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海波随笔 | 看乐震文、张弛“替山河立传,为时代留影”特展
2024
09-02

海波随笔 | 看乐震文、张弛“替山河立传,为时代留影”特展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要说最近一周申城艺术圈的大事,一定离不开乐震文、张弛夫妇的——“琴瑟和鸣:‘替山河立传,为时代留影’绘画联展”。这几天,从文汇报、上海日报到解放日报,从人民网到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相继报道着这对海上艺坛伉俪的精彩呈现,朋友圈里大家更是轮番刷屏,可见这次展览所获得的极大瞩目与好评。
这次是乐震文、张弛夫妇俩从艺40多年来第一次在上海举办联展,虽然早年他们在日本已经有相当多成功的联展经历,但这一次的意义显然更加不同。尤其是他们全新创作的南极题材系列,集水墨、雕塑于一体首次集中亮相,无疑是展出中巨大的亮点所在。
作为同去过南极的“极友”,南极系列也是最让我期待并深受感触的部分。看到两人在南极的写生照片,以及画满素材的明信片,似乎也更能理解这些唯美创作后的艰难和不容易。要知道,即使是适合南极之旅的当地夏季,哪怕露出几截手指按快门,都会很快被冰风吹的生疼而僵硬,更别提如他们一般赤着双手绘画了。
加之南极的登岛时间通常十分有限,越多时间留给写生,显然也就只有越少的时间可以四处游览,对于人生难得一去的南极,这样心甘情愿的原地停留实在并非易事。然而,或许正是对于写生发自内心的重视让他们乐在其中,也才让我们有机会欣赏到他们以这些写生为灵感继而创作出的精彩作品。
乐震文、张弛合作《净土荡尘埃》
在中国山水画中,南极风光尚是不太有人涉猎的无人区,乐震文和张弛的这一次创作显然费尽心力。南极之美,美在纯澈,雪线冰川、极地生物,这些极地风光连华丽辞藻都难以描述,而要把极地透明、缥缈之感通过画笔表达出来,其难度就更是可想而知。作为两位成熟的、且有着明显个人风格的山水水墨大家,在这次的作品中,我们明显看到了更多创新和突破,以及他们对于绘画虚实,特别是绘画如何在从实向虚里表达的思考。
张弛《静谷》
乐震文《南极水墨写生》
对于艺术家们来说,画画是一个寻找的过程,对自然的探寻,对自身风格的探寻,但最深处是他们对自我的探寻。不是刻意的寻找变化,而是在探寻的过程中自然呈现出新的流露,把对世界的感悟和感动记录下来、传递出来。从这方面上来说,我觉得乐震文与张弛都是有着相当正能量的艺术家。
张弛《中国南极长城站》
记得去年此时,张弛将花了十年时间创作的《海上揽胜·七十长卷》捐赠给上海历史博物馆,那时就得知她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今年的这场大展,并且抓紧时间继续原创水墨的创作。此次,《海上揽胜》也得到历史博物馆的借出,让更多观众有机会一睹这幅巨作的风采。同时她的代表作《云水谣》系列和最新的南极题材系列水墨也都展现着她兼具女性画家细腻温婉和男儿洒脱坚毅的气度,别有一番品味。
张弛《海上揽胜》局部
张弛《云水谣》
乐震文的山石流水一向为画坛关注,如梦境般的云雾和流水灵动万分,其笔下的山石雄浑又壮美,绵绵不绝的峰峦叠嶂或是以传统的精细描绘、或是用充满几何块面的现代组合,加之色彩过渡的极致表达,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在这种冲击背后,观者却能感触到润泽静逸的大气之美,实乃将野趣及雅致、幽深与逸放的美感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这样的创作无疑需要画由心生的豁达和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乐式山水”果然名不虚传。
乐震文《雨后》
乐震文《雨余秋更清》
踱步于展厅中,欣赏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沉浸在极地、远山、幽谷、寒江、暮雪、烟村的空灵之中,一时间,一股感动涌上心头。在这特殊的一年,“以艺术替山河立传,用笔墨为时代留影”为主题的这场展览,无论从作品的展陈质量还是立意都有着十足的高度,甚至带来振奋之感。我想,艺术欣赏的美妙或许就在于既享受着他人对自然、情感的感悟,又激发着观看者自己的思考与记忆吧。而这背后,都暗藏着我们对人生、对美好的眷恋。

热 文 推 荐

敬请关注公众号:瓷海新波
记得点一下“在看”哟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