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随州旅游必去十大景点(随州一日游的最好去处)
2025
08-19

随州旅游必去十大景点(随州一日游的最好去处)

随州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1.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 AAAA

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

  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是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湖北省委宣传部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台办定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风景区现拥有神农牌坊、神农文化广场、炎帝神农纪念馆、神农碑、神农尝百草塑像、神农泉、神农洞、神农庙、功德殿、万法寺、……

2.随州文化公园 AAAA

随州文化公园

  随州文化公园曾用名“季梁文化生态公园”,是随州市建设重点项目之一,也是随州市加快城市环境建设,精心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重点工程之一。公园位于城东新区的中心位置,距随州新火车站和老城区均在一公里左右,以迎宾大道为轴线,北为编钟大道,东、南分别为新规划的18号路和4……

3.随州博物馆

随州博物馆

  随州市博物馆创建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10月,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文物考古及编钟演奏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后几经迁徙,于2008年12月8日,在风景宜人的厥水河之畔、引人入胜的擂鼓墩旁,耸立起一座投资近亿元,占地面积118亩,建筑……

4.曾侯乙墓 AA

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为中国战国初期曾(随)国国君乙的墓葬,位于湖北随州市擂鼓墩。葬于公元前433年或稍后,1978年发掘。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为多边形竖穴墓。南北16.5米,东西21米。内置木椁,椁外填充木炭及青膏泥,其上为夯土。整个墓葬分作东、中、北、西四室。东室置曾侯……

5.千年银杏谷 AAAA

千年银杏谷

  随州千年银杏谷景区位于中国古银杏之乡曾都区,绵延12公里,区内古银杏树连成片、构成群落,深藏群主之间、汇聚成谷,是世界四大密集成片的古银杏群落之一。据了解,银杏谷内有千岁以上的银杏树308棵,百岁以上银杏树17000多棵,定植银杏树510万多棵。以古银杏群落为……

6.田王寨景区 A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田王寨景区

  田王寨遗址位于随县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区内,元、清代遗址。原名安和寨。寨墙均为石块垒砌而成,有内外两重。外层寨墙仅存西南部,长约1000米,高约4米,厚约1米;内层寨墙长约5000余米,高约5.5米,厚约1.4米,下部有不规则的瞭望孔及射孔。寨内有多处石铺房基,一……

7.随州大洪山 AAAA

随州大洪山

  随州市西南部的大洪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方圆三百三十多平方公里,横卧江汉,蜿蜒荆襄,气势磅礴,风光秀丽,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温的气候特点。座落在风景区内的小泉湾度假村,是绝妙的避暑胜地。峰俊群峰鼎立,突兀耸峙,层峦叠翠,绵亘百里。大洪山色主峰宝珠峰,海拔……

8.随州西游神话世界 AAAA

随州西游神话世界

  西游记公园是国家4A景区和4星级酒店,位于随县大洪山镇温泉村,距离即将开通的“麻竹高速”出口仅3.8公里,景区总投资12个亿,占地3600亩,拥有2000个床位,具备大中小型会议接待能力,西游记公园经过数年的升级与转型,早已不是单一型的温泉沐浴休闲了,大致可分……

9.大洪山林泉生态园 AAA

大洪山林泉生态园

  大洪山林泉生态园又名大洪山林泉生态园假日酒店,位于洪山镇,距新阳店(玉龙温泉)2公里。上世纪60年代,这里曾是解放军部队驻地,后改作湖北省工商银行干校。2006年改建为大洪山林泉生态园,由武汉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按3A级景区、三星级旅游酒店标准规划。规划突出……

10.云峰山万亩茶园 AAA

云峰山万亩茶园

  湖北省随州市云峰山茶场位于炎帝故里随州市境内,大洪山脉北麓,大洪山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内,海拔1055米,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林木茂密、绿草成茵、果根丰富、动物繁多,造就了优越的生态环境,是茶叶种植加工理想基地。茶场始建于1975年

随州市为何会成为地级市?

名字由来:随州是炎帝神农的诞生地。西周为随国,西汉设置随县,以古随国为名。

554年,北朝西魏改并州为随州。随州由此得名。

1912年,随州改为随县。

1979年,划出随县城关镇及城郊,设置县级随州市。

1983年,随县并入随州市,属襄樊市。

1994年,改为湖北省直管市(县级)。

2000年,设立地级随州市,原县级随州市改为曾都区。

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世界华人谒祖圣地和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随州什么时候属襄樊管?

1949年属孝感专区。1952年属襄阳专区。1970年属襄阳地区。1983年撤销随县,并入随州市,属襄樊市。1994年属省直管市。2000年设立地级随州市。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随县,将随县的行政区域并入随州市(县级)。

1988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应山县,设立广水市(县级)。

1994年,湖北省政府将随州市由襄樊市代管改为省直辖。

2000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1)撤销省直辖县级随州市,设立地级随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曾都区。(2)随州市设立曾都区,以原县级随州市的行政区域为曾都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烈山大道。(3)将孝感市代管的广水市划归地级随州市代管。

所以随州市属襄樊管辖的时间是1952年-1994年!

随州市属于湖北的什么位置?

随州位于湖北省北部,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东承中部中心城市武汉,西接襄阳,北临信阳,南达荆门,居“荆豫要冲”,扼“汉襄咽喉”,为“鄂北重镇”,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东向西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转站。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湖北省北部,闻名于世的曾侯乙编钟出土于此。随州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东向西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转站。

2021湖北随州城市规划?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2、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世界华人谒祖圣地和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鄂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城市规模:规划远期2030年,市域户籍人口规模约为295万人,常住人口规模约为3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集中建设区人口规模约为10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118.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09.7平方米。

3.城乡规划

3.1城乡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构筑“一主两翼,三轴多点”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主是指随州市区,是带动全市发展的核心地区和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载体。两翼是指广水市区和随县县城 (厉山镇)。

三轴是指实现市域外联内聚的三条功能轴,包括武西发展轴、随州市区——广水发展轴、殷店——随州市区——洪山发展轴。多点是指支撑市域均衡发展的城镇节点,包括殷店镇、洪山镇两个市域次中心培育城镇和杨寨镇、小林镇、唐县镇、万和镇、郝店镇、长岭镇、府河镇、长岗镇、陈巷镇、武胜关镇、均川镇、安居镇、洛阳镇13个重点镇。

3.2城乡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市域城镇规模划分为五级。

(1)一级城市1个。规划城镇人口规模为108万,为随州市区 (含淅河镇)。

(2)二级城镇2个。其中广水市区规划城镇人口规模为35-45万,随县县城(厉山镇)规划城镇人口规模为20-30万。

(3)三级城镇3个。规划城镇人口规模为5-10万,包括洪山镇、殷店镇、唐县镇。

(4)四级城镇18个。规划城镇人口规模为1-5万,包括府河镇、长岭镇、杨寨镇、郝店镇、武胜关镇、洛阳镇、万店镇、万和镇、均川镇、安居镇、三里岗镇、小林镇、环潭镇、余店镇、陈巷镇、何店镇、长岗镇、尚市镇。

(5)五级城镇14个。规划城镇人口规模小于1万,包括太平镇、骆店镇、蔡河镇、吴店镇、马坪镇、关庙镇、李店镇、草店镇、淮河镇、吴山镇、柳林镇、万福店、高城镇、新街镇。

3.3城乡职能结构规划

建立 “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次中心培育城镇——特色小城镇”四个职能等级,差别化制定发展策略和职能分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

3.4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主要对外交通设施

在随县王岗通用机场的基础上,按照民航飞行区4D级标准,控制预留未来随州机场建设用地;广水八里岔军用机场作为远景弹性预留。

规划设置“两主三辅”的市域铁路客运枢纽体系。“两主”为随州南站和随州站;“三辅”为随县站、厉山站和广水站。规划三个铁路货运枢纽,分别为随州站、厉山站和小林站。

(2)公路

高速公路:在现状汉十高速、随岳高速和麻竹高速基础上,谋划新增随州至信阳高速公路和随州北环高速公路,同时积极对接京港澳高速公路。

国省道:规划形成由6条国道、13条省道构成的地方干线公路网,实现市域所有市县通高速或一级公路,所有乡镇都有省道或省道以上级别道路贯通。

一般公路:在现有部分县乡道路基础上完善和补充;景区旅游专用公路达到二级公路标准;重要县道提档升级改造为二级路,基本实现县级公路和部分重点乡级公路达三级以上公路标准、所有乡级公路达四级以上公路标准。

(3)铁路

高速铁路:规划新建汉十高铁和汉随城际;规划预留随州-信阳、随州-荆门高铁线位。

快速铁路:规划预留随州-麻城-安庆铁路通道。

普速铁路:在既有汉丹铁路、京广铁路、宁西铁路连接线的基础上,加快宁西铁路联络线电气化改造。规划新增月益铁路,以货运为主,兼部分客运功能。

4、集中建设区规划

4.1集中建设区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主一副、双轴多组团”的多中心组团式结构。

“一主”是指依托现状随州高新区与老城区核心形成的综合型城市主中心。

“一副”是指依托随州南站形成的综合型城市副中心。

“双轴”是指沿交通大道、炎帝大道形成的南北向城市拓展主轴,以及沿随州站、随州南站间形成的东西向城市拓展主轴。

“多组团”是指布局相对紧凑、功能相对独立的城市组团,包括老城组团、城东组团、擂鼓墩组团、城南组团、北部组团、淅河组团。

此外,预留潜力空间与战略储备空间,应对远景弹幕

4.2分区指引

(1)老城组团:规划人口10.5万人。功能定位为随州历史文化与城市格局传承保护区、全市传统商业中心、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区域和休闲旅游目的地。

(2)城东组团:规划人口50万人。功能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职能核心承载区、市级综合生活服务中心、新型现代生产服务中心。

(3)擂鼓墩组团:规划人口11万人。功能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博览区、市域旅游服务核心区与接待中心、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4)城南组团:规划人口17万人。功能定位为对接武汉合作窗口、区域交通枢纽、全市政治、商贸、文教中心,绿色生态新区。

(5)北部组团:规划人口8万人。功能定位为集中建设区-厉山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市域现代制造业基地、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6)淅河组团:规划人口11.5万人。功能定位为市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城乡统筹示范区。

4.3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规划

(1)绿地规划

规划2030年,实现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少于40%,建成区绿地率不少于35%,城市公园和公共开敞空间(400平方米以上)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到80%以上,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标准。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按城市级、片区级、社区级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配置,形成“一主一副多中心”的中心体系。

依托现状高新区核心和老城区核心形成综合型城市中心。

依托高铁站布局市级副中心,重点发展商务办公、教育科研、文化会展以及旅游服务等职能。

规划多个专业化职能中心,包括位于城南组团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文化展演中心和商务办公中心,以及位于城东组团的体育中心、生产服务中心、技术研发中心。

4.4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1)道路网结构

规划形成符合带型城市交通特征的“十二横九纵”骨架路网体系。

“十二横”是指甘沟子路、经开大道、两水大道、北外环路、桃园路、清河路、青年路、解放路、迎宾大道、编钟大道、红旗路、淅魏路。

“九纵”是指随州大道、裕民大道、炎帝大道——绕城南路、擂鼓墩大道——中环路、白云大道、沿河大道——神农大道、交通大道、季梁大道、鹿鹤大道。

(2)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结合公交线网布局,在交通大道规划1条随县——随州市区——淅河的BRT线路;规划预留编钟大道、青年路2条BRT线路,作为随州南站-随州站、随州站——客运西站的快速公交通道。

“九横”是指两水大道、解放路、青年路、迎宾大道、编钟大道、桃园路、清河路、红旗路、淅魏路。

“五纵”是指交通大道、鹿鹤大道、季梁大道、烈山大道、擂鼓墩大道——白云大道。

(3)慢行系统规划

沿氵厥水、涢水、府河、漂水、白云山公园等打造滨水环山绿道系统。沿护城河、擂鼓墩遗址公园打造历史文化绿道系统。沿红石岩、马鞍山2个水库打造风景名胜绿道系统。沿绕城公路、新316国道等打造环城绿道系统。

4.5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依托自然山水与城市景观,形成“群山为屏、水网相连、三心引领、六区辉映、轴线交织、多点凸显”的总体景观结构。

结合白云山、东团坡、义地岗等山体构建生态屏障,结合涢水、氵厥水、漂水、府河等水体构建生态网络。

依托生态、人文空间打造老城人文景观核心、南站人文景观核心与文化公园自然景观核心。划分老城人文景观风貌区、新城现代景观风貌区、生态商务景观风貌区、高新产业景观风貌区、产业综合景观风貌区、生态文化休闲景观风貌区等六大景观风貌区。

沿主要的交通干道及绿道形成的景观轴线,围绕景观轴线塑造自然景观节点和人文景观节点。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