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4 棺椁是什么意思 棺材分为内外棺 NEW 棺材大家都懂就是装死者尸体的,棺椁大家就听的少了吧。棺椁的意思是棺材和套棺,彰显死者的身价地位。在古代一般老百姓死的时候是没这个待遇的。达官贵族、士大夫皇家人员死后才能享受棺椁的厚葬。而且不同地位还有几重的区分。天子最高四重,士大夫阶级三重。不过现在社会这种习俗已经逐渐消失了,所以大家接触的比较少。 棺椁 棺椁,即棺材和套棺(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通常在葬礼中使用。装着死尸的棺材称为灵柩。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料制造,最常见的以木制造。亦有以铜、石等制造的棺材。穆斯林... Read More >
202501-23 历史的星空 NEW 2021年3月26日,“探源中华文明 倾听燕赵跫音”大型全媒体考古系列报道(以下简称“考古系列报道”)的首篇——《雪落宫墙》,在河北日报文化周刊、河北日报客户端等多媒体平台同步推出,开启了一场由考古专家、学者和记者、编辑团队引领读者和网友探访河北重要考古发现,感受燕赵大地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考古之旅”。截至目前,由河北日报联合河北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打造的这一持续近两年的“考古系列报道”圆满结束,共推出深度报道24篇约13万字,图片100多张,短视频近30条,... Read More >
202411-21 看彩灯、逛花市、赏非遗……2023成都金沙太阳节灯火璀璨 NEW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重现三千年前祭祀活动盛况的舞台秀、令人目不暇接的18组大型主题彩灯、充满自然野趣的“金沙花市”、展出了维多利亚女王珍藏的展览……1月19日,漫步在夜晚的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中,就仿若落入了一个灯火辉煌的光影世界,满目都是色彩斑斓、造型独特的彩灯,将整个园区装点得热闹非凡。金沙太阳节现场当天,2023成都金沙太阳节正式拉开帷幕,从这一日起至2月5日(正月十五),在这里将上演古蜀文明、欧洲艺术、非遗大展、童趣手作、主题灯组、金沙花市、生肖文化、风情演艺、特色文创... Read More >
202409-17 世界最早的“马镫”,正在南京市博物馆展出 很少有哪种发明,像马镫这样结构简单却又深刻改变了人类战争史,进而影响了人类文明史。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马镫形象文物——东吴丁奉家族墓出土的釉陶骑马鼓吹俑,正陈列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千年文都 典范城市——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四十周年”的展厅中。更为神奇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单边镫形象文物、双边镫形象文物、最早的马镫文字记录,都与南京这座城市有不解之缘,让人惊叹于历史的巧合。展厅中展出了一组出土自南京五佰村丁奉家族墓的16件骑马鼓吹俑,即当时的军乐队。南京市考古院研究馆员周保华告诉记者... Read More >
202409-09 许宏、缪哲、郭建龙、张萌:人类的迁徙与大脑进化 每当谈起远古人类史,我们习惯于用“史前史”称呼那段漫长的无文字记录的亘古时空。“史前史”这个概念为历史局限了一个起点,然而这个“起点”亦成为“断点”。文字的诞生如一道壁垒,切断了人类的过去,使我们缺少一个全观的视角,无法形成整体景深下的广阔视野。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英国皇家人类学学会前会长克莱夫·甘布尔摒弃了“史前史”的概念,代之以“深层历史”,他将关于人类过去的一切都看作历史,勾勒出一部长达几百万年的人类史诗。宏大的视角带来了全新的叙事,人类的大脑进化与全球迁徙成为最重要的... Read More >
202407-29 世界上10大奇怪的考古发现,你知道几个? 考古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接下来巴拉排行榜网小编为大家盘点世界上10大奇怪的考古发现,这些发现非常奇怪,它们可以彻底改变我们看待历史的方式,想了解更多的朋友们一起往下看吧! 世界上10大奇怪的考古发现 1、非常老房子 在建筑考古学中,有一个叫做“乡土门槛”的概念,这是普通人的住所能够存在的最古老的时代,直到今天仍然存在。虽然像城堡和纪念碑这样的建筑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普通人的家通常是由更容易腐烂的材料建造的,... Read More >
202402-15 盘点人类最古老的5座城市,中国无一上榜 尽管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去证明一个统一的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在地球上的历史已经超过了200万年。只不过,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人类都是以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而存在,为了寻找更多的食物为了获得生存,不断迁徙,几乎没有定居的概念——甚至极少会短暂逗留在同一个地方。直到在公元前7500年左右,这种生活方式出现了质的变化,因为我们的祖先掌控了最基础的农业技术。他们知道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能够获得食物来源的可持续性。于是乎,游牧迁徙的生活方式不再成为生存的必要,定居和聚居的生活方式逐渐... Read More >
202312-29 长江:稻作文明与鱼米之乡 作者:傅才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视野下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究”首席专家,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古时期的长江依靠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在1万年前就孕育了东亚稻作文明,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提供了稳定的物质条件;中古时期的长江与黄河一起哺育了中国南方稻作文化和北方粟(麦)作文化两大亚文化圈,稻作与粟(麦)作亚文化圈之间的差异支撑了东亚文化圈的内部大循环,持续稳定地推进农耕文明形态达到人类社会的极高水准,中华文化所固有的“(长)江(黄)...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