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病死的,因为诸葛亮是个工作狂,常年在外跟随刘备打仗,为了能打胜仗,他废寝忘食的研究战术,而且他前往前线的时候永远都是坐在战车中的,只有在摇扇子的时候,才稍微动下手,而身体几乎是不活动的,由于缺乏肢体运动,最终把身体拖垮,最终病逝于五丈原,终年54岁。
历史经典《三国志》衍生出了各式各样的电视剧与游戏,即便到了2021年,依旧拥有高人气,诸葛亮更被喻为是智慧带兵的代表,究竟诸葛亮死因为何众说纷纭。日前,中国《腾讯网》就流传一段关于诸葛亮死因的文章,真的真真假假引发讨论。
▲诸葛亮有许多传奇故事。(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拥有绝美文笔又通晓军事,擅长带兵打仗,可谓是可遇不可求的英才,也衍生出各种奇闻轶事。
三国时,刘备死后,益州郡豪强雍闿拥兵反抗蜀汉。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也乘机反叛。公元225年,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安定人心,同时也为北伐中原奠定基础,便率军南征,粉碎了这些变乱。
在南征过程中,蜀军渡过泸水,深不毛之地作战,采用“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作战方针,对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孟获,七擒七纵,终使其心悦诚服,归顺蜀汉。
▲诸葛亮有许多传奇故事。(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有历史专家指出,诸葛亮一生为汉室复兴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南征北战前后长达27年之久。毫无疑问,“积劳成疾”四个字,足以说明一切。《出师表》中记载“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带兵打仗的条件十分艰苦。
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人迹罕至之处自然有危险之处。当时正值五月,渡泸水时正值毒虫猛兽出没之时。诸葛亮带领部下要小心自然环境的种种不测,又得当心敌军神出鬼没,自然是心力交瘁。后人常常以“五月渡泸”诸葛亮事为比照,用为咏唱艰苦平乱之典。
诸葛亮率兵讨伐雍闿、高定和孟获一是为开发南中,增强蜀汉国力;二是为北伐曹魏,此后蜀汉的山地作战能力因为南中的山地兵的注入而变得更加强大。
▲诸葛亮有许多传奇故事。(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此外,史料中记载其“夙兴夜寐”、“汗流终日”,诸葛亮一天的工作量之大从中可见一斑,正是因为长年累月的高强度、高压力的征战,诸葛亮积劳成疾得了重病,人生末期甚至食不下咽,顶着吐血的症状参与国家大事,成为三国史当中最受人敬仰的对象。
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曾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司马懿写奏章向魏明帝请战,明帝下令不许出战,并派卫尉辛毗持符节制止魏军。姜维对诸葛亮说:“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诸葛亮说:“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诸葛亮再派人至司马懿军中,司马懿只向汉使询问诸葛亮寝食和管理政事的繁杂,不过问军旅之事。诸葛亮使者对司马懿说:“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三升。”司马懿说:“亮将死矣。”
▲诸葛亮有许多传奇故事。(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蜀汉军队军纪严明,陈寿记载“百姓安堵,军无私焉”。蜀汉的北伐大量消耗了魏国的国力,《晋书》有“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的说法。
司马懿正是在与蜀汉的战争中逐步掌握实权,最终导致了高平陵之变。同时代东吴张俨评论为:“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认为如果诸葛亮不是因病去世,将最终达成其北伐目标。
就军事理论而言,诸葛亮改善了八阵,推演兵法,对军事理论有一定的贡献。司马懿在诸葛亮去世后观察蜀汉营寨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司马昭灭蜀后,就立即令其近侍陈勰学习其“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晋书与南北朝诸史有多处关于八阵的记载,充分说明了八阵对后世将领的影响。
▲诸葛亮有许多传奇故事。(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参考资料:《三国志》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news.x86android.com/articles/297622.html
- 转载请注明: zhiyongz 于 知识百科-X86安卓中文站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