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是指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此举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东北易帜只是实现了当时中国在名义或形式上的统一。而且当时外蒙古仍被苏联所占据,加上原北洋政府仅于西藏设立代表处而并未实际管辖也并未派驻军队。延伸阅读
张学良为什么要东北易帜?
我是百年无事,我来简单地回答。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奉天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信仰三民主义,史称这一事件为“东北易帜”。
代表北洋政府时代的五色国旗缓缓降下,代表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飘扬在东三省的天空上。
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了张学良在日本的强大的压力下决定东北易帜呢?
我们来简单地分析。
一、张学良上位的导火索:皇姑屯事件
1928年6月4日晨5时许,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专列开到东北皇姑屯的铁路时被日本人事先安排好炸弹炸成重伤,不久死去。
日本人暗杀张作霖的蓄谋由来已久。由于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不愿满足日本提出的侵害东北权益的要求,日本人对他恨之入骨。1928年初,日本首相田中表示“张作霖等人对我国的态度日益恶劣,有威胁我国既得利益的倾向”,同时,关东军认为“张作霖对日本的态度历来不驯顺,有必要加以铲除”。
于是,日本人密谋制造了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回到奉天,接替其父的位置,成为东三省军政首脑。
二、张学良的爱国观念
1901年,张学良在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出生。这时的中国正受到列强的侵略,内忧外患,国步艰难。
出生于国家危难之时的张学良早早就产生了爱国思想。
1915年,张学良在奉天参加反“二十一条”运动,十多岁时听南开大学张伯苓演说《中国之希望》,号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救中国”时就说:“人人当有此责任”。
三、张学良与日本人的国恨家仇
张学良确信自己的父亲张作霖就是日本人杀的。
“事件是由关东军做出来的,是谁都知道的。这是公开的秘密。当时的南满洲铁道附近除了日本军人,谁都不可以接近。”
“因此,我讨厌日本人。为了组织此事件,日本在事前暂停了南满铁道的运营,其他人谁又能阻止列车呢?当然我会憎恨日本人,对日本人不满。”
“国恨家仇集于我一身。”
由此可见,张学良决定“东北易帜”是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共同抗日。
(声明: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提醒删除!)
杨宇霆为什么反对东北易帜?
杨宇霆反对易帜,是因为此举风险太大。一旦与日本方面发生冲突到那时候,恐怕中央亦爱莫能助。另外在张学良于1928年“通电易帜”后达到无法调和的状态。
杨宇霆一直希望东北保持半独立状态,让奉系老军头们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张少帅“易帜”后,杨宇霆怨言很大,甚至不参与纪念合照,明着不给张学良面子。
这触碰到了少帅的逆鳞。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的影响?
首先,东北易帜成功地宣告了历时16年的北洋军阀统治的彻底结束。
其次,东北易帜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肢解东北、图谋独占的阴谋诡计,维护了民族利益和国家领土的完整。
1928年宣布东北三省改旗易帜的是?
1928年12月末,张学良等宣布东北三省和热河归顺南京国民政府。29日,张学良、张作相、万福麟、翟文选等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东三省自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统治热河的奉系军阀汤玉麟列名张学良的“易帜”通电,并正式宣布从同日起,热河省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和居民一律悬挂青天白日旗,归属南京国民政府。
30日,南京国民政府根据张学良的推荐,任命汤玉麟为热河省政府主席。31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
东北易帜是哪一天?
“奉天”是东北的辽宁省。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南京,宣布东北易帜,东三省与国民政府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因此《盛京时报》立刻刊发了头版新闻题目为—《东北军民职员之新任命》,其中列出了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副司令为张作相和万福麟。 在这一天的新闻中,有关奉天省改名的问题也被提出,新闻称“中央拟取消奉天省名”。1929年2月5日,农历腊月二十六日,国民政府决议通过,将奉天省改名为辽宁省。盖取辽河之东为辽东流域,辽河之西为宁远河流域之意义。
1928年12月29日发生了什么事件?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是指皇姑屯事件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首领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并在东北各省同时降下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政治转向事件。
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张作霖会东北易帜么?
张作霖不死,东北不会易帜,也不会沦陷。攻占东北,完全是关东军擅自行动,日本军部是不同意对东北用兵的,等到关东军占领奉天后,日本本部才知道,开始增兵东北,可以说,日军兵不血刃占领东北,张学良功不可没,他是日本人的朋友,是日本的英雄。
为什么张学良东北易帜只是中华民国形式上的统一?
1928年,中华大地上激战正酣,到处烽烟弥漫,民不聊生。
而要彻底结束这一乱象,须得国家统一。此时,北伐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北伐军继续挥师北上,直指华北、东北。奉系张作霖在此情况下决定退守关外,负隅顽抗。然后由于他与日本人的矛盾激化,1928年6月4日凌晨5时30分,张作霖在皇姑屯被关东军炸死,这就是历史上轰动一时的“皇姑屯事件”。1928年12月29日,张国良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于是,中国再次实现统一。但我们说,这次统一于当时民国来讲只是形式上的统一。首先,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半封建国家,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仍死死扼住中国命脉。再者,自1927年国共合作破灭以来,中国共产党稳占农村革命根据地。最后,我们讲北伐战争是以失败告终的,他并没有完全改变军阀割据的局面。因此我们说张学良东北易帜只是历史往高处发展的一大趋势,它是近代中国走向统一激流里的一片浪花。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内地才得到完全意义上的统一。
东北易帜是什么意思?
是这么会事,1928年,日本侵略者见张学良之父张作霖,不能满足其侵略要求,阴谋在东北扶植新的代理人,就在皇姑吨炸死张作霖,其后,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国民政府劝其改旗易帜,日本又威逼张学良宣布东北独立,张学良身负国耻家仇,顶住日本的压力,于1928年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news.x86android.com/articles/341430.html
- 转载请注明: zhiyongz 于 知识百科-X86安卓中文站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