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悲剧的典范窦娥冤的故事详解
今天由历史解密小编为大家带来“元杂剧悲剧的典范窦娥冤的故事详解”,详细内容请往下继续阅读。都说情债难还,窦娥冤的故事讲的就是一个极度悲剧的爱情故事;贫穷人家的妇女,命运任人摆布,没有任何地位、最后被冤枉而死。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古代社会制度的黑暗,妇女没有人权。看完窦娥冤的故事,我们也要深刻反省自己,是一部很值得思考的作品。1.故事简介《窦娥冤》的故事主要是讲叙了窦娥自幼丧母,结婚后不久,丈夫病故,两代孀居,婆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苦。一天,蔡婆去找赛芦医索债,赛芦医谋财害命,蔡婆被当地恶棍张驴儿所救。从此,张驴儿仗着自、己救了蔡婆一家人,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蔡家婆媳不肯,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窦娥。不料,他准备的毒药误被其父饮下身亡。蔡婆为了免除灾祸,给了张驴儿十两纹银,让他买棺葬父。张驴儿却以这十两纹银为证据,讹诈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买通当地县令,对蔡婆横施酷刑。窦娥怕婆婆年老体弱,经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担,被判处死刑。窦娥死后,应其誓言,血溅素练,三伏时节瑞雪纷飞,楚州地面干旱三年。六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金榜提名,考取了状元,路过山阳。当日深夜,他正在审阅案卷,忽然见到女儿窦娥前来,求父亲代女儿伸冤昭雪。第二天,窦天章开堂审案,终于使冤案大白。结果,张驴儿和县令被判处死刑,赛芦医被发配充军,窦娥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2.故事评价这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的悲剧,它毁灭一个人平淡的生活,也将那个心地善良的柔弱女子逼入绝境,反观窦娥,在这样的乱世,她没有想要过得荣华富贵,没有祈求锦绣人生,她只是很确切地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能够生存下去这样最起码的要求。她的这样的基本要求,也是代表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社会底层人民的心声。不幸的是,即使这么简单的愿望,在元代,乃至在整个封建社会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她用她的死引领我们看清了一个时代,也证明了她自己的清白。今天的社会,这样的事情又何尝不存在呢。我们能做的是尽自己的能力,尽量减少像窦娥这样的人,尽量帮助他们度过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3.流传千古窦娥冤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因为故事凄惨,易于理解,通俗性强,且与社会需要的价值观吻合,又夹杂了几分侥幸,被口口相传,流传至今。窦娥冤里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是第三折中的一句:“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正因为当时的政治是独裁,是人治而不是法治,所以才会有窦娥这样的事情发生。这种冤假错案在生活中常见、常有,但人们不绝望,因为在古代把天当成人格神,当成有意识的主宰者。皇帝也不过是天子,皇帝不管还有天在管,天是最公平的,也是人们最后的希望。所以方家朋友们认为,窦天章的魂魄与窦娥的魂魄相遇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故事的悲剧性,但悲剧决不能失了人民希望。因为人民的愿望在现实中得不到实现,冤屈得不到伸张,所以必须由文学和艺术做出这样的补偿。所以他们彼此讨论的最终结果是:正当鬼判捉魂时,唐敖和唐小山父女(按:此二人乃《镜花缘》中主人公,书中结束时,唐敖已经成仙)从天而降,解救了窦氏父女,后来四人一同前往蓬莱岛上,成为仙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上一篇:感慨杀身意思|拼音|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下一篇:长寿海棠和长寿花区别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