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顺口溜记忆法读音(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怎么读)
竹林七贤名字口诀:王戎上山(山涛)秀(向秀)了一把射箭术,射死两只鸡(嵇康、阮籍),手拎(刘伶)一只,嘴衔(阮咸)一只。竹林七贤指的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竹林七贤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嵇康等七人相与友善,常一起游于竹林之下,肆意欢宴。后遂用“竹林宴、竹林欢、竹林游、竹林会、竹林兴、竹林狂、竹林笑傲”等指放任不羁的饮宴游乐,或借指莫逆的友情,以“七贤”比喻不同流俗的文人。
以下是竹林七贤七个人注音
嵇康jí kāng,阮籍 ruǎn jí,山涛shān tāo,向秀xiàng xiòu,刘伶liú líng,王戎wáng róng,阮咸ruǎn xián 。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历史上,众多人物对「竹林七贤」是否真实存在,提出了质疑。陈寅恪先生质疑「竹林七贤」的存在主要是根据《世说新语》中的两句话。根据《世说新语?伤逝》的记载,王戎在做尚书令的时候,有一天办公事从黄公酒垆经过,便感慨曾经在此和嵇康、阮籍共饮的场景。
△南朝·南京博物院藏《竹林七贤和荣启期》墓室画像砖拓印版对于这个故事,《世说新语》的评注人南朝刘孝在进行评注的时候引用了东晋美术家、雕塑家戴逵《竹林七贤论》中名士庾亮的观点:王戎、嵇康和阮籍在黄公酒垆共饮之事纯属是好事者杜撰的。由此陈寅恪先生便认为,王戎与嵇康、阮籍饮于黄公酒垆,共作「竹林之游」,都是东晋好事者捏造出来的,「竹林」并无其处。对于这点质疑,首先王戎、嵇康和阮籍三人共饮于黄公酒垆存在与否和「七贤」交游于山阳园宅并无关系。此外,评论这个故事的名士庾亮,来自东晋时期的名望族——颍川庾氏,因当时的「江州之争」和王戎出身的琅琊王氏相互对立,加上他仅对「竹林七贤」有王戎参与的部分怀疑,其意在借此抵制和削弱政敌琅琊王氏的政治影响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庾亮否定「竹林七贤」的言论并无多少说服力。
△南朝·南京博物院藏《竹林七贤和荣启期》墓室画像砖拓印版《世说新语?文学》中另有一篇关于「竹林七贤」的描述。在这篇故事里,东晋文学家袁宏完成他的著作《名士传》之后,有一次见到名臣谢安。谢安看过《名士传》里有关于「竹林七贤」的介绍,便笑着回答他对袁宏讲的江北「竹林七贤」的故事都是玩笑话,却没想到被袁宏写成书。陈寅恪先生又据此得出结论,所谓正始、竹林、中朝名士,即袁宏著之于书的,是从谢安处听来,不足为信。「竹林七贤」的名号出自东晋名士孙盛所著的《魏氏春秋》。西晋永嘉三年(309 年),孙盛十岁时渡江南下 ,,到东晋建立的建武元年(317 年)已经成年,属于东晋第一代名士,比江左出生的第二代名士谢安年长了十岁,因此,「竹林七贤」起于谢安说无法成立。
△阮咸那么谢安为什么说「竹林七贤」的故事是自己瞎说的呢?陈郡谢氏是魏晋时期后起的家族,在东晋初期还没有很大名望,直至谢安出山后家族势力才渐渐兴盛起来,到淝水之战声望达到极盛,成为可以与久负盛名的琅琊王氏相媲美的高门大族。王、谢两大家族本来一直通婚,关系甚好。但王氏子弟以门第骄人,轻慢虽是后起但已显赫的谢氏家族。谢氏家族对此难以忍受,最终导致王珣兄弟与谢氏离婚,两大家族关系破裂。因此,谢安「竹林七贤」的名号和故事发出质疑和贬抑便可以理解了。
△竹林七贤之一王戎而作为第一个提出「竹林七贤」名号的孙盛,虽然一直以来在琅琊王氏的政敌庾亮手下任职,但他经常参加王戎同族——王导等人举办的清谈会。史书中虽然没有记载孙盛和王导的关系,但从孙盛在王氏和庾氏两大家族的斗争中对王氏的友好态度,以及与东晋中兴名士密切交往,打听前朝故事来看,孙盛凭空杜撰「竹林七贤」的故事是不可能的。虽经历史上众多人物的否定,再到当代受陈寅恪先生等一批史学家的质疑,「竹林七贤」的故事最终还是经得起推敲的,不是凭空的臆想。虽然「七贤」同游竹林的时间很短暂,甚至很有可能只有一次共聚,但这一那由于特殊的时代因缘,「竹林七贤」作为魏晋清流名士的象征,不仅在历史的记忆中定格,也在中国文化的版图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