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宏经典电影
这几年,音乐人跨界拍电影,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毕竟在这个IP主导一切的娱乐时代,知名音乐人个人的IP,会让他干什么都会顺风顺水。
但有时候隔行毕竟如隔山,从音乐跨界到电影,也是两种完全不同艺术逻辑的转换,虽然有些音乐人的电影,可能获得了票房的成功,但你也知道,票房的成功并不代表电影本身的成功。
而这一次,王力宏也以音乐人的身分拍起了电影。不过,他的这部名叫《火力全开》的电影,却和一般音乐人拍的电影完全不一样。因为这不是一部剧情片,也不是一部文艺片,而就是一部关于音乐、关于他自己的纪实电影。
就电影本身来讲,《火力全开》也是一部点和面解决的非常好的电影。这部电影的支点,是2012年王力宏在鸟巢举行的“火力全开MUSIC-MAN II世界巡回演唱会”,并在这个支点的基础上,融入了王力宏如何从一名ABC少年,成长为华语乐坛巨星的故事。这看似是两条线,但又彼此关联,并因为演唱会的画面作为支点,形成一种呼应和对应的关系,从影片的结构设计来讲,既一目了然,又极赋有层次。
从50TB的影像素材中提炼出一部电影,同时身兼导演、剪辑、制作等工作,这简直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但其实仔细想一想,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王力宏。当很多人在讨论王力宏时,永远只是集中在他的颜值,以及所有和音乐无关的话题时,很少有人知道,王力宏是一个擅长演奏小提琴、钢琴、吉他、贝司、鼓等乐器,可以用电脑编程、编曲、制作,同时还能够录音、混音的全能音乐人。这么说吧,一个王力宏走进录音室,出来的就是一个王力宏加一张王力宏的专辑,全程无须他人陪同,全程无须他人帮助,就这么简单!
所以,这次到了《火力全开》这部电影,王力宏亲力亲为所有的细节,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只是一个音乐人王力宏,向电影人王力宏的对位换人而已。对于每一个细节的掌握和控制,既说明王力宏对作品要求之高,也说明他对于所有工作的态度,永远是那么细致、细腻。
当然,因为这些工作量,其实也很好地解决了之前歌迷对于王力宏的一个疑问,即这六年多以来,王力宏究竟去哪里了?因为明显他的出镜率和作品数量都在减少,这下也终于揭晓谜底了。
纪录片是没有情节的,推动情节靠的就是剪辑,也就是需要从已有的画面素材中,罗列出一气呵成、流畅自然的“故事”。一边是2012年那场盛大的演唱会, 90台摄像机、64只收音话筒,也从硬件的角度,360度还原了鸟巢的场地,以及8万多名歌迷山呼海啸的场景。这是一个巨星的演唱会应该有的样子,也是一个巨星的演唱会,巅峰的样子。
这是起点、也是顶峰。
而另一方面,王力宏也用另一组镜头,交待了他如何从一个身处美国的华裔少年,一步步成长为音乐人的励志故事。尤其是作为一名华人少年,他在美国更需要经历主流社会白人的认同,期间有一组镜头,就是最初被同学嘲笑的他,因为音乐得到了同学的认可,还邀请他参加乐队。
细心的歌迷由此也可以看出,这其实也正是对王力宏为什么要做Chinked-Out的解读,因为正是这样的经历,才让王力宏明白身上的血液,以及音乐里永恒的基因,并且将在音乐中融入东方元素,当成自己毕生的使命。看过这部电影,再去听王力宏的《盖世英雄》、《在梅边》、《在那遥远的地方》、《十八般武艺》、《花田错》、《心中的日月》等歌曲,是不是更有助于你更好了解和理解王力宏呢?
节奏极有张驰的推动,不仅很好呈现出王力宏的个人成长史,直至最后小女的出镜,不仅很好诠释出王力宏优质偶像背后,更为优质的父爱形象,其实也为他最近新专辑中的作品《亲爱的》,做了一种很好的呼应。
而幕后、台前不断的穿插,极具震撼力的鸟巢全景,加上有些泛黄的旧时画面,这样的互补、互动,也让《火力全开》有了一种个人自传电影的味道。
从王力宏的这部电影也可以看出,音乐人不是不可以拍电影,但音乐人还是应该充分运用音乐这个支点,将音乐的魅力电影化、放大化,从而拍出一部更好听的电影。
王力宏做到了!
文|爱地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