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元宵特刊:《大糖坊》——带我们回到成长的故园
2025
07-27

元宵特刊:《大糖坊》——带我们回到成长的故园

《大糖坊》——带我们回到成长的故园
《大糖坊》电视连续剧,从2017年1月召开筹拍洽谈会,到8月协议签约,到年底的选景,再到2018年3月开机拍摄,这速度不可谓不快,这消息不可谓不振奋人心!
这部电视剧是由谢自生先生的《大糖坊》改编而来,《大糖坊》是一部40万字的浩浩巨著。作为一艘文化巨轮,它运载着内江的糖业史和社会变革的风云史,运载着几代人的历史命运和蜀国一方风土人情,展现了甜城民俗文化风貌,丰富了内江地域文化。
傅恒先生在序言里说谢自生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作家,把谢氏门中三代人被近百年种种历史波澜的冲刷讲述得惊心动魄,将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生生死死、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展现得粗犷淋漓!
这部纵横交错的故事,是内江人的故事,或发生在内江的故事,是由内江人自己讲述的故事!它展现的是内江300多年糖文化发展史,内江糖业的“工匠精神”,和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时代历史人物。它是内江社会底层人民的百景图,是内江民俗风情的纪录片,是内江人民不屈不挠的创业画卷!这是内江人的骄傲,也是蜀国人的骄傲!带给我们骄傲的,便是作者谢自生先生,是被誉为“拐杖作家”的谢大哥!
出生于1946年,自幼患小儿麻痹症的谢自生双腿失去行走的自由,他用文字的力量,让生命行走得更远,把故乡的山水带向更辽阔的世界。
《大糖坊》是谢自生历经几个年头的增删修改,克服身体的不便,尝尽个中酸甜苦辣,倾心奉献给家乡的巨著。作为首届“内江市文学贡献奖”获得者,他是用文字带领我们回到成长的故园。
正如作家李舫对作家的定义,是智慧和担当,作家以笔、以命、以心、以爱、以思,铺展历史的长卷,讴歌生命的宽阔,时而悲怆低回,时而驻足仰望,在暗夜里期冀星辰,他们宛如子规长歌,恰似啼血东风,幽微中蠡窥宏阔,黯淡里喜见光明。
谢自生便是让我们见到光明的人,这光,来自我们脚下的母土,也来自我们出生那方天空!
对于这部巨作,弱水三千,我曾取川戏这一瓢饮,体会那份独特的滋味。越是生活的土壤,生长出的艺术越有力量。无论是川戏道白,还是情境中生出的唱词,川戏都堪称《大糖坊》中亮眼一笔。谢自生巧妙地运用川戏来体现人物的精神气格,尤其是对于主人公谢二哥的塑造,做到了人与戏的水乳交融。
在改造榨糖技术成功后,我们看到了谢二哥的豪放自信。
“勤耕苦读哇度春秋,
不羡王公呀住高楼。
留得青山种甘蔗啊,
布衫布履自风流!”
在即将被抓时,我们感受到谢二爷的凛然气概。他二目圆睁,高亢地吼出一句川戏《南阳关》高腔:
“恨杨广,斩忠良,
馋臣当道哇……”
口中敲着叭打弄壮,健步走了出去。
在立春过后下蔗种时,我们看到谢二爷对农事的精通:
“蔗种要用三个头,
下种七天亮底沟。
翻了铺盖热喝喝,
蔗种早早抽新头。”
迎面扑来生活气息,空气里仿佛飘着甜味儿。
“土行子要像大雁行,
斜起直起一线长。
行距株距排均匀,
稀密一定拿稳当。
有了雨水和太阳,
甘蔗肚皮头才有糖。”
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没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怎么能提供出这道丰盛的文化盛宴?
廊桥寻梦(李莽拍摄)
小说的最后,也是以川戏《芙蓉花仙》中的两句高腔结尾:
情切切呀意飞杨,
一片痴心啦写诗章。
……
忙时唱,闲时也唱,祭拜典礼他庄严地唱,冲着天上进攻的飞机他不服气地唱,听戏后他自编自娱地唱,土匪来攻打时他唱,连病倒时也唱……可以说,整部作品里,都缭绕着川戏的高腔,仿若历史的回音。它是故事的抒情元素,也是人物的精神底色,意深而味长。
这个假期,我再次走进《大糖坊》,接受这束光的照耀。且不说那精巧的构思,宏大的背景,也不说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刻画个,单是那全新又熟悉词汇系谱,就令我耳目一新!
四川方言,我本是它们故人,却因出走多年,归来,却成为了语言的异乡客人!感恩谢自生先生,感恩《大糖坊》,把我带回到词语的子宫,带回到故事的襁褓里,再次被孕育,被滋养。
地道的四川方言,或者说甜城方言,还有多少人能地道地运用呢?那腔调,那音韵,那味道,那感觉,那气息……
是的,谢自生先生是在保存四川方言词汇的火种!一些即将走出生活舞台的方言词汇,在《大糖坊》里是水是泪是血,自然流淌在平常的日子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今天,我虔诚地梳理学习,把这部分火种分享在《语林别院》,愿能汇聚更多的光,照亮我们成长的故园!
2018年春节谢自生、李莽、张用生、孙自筠、魏光武等合影
《大糖坊》中部分方言荟萃
挖老三:农民。句子:偏要回家务农当挖老三。
老幺:工人。句子:在内江县几千家糖坊中,请的老幺最多。
犟拐拐:脾气倔的意思。句子:糖业公会选他当会长,这个犟拐拐却整死不干。
整死不干:怎样都不愿做某事。句子同上。
搞醒豁:弄明白。句子:很多人都没把他搞醒豁。
怪儿兮兮:奇怪,与众不同。句子:他怪儿兮兮。
裹得帮紧:相互之间关系密切。句子:同江湖上不入九流的戏班子裹得帮紧。帮紧,也有很牢固、很严实的意思,句子:横眉毛怒眼睛把自己一伙人围得帮紧。
矮了桩子:软下来,自认倒霉。句子:一伙人立刻矮了桩子。
醒壳壳地:不严肃,不认真。句子:谢二爷醒壳壳地笑着问肖世兄。
称斤论两:相比较。句子:谢二爷的草药医术,在内江县城这个堂子,没人和他称斤论两。
惊风火扯:大惊小怪,自我惊吓。句子:郭三甫闻讯惊风火扯。
心慌燎乱:心里慌张忙乱,心绪混乱。句子:他心慌燎乱地去找大西街慈敬堂药铺两个坐堂老师。
弄个:那么。句子:哪有弄个松活的事!
松活的事:容易的事。句子同上。
嘻里哈拉:不严肃,不认真。句子:老幺伙嘻里哈拉地回应道。
啄脑壳:点头。句子:二爷连连啄脑壳。
扯把子:吹牛。句子:二爷,莫扯把子哟!
告一哈:试一试。句子:你来告一哈噻!
打晃子:走神,不认真。句子:各位兄弟伙打不得晃子哈……
默倒:以为,认为。句子:默倒是革命党开枪了。
活路:工作,事情。句子:做一年一季的榨蔗熬糖活路。
梭倒一边:梭,是跑,躲。指溜到一边,偷懒、躲避。句子:做事莫梭边边。
悬吊吊的:不稳当,担心。句子:可至今音讯杳无,心中一直悬吊吊的。
弄个精灵:弄个,那么。那么聪明。句子:大爷弄个精灵。
脑壳打转转:动脑筋,思考。句子:你娃娃脑壳还硬是会打转转哟。
一窝篼:一伙的,同类的。句子:你大爷跟她肯定是一窝篼的!
青勾子:勾子,屁股,臀部。指没长大的小娃娃。句子:我一个青勾子娃娃,少不更事。
醒豁:清楚,明白。句子:不说醒豁,老子就抓你去顶罪!
抓脑壳:思考。句子:一路还在抓脑壳。
欢喜眯眯:很高兴。句子:双手接过钱,欢喜眯眯地走了。
脱不倒爪爪:爪爪,是手的意思,指脱不了关系。句子:你不说醒豁,我要你猫抓糍粑脱不倒爪爪哈!
粗声武气:说话大声。句子:他说话一直是粗声武气的。
灵光:聪明。句子:他脑壳灵光得很。
摆弄:琢磨,钻研。句子:他平时就喜欢摆弄川戏。
价钱相因:价格便宜。句子:东西安逸,价钱又相因。
捡粑活:捡便宜。句子:那个人总是爱捡粑活。
打秋风:借某种名义或关系讨取钱物。句子:罗家财一听还可以打秋风,便乐得做顺水人情。
袍哥:盛行在民间的帮会组织成员,袍哥会在其他地区被称为哥老会。句子:不出三日,果然有袍哥兄弟来报。
二天:以后。句子:你的菜相因,二天我多照顾你就是了。
算盘:计划,打算。句子:肯定有他的算盘。
板眼儿:想法,办法,希望。句子:有板眼儿有板眼儿,板眼儿长呢!
板眼儿长:办法多。句子同上。
老板眼儿:老办法,旧做法。句子:这是老祖宗几百多年留下的老板眼儿了。

谢自生:四川省内江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有小说《迷惘的夜》《鬼的世界》《南方前哨》和报告文学、散文、游记等作品发表。
回 音 壁
谢自生先生无疑是继偏爱用四川方言写作且有突出影响力的李劼人之后,又一个实力派川语作家!钟情于梳理这些词汇,除了敬佩谢大哥的精神才华之外,还有语文人的视觉倾向和蜀国人的情结。然而,由于自身阅历与学养的限制,这些有限的梳理是粗糙而浅陋的,分享在此,仅作抛砖引玉,大家在留言里可以多作补充阐释,在这个春天,让四川方言也抽枝发芽,呈现出一派盎然之景!
别院主人:刘小芳,四川省双流中学教师,全国语文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荣获“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荣获成都市赛课第一名。追求诗意地行走,在《散文诗世界》《青年文摘》《四川日报》《四川文学》《草堂》等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评论三百多篇(首)。出版有关诗化语文的诗集《长成一根苇草》(著),出版有关地震的诗集《震星》(合著),出版教学研究专著《概括与反概括——语文思维的双翼》(合著),有散文作品被选编为中考阅读练习题。
还没有关注?请长按二维码结缘别院!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