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鱼的学名是什么意思 魔鬼鱼的学名是什么名字
魔鬼鱼的学名是什么?
蝠鲼 【名称】蝠鲼 【学名】devil ray 【读音】fú fèn 【别名】亦译毯魟。亦作manta ray。 【科属】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脊索动物亚门 鱼纲 软骨鱼纲(Selachii) 软骨鱼亚纲(Chondrichthyes) 鳐鱼(ray)底部 下孔总目(鳐总目) (Superorder Hypotremata) 鳐目Rajiformes 电鳐目Torpediniformes 锯鳐目Pristiformes 燕魟目(鲼形目)Myliobatifomes 蝠鲼科(Mobulidae) 【种类】3属约10种,中国有2属4种 【分布区域】暖温带及热带沿大陆及岛屿海区 【形态特征】软骨鱼纲、蝠鲼科几个海产属鱼类的统称。体平扁,宽大于长,可达6米,体重3000千克。体盘菱形,一头宽大平扁;吻端宽而横平;胸鳍长大肥厚如翼状,头前有由胸鳍分化出的两个突出的头鳍,位于头的两侧;尾细长如鞭,具一小型背鳍,一些种类的尾上具一个或更多的毒刺;口宽大,前位或下位;牙细而多, 近铺石状排列;上、下颌具牙带,或上颌无牙;鼻孔恰位于口前两侧,出水孔开口于口隅;喷水孔较小,三角形,位于眼后,距眼有一相当距离;鳃孔宽大;腰带深弧形,正中延长尖突。卵胎生。化石见于第三纪至近代。 【生存现状】蝠鲼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底层的软骨鱼类,被当地人称为“水下魔鬼”。它的身体略呈菱形。尽管蝠鲼有一张50厘米宽的大嘴,可蝠鲼却是一种非常温和的动物。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经常在珊瑚礁附近巡游觅食。它缓慢地扇动着大翼在海中悠闲游动,并用前鳍和肉角把浮游生物和其它微小的生物拨进它宽大的嘴里。当游泳时,头鳍从下向外卷成角状,向着前方;有时成群游泳,雌雄常偕行。主要食浮游甲壳动物,其次食成群的小型鱼类。鳃耙多少角质化,呈一系列羽状筛板,起滤水留食作用。在它的头上长着两只肉足,是它的头鳍,头鳍翻着向前突起,可以自由转动,蝠鲼就是用这对头鳍来驱赶食物,并把食物拨入口内吞食。由于它的肌力大,所以连最凶猛的鲨鱼也不敢袭击它。在英语中,被错称为“魔鬼鱼”,主要是其形状吓人。 蝠鲼游泳时,扇动着三角形胸鳍,拖着一条硬而细长的尾巴,象在水中飞翔一样。蝠鲼成鱼的体长可达7米,体重有500千克,可是它能作出一种旋转状的跳跃。随着旋转速度越来越快,蝠鲼迅速上升,跳出海面。蝠鲼一般能跳出水面1.5米。在繁殖季节,蝠鲼有时用双鳍拍击水面,跃起在空中翻筋斗,在离水一人多高的上空“滑翔”,落水时,声响犹如打炮,波及数里,非常壮观。至于,蝠鲼为什么要跳出水面?至今仍是一个谜。 蝠鲼是鳐鱼中最大的种类。虽然,它没有攻击性,但是在受到惊扰的时候,它的力量足以击毁小船。它的个头和力气常使潜水员害怕,因为一旦它发起怒来,只需用它那强有力的“双翅”一拍,就会碰断人的骨头,致人于死地。 蝠鲼的习性也十分怪异。它性情活泼,常常搞些恶作剧。有时它故意潜游到在海中航行的小船底部,用体翼敲打着船底,发出“呼呼,啪啪”的响声,使船上的人惊恐不安;有时它又跑到停泊在海中的小船旁,把 肉角挂在小船的锚链上,把小铁锚拔起来,使人不知所措;又或是它又用头鳍把自己挂在小船的锚链上,拖着小船飞快地在海上跑来跑去,使渔民误以为这是“魔鬼”在作怪,这实际上是蝠鲼的恶作剧。 最小的蝠鲼是澳大利亚的无刺蝠鲼(Mobula diabolis),体宽不超过60公分(2呎)。大西洋的前口蝠鲼(Manta birostris)是本科中最大种类,宽可达7米(23英尺)。体黑或褐色,强大但不伤人。 【生长繁殖】母体子宫壁上具乳头状突起,分泌营养液以滋养发育后期的胎儿。胎儿体盘宽0.41米,仔鱼体盘宽1.13米;幼体体盘宽1.44米。 凶猛 鲨鱼也让它三分 据专家介绍,蝠鲼在海洋中已有1亿年历史,为原始鱼类的代表,虽然它们都是大家伙,但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经常在珊瑚礁附近巡游觅食且性情温和。虽然,它们没有攻击性,但是在受到惊扰的时候,它的力量足以击毁小船。蝠鲼看上去令人生畏,其实它是很温和的,仅以甲壳动物或成群的小鱼小虾为食。在它的头上长着两只肉足,是它的头鳍,头鳍翻着向前突出,可以自由转动,蝠鲼就是用这对头鳍来驱赶食物,并把食物拨入口内吞食。由于它的肌力大,所以连最凶猛的鲨鱼也不敢袭击它。蝠鲼喜欢成群游泳,有时潜栖海底,有时雌雄成双成对升至海面。在繁殖季节,蝠鲼有时用双鳍拍击水面,跃起在空中翻筋斗,能跃出水面,在离水一人多高的上空“滑翔”,落水时,声响犹如打炮,波及数里,非常壮观。至于,蝠鲼为什么要跳出水面?至今仍是一个谜。蝠鲼在南海整年可见到,每年6月-7月洄游至福建、浙江沿海,于8月-9月去黄海。10月-11月返浙江沿海,12月至翌年2月-3月沿原来路线洄游南返。肉可食、肝可制油,内脏和骨骼可制鱼粉。 最大的蝠鲼 最小的蝠鲼体长不超过60厘米,而最大的则可超过7米。如大西洋毯魟。大西洋毯魟也叫巨蝠鲼,它们体力强大,连凶猛的鲨鱼也不敢对它怎么样。蝠鲼也称毯魟,英文的意思是魔鬼魟。一是人们觉得它们的头部太怪,二是人们传说它们会吃人。其实这是冤枉了它们的。我国福建、浙江和黄海一带可见某些种类的踪影。因为它们有洄游的习惯,所以在一个地方不会常年见到它们。每年6~7月在福建、浙江沿海,8~9月又到黄海。10~11月再回到浙江沿海,12月到来年2~3月沿原来路线洄游南下。 双吻前口蝠鲼 [形态特征]: 双吻前口蝠鲼又称鬼蝠魟,属于蝠鲼科,本科包含的种类在一打左右。这些鱼尺寸最小的为大洋洲蝠鲼,两翼张开的长度为60厘米,最大的为鬼蝠魟,两翼张开可达6.7米,体重为1820千克,虽然鬼蝠魟尺寸极大,但它通常是一种无害的鱼,以小鱼及甲壳动物为食,它以头鳍(头上的一对“角”)将这些食物引到嘴部。鬼蝠魟漫游于中层水域及表层水域之间,经常跳到空中,可能是想除去身上的寄生虫,也可能只是为了好玩。 [产地]: 全世界暖温带及热带水域。 [钓法]: 大部分的魟为底栖或底食鱼,因此底钓为最好的钓法。鬼蝠魟通常在中层水域或水面附近摄食,因此有时亦可用拖钓法来钓。它们可能非常危险,上钩时很难处理。 [钓具]: 钓棘背魟、斑点魟及圆扁魟时,用一根重型岸钓得志或9.1千克级船钓竿、4/0-6/0强力卷线器、11.3千克单纤母线及一根13.6千克单纤引线、2/0-4/0号钓钩及一个子弹形铅锤。钓锯鳐及鬼蝠魟时,可用36.3-59千克级钓竿、36.3-59千克单纤母线及一根粗钢丝或尼龙线,及8/0-14/0号钓钩。 [钓饵]: 软蟹、海蚯蚓及鲭鱼等鱼条。
延伸阅读
山魔鱼叫什么?
叫蝠鲼,又称为魔鬼鱼。
蝠鲼(Mobula),又被称为魔鬼鱼与毯魟。属于软骨鱼纲、蝠鲼科,它包含两个属,前口蝠鲼属和蝠鲼属。体呈菱形,宽大6m余。体青褐色。扣款大。眼下侧位,能侧视和俯视。头侧有1对有胸鳍分化的头鳍,向前突出。背鳍小,胸鳍翼状。尾细长如鞭,具尾刺。平时底栖生活,但有时上升表层游弋,并做远程洄游,行动敏捷。以浮游甲壳类和小鱼为食。卵胎生。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各海区[2],中国见于东海、南海和台湾沿海。
珍珠鱼又称之为什么?
又称魔鬼鱼。
珍珠鱼的基本特征是头小,身体球形,尾巴适中,身上的鳞片喂珍珠状,这就是珍珠鱼的基本特征。它是二级保护动物。
珍珠鱼又称魔鬼鱼,这种皮质来源于泰国的珍珠鱼,因此每一款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纹路。学名叫黄貂鱼,珍珠马甲。传说能带来好运。鱼皮表面象一粒粒珍珠镶嵌在上面,人们就叫它珍珠鱼。全身布满银色珠点,游动时珠光绚丽,故此得名。
鲽鱼和魔鬼鱼是一种鱼吗?
鲽鱼和魔鬼鱼不是同一种鱼
一、鲽鱼 又叫比目鱼,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捕食小鱼虾。它们特别适于在海床上的底栖生活。由于它们的身体扁平。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配合得很好;它们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比目鱼的身体表面有极细密的鳞片。比目鱼只有一条背鳍,从头部几乎延伸到尾鳍。它们主要生活在温带水域,是温带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类。
二、魔鬼鱼只学名叫蝠鲼。
蝠鲼属于软骨鱼纲、蝠鲼科,它包含两个属,前口蝠鲼属和蝠鲼属。它的体呈菱形,宽大6m余,体青褐色,扣款大。眼下侧位,能侧视和俯视。头侧有1对有胸鳍分化的头鳍,向前突出。背鳍小,胸鳍翼状。尾细长如鞭,具尾刺。
魔鬼鱼又名翻车鱼?
魔鬼鱼和翻车鱼是两种鱼。
魔鬼鱼就是蝠鲼,属脊索动物门,软骨鱼纲,鲼目,蝠鲼科生物。体长可达8米,重达3吨,是下孔总目中最大者。蝠鲼科的动物虽然都是大家伙,但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经常在珊瑚礁附近巡游觅食,性情温和。在英语中,被错称为“魔鬼鱼”,主要是其形状吓人。
翻车鱼(学名:Mola mola)是翻车鲀科、翻车鲀属大型大洋性鱼类。为大型大洋性鱼类,栖息于各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也见于温带或寒带海洋。单独或成对游泳,有时十余尾成群,小个体鱼较活泼,常跃出水面,大个体鱼行动迟缓,常侧卧于水面,或背鳍露出水面,也能潜入百余米深水中。
什么是“魔鬼鱼”?
魔鬼鱼是一种庞大的热带鱼类,学名叫前口蝠鲼。它的个头和力气常使潜水员害怕,因为只要它发起怒来,只需用它那强有力的“双翅”一拍,就会碰断人的骨头,致人于死地。所以人们叫它“魔鬼鱼”。 体青褐色。扣款大。眼下侧位,能侧视和俯视。头侧有1对有胸鳍分化的头鳍,向前突出。背鳍小,胸鳍翼状。尾细长如鞭,具尾刺。平时底栖生活,但有时上升表层游弋,并做远程洄游,行动敏捷。以浮游甲壳类和小鱼为食。卵胎生。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各海区,中国见于东海、南海和台湾沿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