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艰难,总是如此吗?还是只有我们这代人这样

每天早上八点钟,等差数列排布的好几个闹钟来回喧闹,终于睁开了惺忪的眼睛。强打精神甩动浑沉的脑袋,拖着两条腿,去往上班的路上。紧张而又缺乏成就感的工作,八卦而又隔阂的同事,挑剔而又吝啬的上司,在琐事嘈杂中耗费了所有的精力。晚上九点,挤入熙熙攘攘的地铁,回到拥挤杂乱的小屋。似乎终于有点时间可以停下来思考,我在追求什么,找到快乐了吗?

而疲惫的大脑拒绝去思考,驱使自己不停的刷抖音、B站,看各种搞笑段子,或者打会儿游戏来试图放松自己。于是仅剩的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也就此消磨掉。身心仍旧疲惫,然后开始下一天的生活。有时候好想停一下,因为好像是我们的脚步太快,找不到了曾阳光、热情、开朗的自己。

房贷、车贷、家庭的吃穿用度、孩子的学费、父母的疾病···而这一切,驱使着自己不得不前进,像一个木头人一样、失去灵魂般,却又拼命的前进。我们不得不追问一句,人生如此艰难,总是如此吗?还是只有我们这代人这样。

犹记得儿时的生活场景,在一个不算繁华的小镇、亦或是民风淳朴的村落。虽然大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肉,但似乎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一毛钱一根的冰棍、几毛钱的油条胡辣汤、几块钱香气扑鼻的一碗面······那份快乐,沁入到灵魂之中。最关键的是,记忆中的大人们,似乎也没有那么忙,邻里关系和和睦睦,谁家有点事情,整条小巷子的人都会前来帮忙。

我们不由得反思,明明国家GDP隔几年就翻一番,社会进步如此之快,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产品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互联网的存在让我们随时可以联系到思念的人···但,为什么我们找不到曾经的快乐了?如今明明我们的物质生活如此丰富,但那种“快乐”去往何处了呢?

工业社会、科技进步明明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可为什么我们却感到越来越忙了呢?以前不富裕的家庭可以养三、四个孩子,可为什么我们现在养一个都感觉费力?以前在邻里亲戚互相帮衬的熟人社会,可现在却在举目无亲的外地漂泊流浪。我们真的幸福了吗?

对于这种问题,不同的人会给出很多种不同的答案。有的说现在的人承受能力太弱,过去也会承受各种压力;有的说是贫富差距过大、“你在负重前行,可是有人替你岁月静好”;有的说幸福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们应该降低预期···

然而,站在每一个人类个体的角度出发,终究是工业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这一切。因为工业社会割裂了原本运行几千年的人际关系逻辑,所以我们变得愈发自我、愈发脆弱;因为工业社会带来的资产集中,导致了快速的贫富分化、甚至进一步的阶级固化;因为工业社会带来了海量的消费品,于是给所有人进行了“消费主义”的洗脑,所以我们的预期越来越高、欲望越来越强。

应该说,现在的自由资本主导的工业社会,因为其不择手段的竞争,给生产力带来了迅速的发展,但也因其不择手段导致了我们每一个“人”逐渐被物化成工具。它们(泛指自由资本集团)垄断了社会的一切资源,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不停驱赶着每一个人前进,从而为它们创造海量的财富。

虽然我们可以在此尽情的批判这群“剥削者”,然而除了增加一肚子怨气,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丝毫增益。它们不会随着我们的意志而改变,短期来看社会也没有发生变革的可能性。那对于我们个人,怎么样才能更多的做一个“人”,而不成为它们手中驱使的工具呢?

这个问题很难,身处不同家庭状况、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教育水平的人,很难找到统一的答案,我们能够做的也很少。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我们需要“自由呼吸的时间”。我们不能每天沉溺于“消费主义”、“奶头乐视频”、“刺激的游戏”、“烦闷的工作”等等所谓的“现代生活”,需要有时间去思考一下自己想要什么、珍视什么。

可能是和许久未联系的父母打个电话,可能是和孩子做一会儿游戏,可能是和一起长大的发小吐槽一下生活,可能是阅读一本喜欢的书,可能是看一些不曾看过的风景···人,终究是有独立意识的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在社会关系中确认自己的价值,需要主动性的思考确认自我的存在,也需要贴近自然感受最原始的心跳。

当然,这些方法不一定对每一个人都有用,压力与焦虑将如影随形陪伴我们一生。我们无法征服它,也很难改变它,只能逐渐学会和解,在纷杂中找到一些所热爱的,鼓起勇气过完这、于你而言分外精彩的一生。至此儿童节之际,愿大家都能找到“儿时的幸福”。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