遵循伟大的命运安排不是更好吗?我不得而知。

难道不是情感和对自然的真切感受在指引我们绘画吗?如果这些情感太过强烈,你画的时候根本不觉得自己是在画画,有时就是一笔接一笔地流淌而出,就像语言或书信里连贯起来的文字一样,那么你一定要知道,这种情况并不会一直都有,将来也会有灵感枯竭的艰难时刻。
所以要趁热打铁,把锻造好的铁条存起来,这很重要。

我相信,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颜色。一个英国谚语说,即来之事,必有先兆。

虽然我什么都不懂,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的生活是如此奥妙无穷,“体面”的规范则过于禁锢束缚了人性。因此,对我而言,它失去了一切意义。

半成熟的麦田呈现深金黄色,泛着些微红或者金棕。这种浓烈的视觉效果,与钴蓝色的天空形成强烈的对比。

关于黑色和白色,我想以《播种者》为例来谈谈。画面分两部分:上半部分是黄色的,下半部分是蓝紫色的。白色的裤子可以让观者在看过黄色和蓝紫色超强烈对比的刺目效果后,暂且转移注意力,放松下眼睛。这就是我想说的。

花园一角,圆形的树丛和一棵枝条下垂的树,背景是一丛夹竹桃。新割过的草地上,一道道干草在阳光下枯萎,上方是一角蓝绿色的天空。

郁金香交易销声匿迹了,鲜花栽培业却依然繁荣。但作为一个只在乎自己植物的园丁来说,不论市场好坏,我都非常满足。

一个农村女孩在我眼里比一个淑女更漂亮,她打着补丁的蓝色脏外套和裙子,被阳光、风和天气赋予了最精美的阴影。要是她穿上一个淑女的衣服,这种真实感就消失了。一个穿着粗布衣服在田里耕作的农民,比他穿着礼服去教堂做礼拜看着舒服多了。

最伟大、最具影响力的人往往是逆流而行的,他们开创了自己的天地

人们很难对大的趋势做出绝对精确的预测,所以最好暂且不考虑

小梨树有着紫色的树干和白色的花,黄色的大蝴蝶在花丛中穿梭飞舞。左边角落里,是个由黄色的芦苇栅栏围起来的小花园,绿色的树丛,还有一个花圃和粉红色的小房子。这些是我关于果园花季装饰方案作品系列的一些构想。

假如我要画秋天的风景,长着枯黄叶子的树。如果我想把这创作成黄色的交响曲,那么我选择的主色调和现实中叶子颜色是否相同,重要吗?这影响简直微乎其微。大部分或所有的事物都基于我的感知,对同一色系无穷的色调变化的感知。

钴蓝是神圣的颜色,没有什么比把事物周围环绕布置上碧蓝的天空更美好的事了。胭脂红是红酒的颜色,也和红酒一样温暖而活跃。
祖母绿也非常美,如果不去用这些颜色,那真是亏了。当然还有铬黄色。

我们都走在通往光明的大道上。不要心存怀疑,成功之路就是打起精神,保持耐心,日复一日地不懈工作。改善自己的画,才是最重要的事。

要巧妙地选取不同色系的美好色调,把这些颜色在调色板上打乱,然后基于色彩和谐的知识,从调色板上重新选择合适的颜色,这和一味机械、拙劣地模仿自然迥然不同。

啊,农家花园高大俊美的红色普罗旺斯玫瑰、葡萄藤,还有他们的无花果树!多么有诗意,还有那明亮到似乎永远照耀着的阳光,不过,花园看起来还是充满了绿意。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