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4 美国演化生物学家戴蒙德:我们的祖先,不过是拥有特殊技巧的黑猩猩罢了 NEW 在贾雷德·戴蒙德的《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一书中,最能引起我共鸣的一句话是,“很难体会文字发明前,老年人对社会的重要,哪怕一两个老人,都可能掌握着社会的命脉”。这句话所揭示的,是人类在步入现代文明社会之后,“经验”开始逐渐失效甚至变得无用的事实。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一个人一天所获取的资讯甚至多于中世纪时代一个人一辈子获得的信息量。这种社会层面的进化,本质也是人的进化,这种进化为人类所独有。那么,人类如何演化为今日的模样?戴蒙德试图在《第三种黑猩猩》中解释这一切。... Read More >
202407-02 世界上最罕见的13种植物,你见过吗? NEW 地球上的植物是在大约7亿年前进化的。这远远早于第一批动物出现的时间(大约5.5亿年前)。在如此漫长而丰富的历史中,植物不得不适应。它们应对了灭绝事件、冰期、大陆解体以及人类造成的环境变化。本文中提及的珍稀植物是活历史的一部分。它们有独特的生命周期,有被世界各地的收藏家珍视的绚丽花朵,还有吸引传粉者......或猎物的奇怪适应性。继续阅读,了解更多关于这些非凡植物的信息,并了解哪种植物是最稀有的。1.龙血树(Dragon’s Blood Tree)发现地点:也门海岸外的一个岛屿... Read More >
202403-06 通信卫星的作用(通信卫星分为通信) NEW 核心提示:通信卫星的作用如下:按用途的不分为军用通信卫星、民用通信卫星和商业通信卫星。按通信业务种类的不同分为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电视广播卫星、海事通信卫星、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按用途多少的不同分为专用通信卫星和多用途通信卫星。一颗地球静止轨 通信卫星的作用如下:按用途的不分为军用通信卫星、民用通信卫星和商业通信卫星。按通信业务种类的不同分为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电视广播卫星、海事通信卫星、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按用途多少的不同分为专用通信卫星和多用... Read More >
202402-15 盘点人类最古老的5座城市,中国无一上榜 尽管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去证明一个统一的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在地球上的历史已经超过了200万年。只不过,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人类都是以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而存在,为了寻找更多的食物为了获得生存,不断迁徙,几乎没有定居的概念——甚至极少会短暂逗留在同一个地方。直到在公元前7500年左右,这种生活方式出现了质的变化,因为我们的祖先掌控了最基础的农业技术。他们知道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能够获得食物来源的可持续性。于是乎,游牧迁徙的生活方式不再成为生存的必要,定居和聚居的生活方式逐渐... Read More >
202402-13 农业是人类文明之源,农民是人类社会文明最坚实的基座 #农民##农民值得尊敬吗#农耕是人类文明之源,农民是人类社会文明最坚实的基座地球是构成宇宙物质体系的极小部分,生命物质是地球上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物质组合形态。人类是生命物质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也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按照自主生存意愿、通过主动劳动创造生活消费物资的动物族群。水是生命之源,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是决定人类主动劳动创造能力的核心三要素。翻耕土地+选种植... Read More >
202402-12 国家公园建设,西藏“国之大者” 羌塘国家公园创建区普若岗日冰川 西藏林草局供图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喜山长尾叶猴 董磊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塔尔羊 彭建生摄宗嘎西藏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拥有几乎所有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西藏将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全部纳入国家公园候选区域。这些区域还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和“三区四带”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的实施载体,对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屏障,保护我国乃至亚洲甚至世界... Read More >
202402-08 “2022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发布 1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发布“2022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包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嫦娥探月工程、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应用、猎鹰重型可回收火箭、港珠澳大桥、超大规模云服务平台、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太阳能光伏发电和新一代电动汽车在内的全球十项工程成就入选。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指近五年在全球范围内完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并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创新重大成果,能够反映某个或多个领域当前工程科技最高水平。评选活动由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 Read More >
202401-31 月全食的形成原理 月全食介绍 核心提示:1、月全食(total lunar eclipse),天文学术语,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2、例如,2014年10月8日,天空上演“月 1、月全食(total lunar eclipse),天文学术语,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2、例如,2014... Read More >
202401-23 亚马孙流域国家加紧拯救世界最大雨林 参考消息网7月9日报道据法新社7月8日报道,在气候变化影响不断加剧之际,亚马孙流域国家8日在哥伦比亚召开峰会,以制定如何拯救世界最大雨林的战略计划。哥伦比亚环境部长苏珊娜·穆罕默德说:“按照科学,要实现亚马孙雨林的永续生存,我们需要保持其80%的森林的存在,不能让森林砍伐率超过20%,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森林砍伐率已经到了17%。”她在由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圭亚那、秘鲁、苏里南和委内瑞拉等国代表出席的会议上警告说:“失去亚马孙雨林,达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将对全球... Read More >
202401-17 世界湿地日推荐开启 2023年 “最值得关注的十块滨海湿地”将有哪些?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2023年2月2日,第27个世界湿地日如约而至。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可以有效缓冲极端天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每年的世界湿地日都会有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为“湿地修复”,旨在提高公众对湿地为人类和地球所做贡献的认识,促进采取行动来修复湿地。中国湿地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样,湿地总面积达5635万公顷,约占全球湿地面积的4%,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沿海地区的湿地,不仅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支撑... Read More >
202401-13 地下两万米处,藏着可供人类用23亿年的无尽能源?美国正在开发 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你我虽素不相识,但点下这个关注按钮,我们就不再是陌生人啦~地球上其实还存在着一种无尽能源,就藏在地下!你知道是什么吗?就目前人类常用的能源而言,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不可再生能源。虽然很多国家不停地发现这些能源的新矿场,但人类文明还要延续下去,这些能源早晚会被开采殆尽。化石能源基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那么有没有一种能源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当然有,并且美国现在就正在开发这种无尽的能源,据悉如果大规模投入使用,人类可以23亿年不用再为能源发愁!这种能... Read More >
202401-11 人类的祖先,为什么选择了直立行走? 宇宙大爆炸距今已有135亿年历史,而有机体则在38亿年前起源于这颗星球。如今,人类已存在于地球上200万年之久,但在200万年前,人类与猩猩、大象等动物并无区别。不同的智人或许从未想过,他们的后代将成为星球的主宰,并能够探索整个银河系。生物学家将能够繁殖下一代的生物称为物种,这些物种可以从同一个祖先演化而来。不同的物种属于同一个属,而许多属则归类为科。人类属于某个科,与人类最接近的亲戚是猿类。在6万年前,一头母猿生下了一对姐妹,其中一个是黑猩猩的祖先,另一个则是所有人类的母亲... Read More >
202401-09 在自然状态下月球上能不能种菜 在自然状态下月球不能种菜的原因 核心提示:1、目前,月球上的自然环境不能种菜。2、月球上的土壤中存在大量的金银铜等重金属元素,而且月球土壤中存在着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可以直接杀死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月球上是无法种菜的。3、还有一些元素是月壤没有的,例如氮元素和碳元素。地球土壤中的 1、目前,月球上的自然环境不能种菜。2、月球上的土壤中存在大量的金银铜等重金属元素,而且月球土壤中存在着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可以直接杀死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月球上是无法种菜的。3、还有一些元素是月壤没有的,例如氮... Read More >
202401-09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全文如下: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202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人类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一)相互依存是历史大势(二)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三)新时代呼唤新理念二、解答时代之问,描绘未来愿景(一)确立国际关系新思路(二)彰显全球治理新特征(三)开创国际交往新格局(四)共建美好世界新愿景三、扎根深厚历史文化土壤(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Read More >
202401-06 远古发现丨新证据首次证实古鸟类叶食性的早期起源和演化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记者温竞华)记者7月31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科研人员从1.2亿年前辽西热河生物群古鸟化石胃容物中,发现了被子植物早期分支木兰类叶子的植硅体(植物微体化石),首次证实了古鸟类叶食性的早期起源和演化。热河鸟的生态环境复原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供图)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科研人员主导完成,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被子植物决定了现代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主要景观构成,维持着包括人类在内的大量生物类群的生存需求... Read More >
202401-03 气候变化视野下的人类文明历史 作者:罗桥(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贵州社会建设研究院研究员)气候是地球生物基本生存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最为关键的环境要素之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不同的气候孕育了不同的生命,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孕育了不同的人类文明。当前,人类和其他生物正共同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问题,气候变化也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环境和公共议题。人类认识气候变化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对气候变化历史和现状的观测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同时厘清气候变化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预测未来发... Read More >
202312-30 太阳磁暴会引发地震吗-太阳磁暴对地球的影响 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太阳磁暴,这一种现象感觉很恐怖,但其实太阳磁暴只能带动电离子流,并不能引发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那么,太阳磁暴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呢?趣丁网为您带来解答。太阳磁暴会引发地震吗目前的科学研究表明,太阳磁暴并不会直接引发地震。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地壳板块的运动造成的地表震动,而太阳磁暴只会影响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和磁场,并不会直接影响地球内部。然而,有研究表明,太阳磁暴可能会对地震产生一定的间接影响。太阳磁暴产生的高能电子和质子等带电粒子会穿透地球磁场进入大气层,导致电... Read More >
202312-29 世界最大冰山开始移动了!震撼全球的景象引发科学家的热议 大家有没有想过,世界上最大的冰山会不会也会移动呢?近日,科学家们在南极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世界上最大的冰山开始发生移动!这一壮观的景象不仅让人惊叹不已,更引发了关于气候变化和地球未来的深思。它被誉为地球上最大的露水冰山,即便在巨大的南极洲冰盖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对这座冰山进行观察和研究,试图理解其中的奥秘。然而,近期的卫星监测数据显示,这座冰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移动迹象。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它逐渐改变了原本的位置,缓慢移动。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震惊不已,... Read More >
202312-28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9种“巨树”,2000年前的大树,至今仍存活于世 贵州福泉县有一株千年古银杏,树高40米,胸围13.6米,自根部向上5米多的树干处有一个洞,洞内曾住过一家人,还放有床、有灶。以后又作为牛栏,关过3头牛。可以想像树之高、洞之大了。但世界上还有比银杏树更高的数,你知道是哪些树吗?他们存活多久了吗?第一个潘多树潘多树一种生长在新西兰的针叶树,被称为“巨树”,主要是因为其树高和树龄都非常惊人。潘多树的高度可以达到40米以上,而且它们的寿命非常长,据估计,一些潘多树已经生长了1000年以上。潘多树的树干通常呈圆柱形,而且非常粗壮,有些... Read More >
202312-24 只有人类分娩最痛苦?大象站着都能生,怎么人类生孩子就那么难? 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等的动物,但在分娩这件事上却比其他动物痛苦太多,不仅难度是动物里最高的,生下来的婴儿严格来说,还都是早产儿。比如大象、斑马等动物,幼崽出生后可以在几分钟内学会走路,但人类幼崽却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学会走路。这就难以理解了,为什么人类进化得那么厉害,在最基本的“繁衍”这件事上,反而是母体死亡率最高、幼体成长最慢的群体呢?人类的分娩与其他哺乳动物比痛苦在哪里?首先我们一起了解几种哺乳动物的分娩。如果大家经常看类似《动物世界》这样的纪录片,就不难发现,很多哺乳动物... Read More >