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尼采生平简介
在开始研究哲学前,尼采是文字学家。24岁时尼采成为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德语区古典语文学教授,专攻古希腊语,拉丁文献。但在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而辞职,之后饱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活到1900年去世。尼采早年(1844—1869) 尼采在1844年10月15日生于接近莱比锡的洛肯小镇,当时那里隶属普鲁士的萨克森管辖。他的名字来自于当时正值49岁生日的腓特烈·威廉四世国王,这个巧合被他的父母视为是好预兆,不过后来尼采放弃了“威廉”这个名字。尼采的父亲卡尔·路德维希(1813-1849年)是路德教派的牧师和教师,母亲是法兰齐斯卡娜·奥勒尔(1826-1897年),双亲在1843年结婚。他的妹妹伊丽莎白在1846年出生,小弟路德维希·约瑟夫则在1848年出生。尼采的父亲因脑软化症而在1849年去世,两年后他的弟弟也去世了。1850年尼采全家搬迁到萨勒(Saale)河畔的瑙姆堡,与尼采的祖母和父亲的两名未婚姊妹共同生活,由于他的母亲终身未改嫁,因此尼采几乎在充满女性的环境中成长。在祖母于1856年去世之后,尼采全家搬了出来。 尼采就读于私立的男子学校,在那里他认识来自显赫家庭的古斯塔夫·克鲁格和威廉·皮德尔,与他们结为至交。这时的尼采希望以父亲为榜样也成为牧师,因此他时常给伙伴们朗诵圣经里某些章节,为此他获得小牧师的称谓。他也认识了一些当地的音乐家,开始他对音乐的爱好。14岁时他进入普夫达(Pforta)中学,课程以古典教育为主,且以训练严格出名,开始让尼采很不适应。尼采在学校里也认识保罗·杜森(Paul Deussen)和卡尔·冯·格尔斯多夫。尼采在这段时间也专注于撰写诗赋和音乐。在普夫达中学里尼采接受希腊和罗马古文学的训练,这也是他首次接触到与家中基督教教育完全不同的环境。 于1864年毕业后,尼采进入波恩大学,开始对神学和古典语文学进行研究,并在此期间做了大量有关于荷马与古典语文的演讲。在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后(也是出于对他母亲的不满)尼采失去对基督教的信念,停止对宗教的研究。尼采转变的缘故可能为阅读神学家大卫·斯特劳斯所着的《耶稣的生平》一书,这对当时年轻的尼采产生极大震撼。尼采接着将心力放在研究哲学上,不久受到弗里德里希·威廉·里奇尔(Friedrich Wilhelm Ritschl)教授的赏识,并且在隔年追随他前往莱比锡大学就读。在那里他也认识后来成为古典学家的同学欧文·罗德,并且发表了第一份文字学的研究。 在1865年尼采研读了许多亚瑟·叔本华的著作,并在1866年读了弗里德里希·艾伯特·朗格(Friedrich Albert Lange)所着的《唯物主义之历史》一书。他很快便迷上两本书里的哲学观,这促使他将他的研究领域扩展至文字学以外,并且决定继续深入学习。1867年尼采自愿入普鲁士军队于瑙姆堡的炮兵部队服役一年,然而在1868年3月发生的车祸却使他无法继续服役。尼采于是继续他的研究,在他研究暂停的那年他也认识了理察·瓦格纳。教授生涯(1869—1879) 在里奇尔教授的帮助下,尼采得以轻易获得瑞士巴塞尔大学提供的古典哲学教授职位,而无需先取得博士学位或教学的证书。在搬至巴塞尔后,尼采宣布放弃他的普鲁士公民权,从此保持无国籍人士的身份到去世。尽管如此,他仍在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参军,担任医护兵职务。短暂的军旅生涯带给他极大的震撼,让他见识到战争带来的毁灭,同时萌发日后“权力意志”思想的雏形。在从军期间他也染上痢疾和白喉。 在1870年回到巴塞尔后,尼采以旁观者的身份见证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以及接下来奥托·冯·俾斯麦执政的年代。尼采以“荷马与古典哲学”作为他教授教职演说的主题。在大学里他认识神学教授弗朗茨·奥韦尔贝克,两人从此成为终身至交。尼采也认识默默无名的俄国哲学家Afrikan Spir以及他的同事—历史学家雅各·布克哈特(代表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尼采还经常前往聆听布克哈特的授课,两人对尼采都产生极大影响。尼采也长期与在莱比锡认识的理察·瓦格纳和他的妻子柯西玛保持联系,尼采相当欣赏瓦格纳夫妻,经常前往瓦格纳在琉森州的住所拜访。瓦格纳夫妻将尼采引入他们的社交圈子,还邀请他共同出席拜罗伊特节日剧院的开幕演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上一篇:黄瓜木耳鸡蛋汤怎么做 下一篇:柳宗元的江雪有何艺术特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