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高血压病人如何防止脑中风(高血压患者应该怎么做才能预防脑中风?)
2025
06-27

高血压病人如何防止脑中风(高血压患者应该怎么做才能预防脑中风?)

网友提问:

高血压患者应该怎么做才能预防脑中风?

优质回答:

上周7天,我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了15个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外科收治了4例脑出血患者。

这19例脑血管患者,我们也可以叫脑中风患者,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高血压;脑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大多数人很难把高血压和脑中风联系在一起;一个是血压问题,一个是脑血管问题,它们会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国家目前有1300万脑卒中患者,居所有疾病的首位,在其他国家,大部分都是心血管人数多于脑血管,而在我们国家脑血管人数,长期超过心血管。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高血压太多。据统计70%以上的脑出血都是高血压引起的,大部分的脑梗死都是和高血压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说高血压就是脑中风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其实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压的并发症,比如脑出血或脑梗死,不但有猝死的风险,更是有导致半身不遂、始于偏瘫、长期卧床等等后遗症的风险。一旦导致后遗症,我们的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极大痛苦,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不便,甚至是灾难性的影响。

所以我每天科普,劝大家重视血压,预防高血压,控制高血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预防并发症出现。

高血压患者应该怎么做才能预防脑中风?

很简单,也很复杂。

简单的是控制好血压,就能有效的预防脑中风;复杂的是目前我国3亿高血压人,仅仅有16.8%的人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大部分高血压人要么不知道自己血压高,要么没有有效的控制血压。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有效的高血压,从未预防脑中风呢?

第一、多测量

要控制好血压,先得知道自己血压到底高不高,高多少。我们的血压经常是波动的,不是说吃上药,我们的血压正常了,以后就永远正常了,血压受情绪、温度、睡眠不足、身体不适等等很多因素,所以我们要管理好血压的前提就是先学会测量自己的血压。测个血压没有几分钟,别懒!

第二、降压不能仅靠降压药

降压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我们熟悉的降压药,另一个是健康生活方式,甚至可以说健康生活方式更重要,也是控制血压的基础。因为健康生活方式,不但利于血压控制,而且利于血糖血脂控制,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所以高血压的人,首先要做到低盐低油低糖饮食,坚持有氧运动,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减少熬夜,减少压力,开开心心。这样不但利于血压控制,同时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一举两得!

第三、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药

很多朋友人问,吃个什么降压药又没有副作用,又能降压,适合每个人。我想反问,如果有这样的降压药,为什么人类还要发明那么多降压药。目前所有的降压药都有副作用,但所谓副作用只会发生在少数人身上。我们判断一个降压药能不能长期吃:1、血压能恢复正常,血压平稳,选择长效降压药,一天一次。2、没有在自己身上出现副作用。3、如果能兼顾心脑肾那就更好。

目前常规的五大类降压药包括地平类、普利类、沙坦类、洛尔类、利尿剂;其他所有的降压药统称为其他类。理论是当我们选择一种降压药的时候,五大类长效降压药都可选择,但一般单纯的高血压,首选地平或普利或沙坦;当然合并糖尿病一般首选普利或沙坦;合并心衰一般首选普利、部分沙坦、洛尔或利尿剂;合并心脏病一般首选普利、沙坦、地平、洛尔。当然选择药物没有固定模式,只能因人而异,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总之,不管是健康生活方式还是长期服用降压药,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血压达标,血压平稳。

只有血压达标,血压平稳,才能预防脑中风!

【心血管王医生版权】

其他网友回答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脑卒中是中老年人排名首位的死亡病因。据统计,高压每升高10mmHg,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会增加53%,预防脑卒中也因此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标。那么,高血压患者如何才能预防脑卒中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脑卒中分为脑出血与脑梗死,二者均可由高血压引起。血压长期升高,脑动脉易形成微动脉瘤,血压急剧波动时动脉瘤容易破裂,诱发脑出血;高血压同时易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动脉斑块,斑块破裂后诱发血栓形成、堵塞脑血管,导致脑梗死。预防脑出血时,不仅需长期控制血压达标,还应减少血压波动,多数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蛋白尿的患者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选择长效降压药可持续24小时平稳降压,有利于减少血压波动;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冬季注意保暖,减少寒冷刺激,有利于降低脑出血的风险。饮食方面尽量以低盐饮食为主,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在预防脑梗死方面,除开需严格控制血压,还应控制诱发动脉病变的其它危险因素如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酗酒等,动脉粥样硬化会继发血管狭窄,狭窄低于50%时,脑血管可通过代偿性扩张、建立侧枝循环供血,狭窄达到50%时可能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现象,此时多需要给予药物延缓动脉病变的进展,狭窄达到70%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较高,应高度警惕,伴随严重脑缺血症状如头晕、乏力、黑矇时应评估是否需要植入动脉支架,若反复发生偏侧肢体运动障碍、面瘫、舌瘫、失语等症状,为脑梗死的前兆,应及时就医采取合理的挽救措施。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虽然血管狭窄程度不重,但存在不稳定动脉斑块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较高,也应给予药物治疗。

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卒中,控制血压达标、减少血压波动是关键,多数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选择长效降压药可减少血压波动。同时应控制好其它危险因素如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血管显著狭窄时应给予药物治疗。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其他网友回答

脑中风是高血压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长期的高血压会增加血管损害,导致脑中风的发生。大家文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规范化治疗。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低盐饮食,控制每日持钠盐摄入量低于6g为宜;戒烟限酒,需严格戒烟,最好不饮酒,难以戒酒者需严格限制量和频率;适当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讲求循序渐进;控制体重,肥胖者注意减肥;规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大家还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首选长效制剂,以长期稳定控制血压水平达标,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同时,也要注意监测血压水平变化和定期复查,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法。

如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讨。关注作者,每日持续性更新健康知识。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一名内科医生,说到“高血压”这个病,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详,因为实在是太普遍了,足以可见这个慢性疾病患病人群之广,但是请注意,高血压可不是每天吃吃药就完了,它带来的的并发症“脑中风”,不可不重视,请大家带着问题继续往下看!

什么是脑中风(脑卒中)?

其实脑中风是咱老百姓比较通俗的一种叫法,其实规范的叫法是“脑卒中”,很多医院门口都有卒中中心这几个醒目的大字,还有专门的绿色通道,足以可见它的分量是不轻的。

脑卒中大致可以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虽然仅仅只是相差一个字,治疗起来确有着很大的悬殊,因为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则是脑动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使脑组织缺血坏死或灌注失效所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它的发病机制其实就是心源性或者主动脉源性的栓子,颅内或者颅外动脉源性的栓子栓塞在大脑内,这就会引起我们的脑组织缺血性的坏死。

高血压和脑卒中有什么关联?

高血压的病人常并发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患病人群它们大脑的细小动脉闭塞就是卒中非常常见的原因。

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或者其它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水平越高,越容易并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高血压就是每天吃吃药那么简单,只要高血压存在,它就对我们的身体有些潜移默化的坏影响,今天我就针对高血压对大脑的影响来为大家重点分析。

数据分析:在国外,根据研究发现,高血压如果不经治疗,约50%左右死于冠心病或者心衰,33%死于脑卒中,10%-15%死于肾功能衰竭;在国内,高血压的死因中,还是要数脑卒中占优势,大致可以占到总病死率的3/4左右,所以不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高血压都成为了卒中事件发生的罪魁祸首!!!

不论是收缩压高还是舒张压高,都会增加卒中事件的发生率,而且它们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血压越高,发生机率越大。

患有高血压的人群该怎样去预防卒中事件的发生?

其实这里对于“预防”我需要来进行一个小分类,我把它称为:一级预防(有卒中倾向,但是还没有卒中病史的人群)、二级预防(已经发生了卒中或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群),共同的是“治疗高血压”是它们中显著降低卒中事件发生率的最重要的手段,良好的血压水平是降低卒中事件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病死率最有效的措施。

①高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形成的原因:因为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促进因素,而急性脑梗死主要的病因又是动脉粥样硬化,这就把高血压和脑梗死很好的串联在一起,如果长期持续的高血压,会引起血流动力学高切应力,然后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脂质物质开始沉积在内皮下,促进脂质斑块的形成,引起血管狭窄,最终由量变到达一个质变的过程,那么缺血性脑血管病就发生了。

一级预防:前面我也讲到了,血压水平和脑卒中发生率呈正相关,当血压从115/75mmhg开始,每升高20/10mmhg,危险就会增加2倍,对于应用那种药物视病情而定,血压最好是控制在120/80mmhg以下最佳。

二级预防:如果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这时候血压往往都会升高,但是为了保证大脑的灌注,反而不建议把血压降到正常,根据研究显示,平均动脉压维持在120mmhg,即血压标准在160/100mmhg死亡率是最低的,所以高了不行,低了不行,要刚刚好才行。

如果已经过了急性期,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也就是血压达标了比你选用哪一种降压药物还要重要,所以一定要及时监测血压变化。

②高血压与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形成的原因:这里脑出血指的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自发性出血,而绝大多数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小动脉血管硬化最后破裂而造成,又可以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这时候有两种情况,脑出血后血压升高导致血肿扩大,脑水肿加重,影响预后,另一方面,脑出血后血压反射性的增高,同时又有利于保证脑灌注,如果拼命把血压降低反而还不好,所以把握好一个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级预防:前面我已经和大家提到,血压如果控制不好,小动脉硬化会加重,那么这里我要说的其实也一样,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20/80mmhg)就是最好的预防。

二级预防:如果是在脑出血的急性期,在发病的3天以内,不要降到正常值的上限(140/90mmhg),也是个脑梗死一样,需要维持一定的高血压,才能保证脑组织的良好灌注,把血压水平控制在:平均动脉压<130mmhg(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差)即可;如果渡过了急性期,进入平稳期,那么血压就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高血压病人预防脑卒中的总体原则

首先要积极平稳的控制过高的血压,防止血压降的过快、过低,因为在降压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导致脑卒中的发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非常重要。

降压需要遵守个体化的原则,因为每个人的基础血压就不一样,有的人生来血压就是偏低的,例如收缩压在90mmhg左右,舒张压在60左右,但并没有不适情况,所以这个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这里只是提供一个大方向。

维持降血压的效果要平稳性,所以这就推荐长效制剂最好,晨起服用一次,稳定一天的血压,在降压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各个重要的脏器,如RASS抑制剂就有良好的心、肾保护作用,但是也要注意这种药物的禁忌症,所以高血压的药物最好是在医师的指导下更换和调整,切不可吃吃停停,血压忽高忽低。

总结

高血压可能导致脑出血、也有可能导致脑梗塞,对于脑中风的概念一定要弄明白,对于引起脑中风的其它高危因素也不可忽视,如高血脂、高血糖、吸烟、饮酒等等,所以这是一个系统的预防、治疗过程,虽然高血压不可治愈,但是良好的血压水平对预防脑中风的发生却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寄语:每天定时更新健康小知识,了解更多科普内容,欢迎关注我,如果有帮助,就帮我点个赞呗,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1、杨敏京,等.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的处理(J).中国医刊,2012,47(8):4-5.

2、刘坤申,等.高血压与脑卒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4):201-202.

其他网友回答

每年“乍暖还寒”时候,各大医院的脑卒中患者都会增加很多。有资料显示,我国50%以上的中风发生于早春时节。气温、气压、湿度的急剧变化对脑卒中发病率具有显著的影响。春季气温变化大,骤冷骤热,人体血管伸缩难以跟上温度的变化,特别是中老年人对春季多变的气候适应性比较差。寒冷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管收缩,小动脉持续痉挛,造成血压升高。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如果血管已发生变脆变细等病变, 则会引起脑卒中。所以高血压患者春季不要过早起床进行晨练,以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运动强度以年龄加心率等于170为宜,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每日1次-2次。

外出时,注意保暖,特别是从温暖处到寒冷的地方时,血压常急骤上升,应引起足够重视。春季多风,城市中楼与楼之间的风更是强劲,很容易引发血压波动而导致中风,所以春天最好选择阳光明媚、室外少风处进行一些利于人体气血通畅的运动,如踏青、散步、慢跑等。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高血压患者应该怎么做才能预防脑中风.jpg”/>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