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幅图看懂魏晋南北朝怎么演变到隋唐?
从西晋到隋朝的建立,中间大概有三百多年的时间,这一时期各少数民族逐鹿中原,中国呈现出了大分裂再到大一统,最终完成了民族融合。今天就用十幅图带领大家重新领略一下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个国家的兴与衰。
三国的历史大家都比较熟,三国最终由司马家一统天下,司马炎开创了晋朝,实现了大一统,但是这个王朝却很短命,原因就是司马炎吸取曹魏灭国的教训,大肆分封宗族子弟以拱卫中央,防止大权旁落。而在“白痴皇帝”司马衷之后由于继承人不明朗,因此这些王各个都起了野心,中国陷入了巨大的内耗混战当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顺序,从古到今的顺序,越详细越好?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历史的国家,泱泱大国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朝代更迭我们来盘点下朝代顺序表
中国朝代顺序表: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 新朝、 东汉、 三国(曹魏、蜀汉、东吴)、 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
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汉)
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朝、 明朝、清朝。
有个说法就是:一个政权就像一个生命一样终归要灭亡,由生至灭的过程,一般可分为生、兴、盛、衰、危、亡六个阶段,几千年来中华还没有脱离轮回。
在远为封闭而大有利于专制政权长存的古代,都没有“万年王朝”:历史上国运长的国家,莫过于东罗马帝国,绵延了近一千年之久;而最长久的政权莫过于中国的周朝,存在了八百多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征
问题补充: 两个特征,只要两个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征:政权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希望能帮到您虽然这个时代很美好,但我还是更喜欢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的生活方式。如果,我生在魏晋南北朝(184-
虽然这个时代很美好,但我还是更喜欢三国两晋籂紶焚咳莳纠锋穴福膜十六国南北朝的生活方式。如果,我生在魏晋南北朝(184-589),才是我想要的时代。 风气问题,魏晋多狂士,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综合思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你有何感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不仅在数学、农学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且在地理学方面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综合思考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你有何感想? 色菲菲应该本地人分我个为发热管大概儿童刚收到刚认识个好的退货然后二广东发货大概点化丹好的活动后而很热很热u影后恻然话题发货 天津丰田和热元话费额几天后冬天使用人体后架飞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科学技术领域仍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能有力证明这一点的是A曹操、刘备、孙权的事迹 B 王羲之、顾恺之的作品C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的贡献D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 科学当然是C。A是政治、B是艺术、C祖冲之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机械制造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著《缀术》贾思勰北朝(北魏和东魏)农学家著《齐民要术》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著《水经注》 D的历史压根就是错误的 满意请采纳!!!三国两晋南北朝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1、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2、江南经济的开发;3、佛教的盛行;4、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答案各种各样,请教是哪几个?? 这是道选择题么?很难说啊。个人感觉应该是因为战争需要,战争时代,科技发展是最快的,同时为了巩固后方,后方的文化也会有不错的发展……这么看貌似是第四个。当然这是我个人观点,还不如楼上的回答靠谱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任务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阶段特征
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任务。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阶段特征是()①国家产生 ②民族融合 ③国家统一 ④政权分立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急!!!!! 正确答案是D各位大神,请问下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的特点有哪些~
问题补充: 还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城址的特点。。。书上都找不到,有大神知道能告诉下的么? 三国两晋南北朝,从3世纪初三国鼎峙起,直到6世纪末隋统一止,经历了近4个世纪。 在此期间,若干政权割据的时间长,边境一些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和部分汉人的流动、迁徙,特别是统治集团间的掠夺混战,不仅延长了分裂局面,而且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同时,也加速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交往和融合,促进了边远地带和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以后隋唐的繁荣准备了条件。因此,这时期考古学的特征是:地方特色比较浓厚;过渡性比较显著;边远地带增多;不少遗迹遗物突出了军事的需求,而反映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遗迹遗物更为引人注目;佛教遗迹保存较多,佛教雕绘得到发展,形象地说明这种外来的宗教获得较为广泛的传播。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资料的发现与著录,唐代即已开始。北宋提倡恢复古礼,研讨古器物蔚成风气。宋元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都邑志书的纂修,因此,较详细地著录三国两晋南北朝遗迹遗物,应自宋元始。清代提倡金石考据之学,石刻的辑和古器物的考订,规模广泛又驾宋元之上。清末迄抗日战争以前,在铁路工程中,南北各地发现了大批三国两晋南北朝墓葬,大量随葬器物流入市场。自此金石文物学家的收藏与记述,脱出主要依靠历代传世遗物的范围;而帝国主义的掠夺破坏也随之而来。当时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河南洛阳一带和浙江绍兴地区,而以洛阳尤甚。帝国主义勾结商,十数年间洛阳附近北朝大几无一不被盗掘。盗掘破坏之风波及江苏、山东、河北南部、辽宁南部与吉林东部从19世纪末起,一些国家就纷纷派人进入中国新疆地区,对各种遗迹、遗物,肆无忌惮地进行有计划的、长期的劫夺和破坏这种文物的外流和破坏,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开始对重要遗迹进行实地调查,较重要的有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调查甘肃(1923)和(1924),调查新疆各地石窟(1928~1930),中国营造学社调查山西大同(1932),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调查江苏南京、丹阳地区六朝陵墓(1934~1935)和河南洛阳、安阳宝山等石窟(1934~1935),考古组调查河北南部(1935)等。重要的考古发掘,有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吐鲁番地区发掘的车师、高昌墓葬(1930),和中央研究院西北史地考察团在敦煌发掘的魏晋墓葬(194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规模地开展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考古工作,以1950~1951年中央文物局调查北方、西北各石窟和南京博物院发掘雨花台吴晋墓群为开端。1953年以来,各地较普遍地发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各种遗迹,也较普遍地对地上遗迹进行了勘测。1958年以后,逐渐开展整理研究工作,较有成绩的项目有:墓葬分区与分期的研究;城址布局的研究;边境地区遗迹遗物的讨论;中外文化交流遗物的研究和早期石窟寺遗迹的研究等。 根据田野工作和初步的整理研究成果,综述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采取分区组织的方式是可行的。中原和南方是两个主要地区;北方和东北、新疆也都各具特点;青藏高原和四川西部应另分一区,但因考古发现较少,个别遗址暂附北方地区。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名族流动趋向图》,提示要求填写
北方民族迁住地名?中原汉族迁住地名?谈谈名族流动的意义 1、关中、中原地区2、长江以南、江南地区3、晋代衣冠南渡,北方少数民族南迁,有利民族融合- 本文固定链接: http://news.x86android.com/articles/302138.html
- 转载请注明: zhiyongz 于 知识百科-X86安卓中文站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