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清河为什么不愿意承认是邢台的?
优质回答
专业的历史地理知识,由“大运河时空”来回答。
虽然不知道当地“清河为什么不愿意承认是邢台的说法”是否是主流,但是可以从历史上来分析清河和邢台市之间的联系,可以溯源得出这种说法的是否有一定的根据。
清河和邢台发生联系的时间并不算早。
邢台在我国历史上是属于最早建城的那批城市,虽然曾经为封国,也做过州、郡、府、县的治所,元朝为顺德路治所。
而清河县在春秋时为齐国贝丘地,在两汉、三国魏、隋朝均为清河郡、唐朝为贝州,也为郡、州治所,宋朝属恩州、元朝为大名路。
从以上情况看,直到元朝,两地分别属于不同的地域,也未发生过任何关联,并且在各个朝代由于行政区划的不同,也是变化较多。
元朝的清河
顺德府管辖区域稳定、清河县隶属关系也未发生变动的时期是在明清两朝,时间长度约为530多年
明朝时,今天的邢台市所在地为顺德府管辖区域,其管辖区域在明、清时较为稳定,所辖的邢台县、沙河县、南和县、平乡县、广宗县、钜鹿县、唐山县、内丘县、任县直到清朝结束未发生变化。
而清河县在明洪武六年(1373年)被划到广平府之后,隶属关系到清末也一直没有发生过变动。
明朝、清朝的清河
即便是民国期间裁府存县以及后来战争因素导致的隶属关系比较纷杂的时候,清河县也是先后属于冀南区、晋冀鲁豫边区成立、冀南区二专区、华北行政区、衡水专区等等,直到1952年11月7日改隶邢台专区,到这个时候才和邢台有了关系,算起来到今天才60多年的时间。
如果从历史因素上看,清河县长期自己为郡治,明清又在长达500多年的时间里属于广平府,属于邢台市管辖的历史才有极短的时间。
冀南区的清河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对比,才让“清河为什么不愿意承认是邢台的说法”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过,但是随着亲历者或者知情者渐渐的减少、淡忘,这样的说法相信不会再存在多长时间了。毕竟在我们国家,在邢台和清河,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习惯都没有什么差异,任何说法都不会割裂开这个联系的。
您认为是这样吗?
有两个骚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京九高铁经过邢台清河吗?
优质回答
中铁集团发布了北京雄安新区城铁环评报告,京雄城际铁路将于2018年3月初开工,2020年2月结束,建设工期2年。
清河原属衡水地区,后划到邢台地区,现在是邢台市东部副中心城市,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县城”荣誉称号。清河交通便利,京九铁路在清河设有二级站;青银高速、邢临高速、308国道和肃临线、邢清线纵横穿境,大广高速在清河西部逶迤而过。
清河县是张姓的发源地,也是水浒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被国家授予“中国武松文化之乡”称号。《金瓶梅》故事起源地。而邢台清河羊毛羊绒产业发达,被誉为“中国羊绒之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作为河北省内比较少的经行地区,除了衡水外,只经过邢台地区,所以是否设站问题一直是邢台人民,也是省内民众的关切,经过清河是肯定的,而且规划中是在邢台清河设站的!!!
京九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一条国家级高铁大动脉,十三五时期开工建设,线路走向与京九铁路平行,河北境内为京衡高铁(北京-雄安新区-衡水)、衡商高铁(衡水-商丘)。途经北京、雄安新区、衡水、邢台(清河县),京九高铁开通后,串联起了中国最有经济最为发达、最有成长潜力的北京,雄安新区,香港,深圳,台北,是中国最重要的纵向高铁交通要道。
届时,邢台将又多一条进京和雄安新区的高速铁路,极大的方便了邢台人民的出行,加速了邢台融入京津冀一体化世界级城市群的步伐,也提升了邢台的交通地位,盼望京九高铁早日通车。
我就在清河,现在叫清河城站,往北五公里,属于南宫市段芦头镇有个南宫东车站,清河往南走二十五公里,就属于山东省聊城市的临清市了,叫临清站!
历史上清河县在哪里?
优质回答
今县境,西周属邢国境,邢灭属卫,春秋时期为晋国地。战国时为赵国辖域。秦代置厝县(故城在今县西北),属巨鹿郡。西汉时,除厝县外还置有信城县(故城在县西北十二里)、青阳县(故城在县东,今山东省地)和武城侯国(治在今县城关,文帝十二年废),均属冀州清河郡(治在清河县。此间时郡时国,几经更复)。
东汉时,厝县改为甘陵县,信城、清阳两县亦省入,同时清河国(建初七年封为国)治迁至甘陵。于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清河国改名甘陵国。
三国、魏时,甘陵郡(东汉建安十一年改郡)和甘陵县均复名清河,一直到晋代,今县境即为清河县辖域(此时之清河县辖域较大,除今清河县境外,还含有今山东省地),仍属冀州清河国(于西晋咸宁三年封为国)。北魏时,于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在今县境置斌强县,属冀州长乐郡(太和十一年改隶广宗郡,不久即废,遂还属长乐郡)。
北齐时,斌强县仍属长乐郡,于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析清河县西北境设武城县(即今清河县地,治在汉信城县故城),后又将清河县改置为贝丘县,均属司州清河郡。
隋代,于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武城县改名清河县,贝丘县改为清阳县,仍为清河郡辖。斌强县初属长乐郡,开皇三年罢郡隶冀州,大业三年废州改属信都郡。
唐代,于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省斌强县入清河县。清阳县于永昌元年
(公元689年)徙治于永济渠东(永济渠为今南运河),和清河县同隶河北道贝州(治清河县。天宝元年罢州为清河郡,至德二年复名贝州)。五代时,清河、清阳二县仍隶贝州。
宋代,清河县于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徙治于永宁镇,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又迁治今县城关,和清阳县同隶河北东路恩州(庆历八年贝州改称)。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省清阳县并入清河县。入金后,清河县改隶大名府(后为路)。
元代,清河县属中书省大名路(先为恩州,太宗七年改隶)。
清代,清河县为直隶省广平府。
民国时,清河县(1913年)改为大名道,十七年(公元1928年)直隶于河北省,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初划属河北省十四督察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9月创立了冀南区抗日根据地,清河县为其辖地。
1941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成立,辖冀南区,清河县为冀南区十三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11月清河县改属冀南区二专区。
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晋冀鲁豫边
区即行撤销,清河县随冀南区二专区归属华北行政区。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清河县划归河北省衡水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政府由城关迁驻葛仙庄。
1952年11月7日,撤销衡水专区,清河县改隶邢台专区。
1958年12月20日,撤销清河县并入南宫县。
1961年7月9日,恢复清河县建制,仍隶邢台专区。
1970年,邢台专区改为邢台地区,继辖清河县。
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称邢台市管辖。
武松是清河县人士,但清河县没有属于过山东,可为什么总把武松称为山东好汉?
优质回答
查阅宋明两代的相关史料,在山东境内,确实并无清河这样的县名
《水浒传》写至第二十一回末尾,武松始出场。叙事由此转入武松正传,至三十一回作结,被称为“武十回”。武松是山东清河人氏,在家乡酒后伤人,躲在柴进庄多时。武松遇见宋江后,忽然思念家乡,要回清河县看望哥哥武大。路过阳谷县景阳冈,打死猛虎之后,他在阳谷县做了都头,探望兄长一节就此耽搁了下来。不意三二日后,武松于县前闲玩,遇见了卖炊饼的哥哥。原来武大因武松外逃,又娶了招蜂引蝶的潘金莲,在清河县“安身不牢”,已搬至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
由此可见,“武十回”的主要故事,均发生在阳谷县,与清河无涉。那么,既然故事发生的地点在阳谷县,施耐庵又何必多写一个清河?在传统的章回小说中,这种实写一个、虚备一个的技法,通常被称做“陪笔”。所谓写一个,陪一个。惟其如此,叙事方显得阔绰自然,不至于板滞。这样的例子,在《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中比比皆是,此处无需赘言。
因为在《水浒传》中,施耐庵通过阳谷知县之口,明言清河、阳谷两地近在咫尺,写阳谷,或者写清河,似乎在两可之间。问题是,《金瓶梅》保留了“紫石街”这个重要地名。我们知道,“紫石街”是武松杀嫂、潘氏勾情、王婆贪贿、郓哥搅局的场所,而作者刻意将原属阳谷县的紫石街,移至清河县中,究竟有多大的必要?由此,作者不欲将故事发生的地点置于阳谷县的用意十分明了。《金瓶梅》刻意要用清河来取代阳谷,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作者意图?
换句话说,为何一定要写清河呢?
查阅宋明两代的相关史料,在山东境内,确实并无清河这样的县名。也就是说,《金瓶梅》的作者,似乎是随手从《水浒传》中借用了清河这个地名作为故事展开的地点。《明史·地理志》中确有一个清河县,也有一个临清州。清河县远在南方的淮安府,与阳谷县相距遥远,这里暂且不论,倒是原属山东的临清与《金瓶梅》之间的关系值得认真推究。因为《金瓶梅》中的清河县与临清距离极近,甚至互相重叠。
单从情节线索来说,《金瓶梅》中的武松于阳谷县打虎之后,即在紫石街安身,并未远徙。如果说临清就是故事的发生地,那么小说中的阳谷县及其周边的地理脉络又如何解释?
由此看来,若依照历史或现实的实际地理状况来按图索骥,则不能不说,《金瓶梅》的地理设置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与悖谬。研究者要考证出故事的实际发生地,就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
小说中的地理与实际地理状况不合,自无足怪。小说家,尤其是传统章回体小说的作者,使用烟云模糊之法本来就是一大特权。在这一点上,《红楼梦》的“假语村言”更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而研究者通过小说来复原相应时代的地理和社会状况,也不能胶柱鼓瑟、削足适履。无论是古典小说还是现代小说,作者当然会透过自己的经验描述或者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状况,但同时,这种描述又具有强烈的虚构性——它是一个“既是又非”的结构。
而《金瓶梅》的两难在于:一方面要沿袭《水浒传》的故事展开叙事,不得不受到原作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希望摆脱传统章回体的既有框架,在描述社会现实方面另开新局。比如说,它将故事的实际地点移至北方经济重镇临清,表明作者在呈现明代商业经济活动影响之下的社会现实和伦理方面,有了全新的考虑。小说地理设置方面出现矛盾乃至悖谬,也反映了章回小说在发生蜕变时的复杂状况。
综上所述,《金瓶梅》中的清河县,与《水浒传》中的清河县一样,都是虚构的,实际上并不存在。作者沿用《水浒传》中这个地名,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见闻对它加以改造,既有“俟河之清”这样的隐喻性暗示——与小说中纵情声色、吏治腐败、人伦败亡的污浊构成一定意义上的反讽,同时作者也基于自己的叙事目的和需要,整合自己走南闯北的人生阅历,调动文学想象力,拼合并建立了“清河”这样一个特殊的故事发生地。
这个原因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就不难得到答案了。
第一,地名源自小说,而非正史
《水浒》传里面,曾介绍过武松是清河县人士,而如今的清河县属于河北,所以才有此疑问。
但是,施耐庵老爷子本来就是明朝人,对于宋朝的地理并不是十分熟悉,尤其这本来就是小说,并不像是正史那般引经据典,字字真实的。
此外看官们不要忘了,武松打虎的景阳冈可是属于阳谷县,而这阳谷县乃是清河县的邻郡,武大郎也搬家过来的,这阳谷县可是实打实的山东地界,为何清河县就不是呢?
第二,武松也符合山东人的性格
这第二点就是从武松本身分析了。
武松的性格特点有哪些呢?好酒如命,豪爽仗义,挥金如土,为朋友两肋插刀,这几项都和山东爷们的性格非常符合。
更不要说武松本身就身高八尺,魁梧健壮,方面大耳,更加是活脱脱的山东汉子,因此把他当山东人理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山东人认武松
如果说上面一点说明是武松像山东人的话,那这第三点就反过来了,是山东人认武松。
山东自古是齐鲁大地,礼仪之邦,人杰地灵,自古名人无数,孔圣人,孟圣人,墨子,姜太公,辛弃疾,李清照等等,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响当当的人物。
但你若是问山东哪个人名气最大,尤其是在民间的话,恐怕非武二郎这个本来只是杜撰出来的小说人物莫属了,别说《水浒》里面的梁山大寨主山东黑宋江不能比了,就连孔老夫子恐怕都差了一筹。
你要是在山东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说他像孔夫子,还未必每个人都愿意,可你若是说他像武二哥的话,保管人人大喜,由此就可见二哥在山东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了,山东人又岂能愿意让“武松”归属别地呢?
这里顺便说一句,在山东千万别喊人大哥,得喊二哥,否则您就自求多福吧,因为人家以为你是在嘲讽他是武大郎呢。
河北清河县以前属于山东吗?
优质回答
清河县,建国初期,属于河北衡水管辖,后来经过几次调整,现属于河北邢台。
清河县一直属于河北,北宋时属于恩州。但是你如果说水浒里的清河,并不是现在的河北清河。根据水浒,武松从沧州回清河要经过阳谷和景阳冈的说法,现在的阳谷和景阳冈都在山东聊城境内,两地都在河北清河的南面,此其一。其二,武松打虎以后,阳谷县令说你虽是清河人士,但清河与我县近在咫尺,就点了武松做都头,以此可知阳谷与书中的清河当是毗邻的,显然也不符合河北清河的地理位置。水浒描述的清河应在阳谷以南且毗邻阳谷,那个区域宋时属于山东郓州府,后该东平府,这个从金瓶梅中西门庆履去东平府办理公务也可以得到印证。所以说山东人冒认武松是山东人是没有道理的,水浒中的武松确是山东好汉。至于清河的问题,山东从来没有这个县,应该是作者虚构的,写在明清小说中是常见的目的是混淆时间和空间以逃避文字狱等打击,就像红楼梦,你能说出是哪个朝代吗?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新疆清河县属于哪个市.jpg”/>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news.x86android.com/articles/304055.html
- 转载请注明: zhiyongz 于 知识百科-X86安卓中文站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