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过是出自三字经,意思就是生了孩子却不教导好,是父亲的过错。孩子生下来后,父母应该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引导他们做好人,德才兼备,除了好好学习掌握好知识以外,道德方面也很重要,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都要明白,不要只生不育。
一个孩子比较聪慧,那么没有人教,他一样变的很好;就像我这种愚昧的人,就算有人带,也是好不了哪里去;还有平庸之人,那么有人带,他也会越来越好的。
记得我小时候,我去偷邻居家的东西,被别人抓到了,我父母带我去向别人道歉,然后回来之后,父亲问,知道错了没有,我说错了,父亲接着说那么该不该打,我答,该打。
小时候经常受了毒打,那么长大后,就能够分别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然,小时候没有经过父母的教育,不知道对错,家长和长辈的一句话“孩子太小,不该跟孩子较劲”。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就会被这个社会毒打,这个孩子也会变的越来越坏,最终可能会危害这个社会一些人,伤害别人的安全。
不要小看古训“小时偷针,大时头金”的说法。
不能任他为所欲为,你看现在有一些熊孩子,都是被这种家长给管坏了。从改国开放到现在,数都数不过来的真实案例,为何还是有父母如此?愚人看法,认知。认知毁了孩子的前程,毁了一个完整的家。这是真的。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还有一句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你看很多大家族的,长辈教育孩子,都是中规中矩,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先定性。所以别人家族为何家大业大就是这个道理。你做家长长辈的心疼孩子,不想让孩子受委屈,那么以后孩子的苦,你还想帮着吃么?
没有能力,没有家大业大的就不要怕,要狠。所以我们80后的孩子,大多数的都可以吃苦耐劳,什么心里压力,都可以承受的了。就是小时候吃的。
小时候我喝药,怎么喝的,不喝是吧,父母一起一个张罗的手脚,一个张罗的喂饭抓嘴,你不喝也得喝,吐了继续灌。
就是长大之后呀,才明白父母的良心用苦,以前还讨厌父母,是不是。
父亲对我比较严厉,很少说好听的话。小时候我头痛,我父亲会给我按摩颈椎,感冒给我掐脖子。父亲不善于表达吧,但是作为孩子心里是明白的。
父亲也教我吹笛子,他唱歌唱的很好听,喜欢唱民歌,象宋祖英老师,容中尔甲老师,阎维文老师等等的老师的歌曲。所以从小我就喜欢听这一些音乐,很舒服,我也很喜欢听小曾老师的歌曲,军营歌曲。
父亲是一名老师,一个不太会教育自己孩子的父亲。但对我来讲已经足够了。
从小的家庭也会造就孩子的性格。
在我们这个年代呀,姐姐的旧衣服,妹妹穿,哥哥的旧衣服弟弟穿。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弟弟问我老妈,说为何你总是让我穿哥哥的衣服呢?我老妈说,因为你们兄弟,以后不管怎么样,你哥哥都不能欺负你,因为他是你哥哥,他罩着你,而你也是他的弟弟,两兄弟携手并肩,才能变的更好,需要同心同德,是血缘关系,密不可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两兄弟就应该互相监督,互相支持,变的越来越好,而不是你诋毁我,我诋毁你,不能如此,不能讲家人的坏话和丑事,维护家人的一切隐私。
最近这三件事情:都是情侣害死了孩子。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为人父母,如果当不了,为何要结婚,为何要生孩子。没有责任心,没有家庭意识就不要成为人妻,成为人母,成为人丈,成为人父。
自古以来都有这种事情,别说现在才有。当利益跟自己有关系的时候,管是自己什么人?
当这个人病了,那么这个社会就病了,当病久了,就形成一种常态,而这种常态才是最可怕的。
现在读书为了就业,就业成才能够帮助家,家安定了才能够和睦。
在读书的同时,德育兼齐才行,懂得如何相处,懂得如何独处,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才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变的更智慧。
对于教育来讲,我更多的支持言传身教。
教孩子要有主见,给孩子勇气,给孩子榜样。只要孩子不脱离道,不危险,可以让孩子尝试,鼓励他,成就他。
树不修不成材,人不教不成器。教育孩子是家长的天职,正确的教育是发现孩子的天性,顺势而教,乘势而引,让孩子成长为独立的个体。
现在的孩子很累了,学业太重,当今整个教育都比较卷了,读一年级的,已经补习到二年级,二年级的,已经补习到三年级。孩子的脑子好不好使,身体好不好,已经出现很明显的状态了。这是很恐怖的。教育局不再整顿,那么这个社会又是另一种“奇迹”了。
朱永新说:“好的教育,是把每个人培养成他自己,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要平心静气地让孩子“慢慢来”。
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标牌“慢慢走,欣赏啊”,也许就是告诉我们,万不可将生命变成“无生趣的囚牢”。
有效的家庭教育,既需要“教”(教导、指导等),更需要“育”(培育、熏陶等);这也意味着,优秀的家庭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只能是像水一样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news.x86android.com/articles/298509.html
- 转载请注明: zhiyongz 于 知识百科-X86安卓中文站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